第57章 返程

  来的尽是慕容逸,就是之前王丞相使金刀记,一直要除掉的那个慕容逸。王丞相一直提醒父皇要防着他们,可是父皇一直秉持“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的治国理念。

  关爱这长江以北之上,所居住的各族人民,汉人,匈奴、鲜卑、羌人……所以他认为慕容逸、姚复安一直没有过错,不能因为他们是鲜卑、羌人,是降臣就无端杀了他们。

  而慕容逸、姚复安也确实韬光养晦,谨小慎微没有在朝堂上出过错,时时都是一副肝脑涂地的忠诚,后期的战场上又屡立战功,适才父皇才没有找到理由杀他们。怎么会没有理由?

  帝王杀人需要理由吗?魏昏帝杀人讲理由吗?不是想杀就杀,父皇不是没有理由,父皇就没有想杀他们的意思,他一直是惜英雄、重英雄的,只是这次他的野心蒙蔽了他的理智,被一统江山冲昏了头脑,酿成大错。

  慕容逸队伍发现了陛下的行踪,骑兵来到农舍边,慕容逸一步步挨近父皇,周边竟有劝诫“主上,现在大好机会,他人少势微,趁此机会杀了他父子二人,他那留在长安的儿子文弱,将来不足为惧。”

  玉珩就站在父亲身前,紧贴着父亲。他也知道,自己的命就在这个人一念之间了,玉珩心内告诉自己“楚燃,我欠你的可以还了,你恨可以解了。”一只手握紧了青霜流云剑的剑柄。

  然而慕容逸下跪了,行的是君臣嵇首礼,他来此的目的,确实也不是为了追杀陛下,他是在大战中避战了,也确实保存了自己的实力,但也不是为杀了陛下。

  如今魏军大败,他也没有准备回魏国,而是准备往他的旧国燕国而去的。此时魏国没有武力可以约束他,他想回燕国旧地去,而不是回魏国。

  但是他心里也确实没有追杀陛下的意思,是走的同一条路大家正好碰上了,此刻看见大魏皇帝苻鸿义也是略有惊讶,但他们还是君臣,就行了君臣叩拜之礼。

  慕容逸说“陛下,微臣是你的臣子,我定会护你回长安城,王丞相确实奸诈,不惜设金刀计构陷与我,更害死我的儿子慕容泽。

  但是陛下却多次维护与我,当时完全可以要了我一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却没有,后期也一直真诚待我,出城相迎、赐我田产、宅院、金银……,慕容逸深感陛下隆恩,陛下以仁政治天下,微臣也绝做不出弑君之事,必保陛下平安返回长安城。”

  “但臣一直想问陛下,你可有想过?你大力推广汉文化,主张以儒家文化治天下,可这个四分五裂的大时代,五胡匈奴、鲜卑、羌……”

  “各个民族入主这块曾经属于夏、商、周、汉、晋的华夏大地。一个个都是血性的汉子、一支支都是彪悍的民族,连正统汉氏都衣冠南渡,南渡时“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你夺一处杀戮三族。”

  “但是整个鲜卑、整个羌族,你怎么可能屠戮的完?灭十族都是没有用的,仁政、仁政安能统治这个乱世?怎么可能一统的下来?大家各保一方不好吗?享一方荣华富贵、做一方霸主,也不至于你今天陷入这般的绝境?”

  “陛下是仁君,微臣也不会做佞臣,必保陛下一路平安返回长安城。”慕容逸此话虽然说的尖锐,但是说话的态度是极恭敬的,是一个臣子对陛下说话的态度。

  陛下没有回话,天不佑我,经此一役天下不知如何?

  不过慕容逸说这样的话又是在这样的时刻,慕容逸士兵数量胜出多倍,要杀就是现在。能这样说话是真的打算放过他们了,玉珩提着的心放了下来,握着青霜流云剑的手也松了劲。

  慕容逸不杀不意味着他的下属也这样想,玉珩不放心,叫了多人一同防卫在父亲的农舍外围,深夜直至确定无碍才敢坐下,这样杀机四伏的夜,有一点异动就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可是一切安静下来,明月夜,思故人,本次调兵因为是南下作战,楚燃的代州兵马在北方应该还在路上?此时不知道是否知道到了战败的消息?楚燃会是什么感受,开心高兴吧?魏国毕竟灭了他一族。那是希望我死还是活着?玉珩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此时战败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拓跋楚燃处,他也确实带着代州人马在路上。他是担心的,魏国集结百万雄师攻打南朝。楚燃当然也希望此战能败,毕竟是魏国灭了他一族,但是又不希望败了。

  如果败了,玉珩生死难知,他是担忧的,深深的担忧,大战胜败难知?想起之前玉珩受伤,躺在地上生死一线的样子,他的内心就升起不能控制的恐惧。

  他怎么会希望玉珩死,玉珩所做种种,他怎么会不知道、不明白,不懂。这个人到底有多爱自己、付出种种终是等不来回应的。玉珩你欠我的,终不是一点财物、一点情义,是我所有的亲人,但是爱你的心意也是磨灭不了的。

  楚燃走出军营是一轮圆月高挂,月光柔美,苍穹之上薄云飘浮,远不是霍烨匈奴繁星遍布可比,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玉珩你定要等我,等我赶到。

  -----------------

  慕容逸说话确实守信,一路护着父亲回了长安城,慕容逸神情肃穆向父皇行了嵇首礼,这位当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枭雄。

  这些年来一次一次向陛下叩首,他想起第一次到皇都,陛下出宫相迎;想起因慕容泽叛逃,他被追兵追回,跪在未央宫前殿;想起陛下曾赠他的金银、绫罗……

  “陛下待我,恩重如山形同再造,我当年被慕容皇族逼迫失了活路,是陛下收容臣,后我儿慕容泽叛逃,陛下也放过微臣。陛下用国士之礼待我,陛下大恩,臣没齿难忘,定当铭记于心,永感大德!”而后重重的磕头在地。

  头跪在地上,慕容逸心中是真的敬重陛下,也敬佩他文治武功、善待天下百姓“为政之道、德化为先”,但是心里仍然认定虽是慕容皇族逼我入绝境,但是我冠的是慕容姓。

  燕国是我的家、我的国、是我慕容鲜卑一族几代人的心血,终不能让他毁于一旦,叛主、佞臣、恣睢之臣……,臣终是对不起陛下的天恩了。

  这段时间从泾阳战场大败的魏军,慢慢也在聚拢,已有万余人,眼见着慕容逸准备带兵返回燕国旧地。此时身边的大臣李康舵进言父皇。

  “陛下,此处离长安中军驻地已经不远,快马加鞭调动中军,玉珩将军再带上聚拢的兵士,人数上势均力敌,追上此人一定可以将其斩杀,如果此人返回鲜卑旧地,一定会大乱,以后燕国旧地未必拿的回来了。”

  玉珩在路上也想过这个事情,李康舵说的没错,更知道慕容逸回去,必然是会收复旧山河,那是鲜卑旧地,一旦回去必然放虎归山。如果此时搬兵去追,斩杀慕容逸绝对是来的及的,虽然不能必胜但值得一试。

  父皇看了看李康舵,缓慢的说了一句话:“我知你说的是对的,我也想到了。但是这一路如果不是慕容逸几万骑兵护送,我怎么能回到长安?”

  “现在自己得以安全,就派骑兵追杀他,人家救了你,你再反杀救你之人。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父亲常年学习儒家文化,用的是魏武帝曹操的话。救下自己,反杀之,确实也不是父亲所为。

  李康舵复又进言;“陛下,这是重小义而轻天下。”

  “我终是做不出,这般有违道义之事。”陛下能广揽天下英才,十年间夺下整个长江以北,丞相去世后天下仍能被管理的山清河晏、百姓丰乐,怎会没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不过是性格的两面,惜人才得了江山,信人才毁了江山。

  途中,拓跋楚燃也知道了战败消息,知道主帅死于战场,但主帅不是玉珩,出征前就已昭告天下,拜苻期为镇国大将军,玉珩为骠骑将军只是此次的副将,不知他可安好?他那样不怕死的性子,没有得到一点关于玉珩的消息,有没有伤着完全不知……。

  回到长安城,此次泾阳之战大败后消息传遍天下,初时还好,不久天下复又大乱,曾经归顺于魏的国家,纷纷扯起大旗自立为王、天下复又生出乱世之相。

  --------------------

  日月掷人去,宏图终成灰。眼前种种父皇忧思成疾、气滞郁结、慢慢身体也不如以前康健,玉珩时常去探望父亲病情,这个世上除了父亲就是楚燃,他没有别的人了。偶也会碰见太子苻玉凡,每次碰见这个哥哥,玉珩都是恭谦行礼、谨言慎行,时刻谨记丞相给他的忠告。

  甘泉宫(皇帝的寝室),赤色内柱金龙回旋盘绕、栩栩如生,重檐庑殿顶(双层金顶)彰显皇家威仪,殿外一座假山怪石嶙峋,旁边柳树枝叶繁茂、层层叠叠、自然垂落,倒影在这廊庭水榭里。

  父亲是腹痛,御医诊断腹内生了痢(肠胃炎),见父亲尚行动自然,生活如常,玉珩才稍稍放心。

  “珩儿,你的孝心为父知道,如此小病不需你天天探视。”因为泾阳大败,天下纷乱,父亲一直深感自责,身体、气势不比当初,竟然显出了衰老之相。整个人又因为病情影响,居然也不再是巍峨挺拔、气宇轩扬的了,竟然生出颓势。

  “父亲,不要太过忧心,待你病愈,孩儿还可以与父亲重拾基业。”

  玉珩安慰父亲,他也知现在的魏国,军事力量大不如前,泾阳一战损失中军兵马极多,其他各地地方军回本地,但是此次大败魏国失了掌控天下的能力,只有苻氏各王、老臣、汉人臣子驻守之城方还牢固,重拾基业谈何容易。

  父亲也知道玉珩是在安慰自己,这一年来,他一直反思自己,泾阳大败,确实是自己被雄途霸业蒙蔽了双眼,忘记初心,对形势做出了极大的误判。好好的天下,四海升平的日子没有了……。

  泾阳大败后,父皇下旨免了泾阳战场上,死去将士的家庭所有赋税、徭役,也望这些家庭,日后能不至于太过困苦。

  玉珩见父亲不说话,知道他在忧思天下,“父皇,珩儿还在。珩儿会天天来探视父亲,珩儿,相信父皇一定会身体康泰的。”

  这个孩子真的是极好的,比太子好太多,可是如今天下纷乱,根本不是改换太子的时机,这孩子也只能是国之基柱,栋梁之材……

  “珩儿,我赠予你许多姬妾,为何还不见你有子嗣?”

  玉珩也没料到,怎么会说到这个事情上,“父皇,孩儿会努力的。”而后,就没有而后了。

  直到一日父皇坐在龙椅上,一手紧握龙椅的扶手,一手捂住腹部,疼的大汗淋漓不能起身,需周边宮人扶起方能回宫时,玉珩真是心都揪到一起了,下朝经了通报方才去了父亲的居所甘泉宫。

  父亲此时躺在床上,玉珩也不禁难过,一个人怎么会老的这么快,有些人的老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可是对于父亲他是一夕就老了,就在泾阳之战大败的那个夜里,那个父亲说天不佑我的夜里。

  御医诊断开了药方,玉珩随御医而出。

  “初时,陛下症状不明,判断是肠痢,但多日用药都未见好转,现在看来是恶毒之症,肠蕈(肠癌)”

  “此病医治困难只能减缓痛苦,将军放心。微臣,定当尽力医治。”

  很多事情终是天命使然,非人力所能改变,父亲这样一个人,孩童时便习儒学,从小就有宏图大志;少年时结识王丞相,当机立断推翻魏昏帝。

  中年时与丞相携手,对内严肃法纪、加强农业生产,对外招揽天下英才、终统一整个长江以北,一生雄才大略,泾阳大败一败涂地。百姓重归战火,对他神思的打击,远比身体更重,玉珩心里怕急了。

  探望频次增多,父亲病情却每况日下,不可挽回。

  一日,玉珩陪在父亲身边,这位帝王,雄才伟略现在也被病情折磨的身材消瘦、垂垂老矣。寝室外园林里的假山怪石嶙峋,水榭中绿萍浮水,远处飞梁跨阁、一棵几百年的罗汉松高耸入云,见证了从汉朝到今日的朝朝暮暮。

  “珩儿,你记得泾阳大败的夜里,在那家农舍里,那农户给我递了碗饭吗?”

  此事发生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当时慕容逸追上来,玉珩认为那个农舍就是他的埋骨之地。“儿臣记得,饭食虽简陋,也是那农户能拿出的最好了。”

  “为父吃完饭后想那农夫贫困,一定生活可怜,便将随身金银赠予他,他不要。”玉珩想起那日,确实见桌上有些金银玉饰。

  “那农夫说,陛下与我等而言,是与父亲一般的存在,父亲在孩子这里吃了碗饭,我怎么能收自己父亲的钱。这几年天下升平,我这样的百姓才能有条活路,有口饭吃、有件衣穿。若不是陛下,我等可能早就饿死路边了,今天又怎么能遇见陛下,小农,祝陛下安康、天下太平。”

  “珩儿,你说说我做了什么?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才会落得今日惨败,天下复又大乱,我以为百万雄师渡江攻南朝,是我此生最宏伟的功绩。”

  “现在看来当日你一力觐见,落泪求我不要去,坚决不让打南朝,那天、那时才是我人生真正的谷底。”至此再也忍不住,玉珩一直认为,败了只要不死,再打回去就好,怎么会一败而涂地?

  战争只能得了土地,只能杀了皇室三族,根本灭了他们复辟之心。如果不打南朝,大魏一直强盛,他们绝不敢反叛,但是魏国大败已无力掌控天下,他们复又生出反心。

  --------------------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以身为饵]冥王深陷反派温柔乡【完结】
  2. [古代言情] 蒙尘珠【完结】
  3. [古代言情] 诡异融合【完结番外】
  4. [古代言情] 只想做普通人【完结】
  5. [古代言情] 荆棘玫瑰【完结】
  6. [古代言情] 战神跌落神坛后被标记了[ABO]【完结】
  7. [古代言情] 找错反派哥哥后【完结】
  8. [古代言情] 我直播算命爆火【完结番外】
  9. [古代言情] 一生一世一浮屠【完结】
  10. [古代言情] 竹马小夫郎【完结】
  11. [古代言情] 重生成帝王的掌心宠【完结番外】
  12. [古代言情] 情杀仇【完结番外】
  13. [古代言情] 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完结】
  14. [古代言情] [星际]上将的崽崽竟是人外触手系【完结】
  15. [古代言情] [穿书]帝师为后【完结】
  16. [古代言情] [穿书] 撩了疯批反派后我跑路了【完结】
  17. [古代言情] [穿书] 师尊,您徒弟还没开窍呢【完结】
  18. [古代言情]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完结】
  19. [古代言情] 雌君的白月光竟是我自己【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大师兄选择去修无情道【完结番外】
  21. [古代言情] 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完结番外】
  22. [古代言情] 星际大佬氪金养我【完结番外】
  23. [古代言情]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
  24. [古代言情] 一只狐狸【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