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三年后

  闲云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个秋。

  转眼三年过去了,现在的黄志文已经是个11岁的少年郎。

  值得一提的是,牙齿都长齐了,这会就可以大大方方的笑了,再也不漏风了。

  在这三年里,老黄家没发生什么大的变故,还是一如既往。

  只不过黄嘉俊和黄嘉豪去年就没在书院学习了,毕竟本身就不是科举的料。br>
  黄大山托了关系,让黄嘉俊兄弟俩去县城东家那边帮忙,磨炼一下性子,学学经商之道,孩子交给别人教才成长得快。

  黄嘉俊现在在他们东家开的米粮店帮忙一二,黄嘉俊比较稳当,又继承了老爹的数学天赋,很被东家看中,所以现在是着重培养黄嘉俊。

  黄嘉豪则是被打发到县城一家布行当一个小伙计,这布行是黄大山东家的朋友开的,本身黄嘉豪毛毛躁躁的,让他去当个伙计锻炼一下也好。

  还有郑英达,如今也是个11岁的小胖子,就算是竖着长,拉长了一些,小肚子还是一直横在那里,都是伙食太好的缘故,就算天天跟着黄志文挑灯夜读,也不见他瘦下来。

  小胖子这些年来,在黄志文的鞭策中还有他舅舅的戒尺之下,也算是学有所成,现在都已经升到乙班了,如今也是自诩读圣贤书的小书生了。

  不过小胖子现在可是迫切的希望升上甲班,逃离乙班,逃离他舅舅的魔爪的。

  但能不能升上甲班还得是他舅舅说了算,毕竟莫夫子教的就是丙班和乙班,现在小胖子才刚升上乙班,还早着呢。

  而黄志文这三年来,一直都是勤勤恳恳的读书,除了有时休沐偷一下懒,其他时间都是在学习读书,主要是师父李修教得快,也教得精,黄志文才能学那么快。

  科举之路有个良师指导,事半功倍,现在黄志文四书五经不说倒背如流,那也是熟读于心。

  但熟读四书五经才只是科举的入门,还得学习如何作八股文,策论这些,农家为什么难出贵子,除了书籍外,还有一点就是他的视野狭窄,看不到更广阔的天地。

  比如说,策论考你如何应对旱灾,有什么好的方法。

  那这题八成农家学子就会给难住了,如果是世家学子,因为从小接触得多,见识也多,他会很轻松的列举好多应对之策。

  这一些,李修都手把手教给了黄志文,有时候休沐时,师父会带着徒弟去县里串门。

  县太爷可是李修的好友兼亲家,都说为官三年一任,不过县太爷去年继续留任寿昌县。

  每次李修要去找县太爷时,都会带上黄志文,顺便打听一下最近朝廷的一些政策,以案例教会徒弟,为什么朝廷会下这个政策。

  有时候黄志文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语出惊人,让师父和县太爷大为震惊,此子不凡啊。所以县太爷现在也是很看重黄志文的。

  还有这些年来,黄志文也见到了师父的几个好友,大多都是当官的,最大的官还是个知州从五品,在西北那边当差。

  他们都送了黄志文一些很贵重的见面礼,个个都对黄志文很有好感。都说着老李收了个好徒弟啊。

  这让李修也是有点小小自得,还好他下手快。

  所以现在黄志文也算是个小富翁,这都是沾了自家师父的光,要不是别人送的东西不能卖,他倒是真想卖了给家里改善一下生活。

  不过贵重的礼物,黄志文都是交给老娘保管,他还小也用不到这些,除了当时县太爷送给他的鲤鱼跃龙门玉佩。

  他很喜欢这个玉佩,所以一直挂在脖子上。

  师父李修的另外两个儿子,黄志文也都见过了。

  当年李修也是有想着让两个儿子走上科举之路,可这东西到底还是要看天赋的。

  两个儿子资质平平,考了好几次院试都不过,最终连李修也放弃了,朽木不可雕也,还是趁早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这不,没有了老爹的束缚,俩兄弟天高任鸟飞,大儿子在岭南那边做纺织生意,现在也是在尝试做外贸,出口海外。

  二儿子在西北那边搞起了茶叶生意,积少成多,这些年混的那是风风火火。

  这都离不开老爹李修的人脉关系和家底,要不然那里那么容易就搞起来。

  历朝历代,朝廷大多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为古代是农本社会,生产力低下,统治者需要将有限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不过统治者也不傻,很清楚商人互通有无的重要性,说是抑商,但也不完全取缔,简单点说,就是商业在朝廷可掌控的状态下发展,既满足了百姓生活的需要,又不会对农业造成太大的冲击,所以历朝历代抑商程度有时严有时松。

  当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之后,剩余的农作物自然需要去交易,所以商人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宋朝。

  宋朝鼓励商业发展,也让商人子弟可以科举,而且非常重视海外贸易,所以宋朝的人均gdp是历朝最高的。

  国富民也富,历朝的福利还属宋朝最好,贫困生子有补贴,各地设有福利机构,收养、赈济弃婴与孤儿,老了还有“养老院”收养孤寡老人、残疾人士、贫困人口等等,还有很多福利。

  虽然宋朝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但这福利是历朝最好的,百姓富有,生活也丰富了起来。

  所以要穿越到古代的话,最好是穿到宋朝,大概率活得久一些。其他朝代估计活不到两集就被人解决掉,充当军功了。

  而前朝大奉,就是延续了宋朝的大多政策,不过又改了一些,不仅重农还重商,双管齐下。又有农作物大爆发,亩产蹭蹭往上长,很多农作物都提前出现了,有了这些做底,商事才能如此繁华。

  可惜的是,大奉朝昙花一现,最终便宜了今朝大越,可以说,大越的盛世有大奉的贡献,跟唐代隋差不多。

  大越秉承着前朝的开放和包容性,跟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了广泛交流,最终再现唐朝时,万国来贺的盛世局面。

  所以大越的商人不会被人歧视,相反,如果家里有钱的话,个个都喜欢经商。

  原始积累才是农民与商人之间的一道坎,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办法积累本金做生意,但生活在盛世下,种地至少能让全家勉强吃饱,想要翻身的话,需要几代人的积累。

  这些都是黄志文在这些年从师父李修口中得知的,这让黄志文对于大越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所以李修对于两个儿子从商,倒是没什么意见,既然读书不行,就去经商。

  南宋的黄震说“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同是一等齐民”北宋范仲淹也说“吾商则何罪,君子耻为邻?”

  不过话说回来,读书做官才是正道。从古至今,有权才有钱。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2.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3. [历史军事] 暗斗
  4.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5.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6.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7.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8.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9.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10.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11.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12.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13.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14.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
  15. [历史军事] 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
  16. [历史军事] 离石游记
  17. [历史军事] 就想安心种田,咋就那么难
  18. [历史军事] 娇养反派后我和魔尊HE了
  19.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20. [历史军事] 潜伏从伪装者开始
  21. [历史军事] 锦衣千岁:三日内,大破五十万匈奴!
  22. [历史军事] 魂归明初
  23. [历史军事] 都市之:复兴大明
  24. [历史军事] 医妃捧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