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兵临城下

  光烈七年,二月十九。

  济尔哈朗比李过年长两岁,二人都是临阵二三十年的老将了。

  此时站立在宽阔的襄阳城楼之上,远远眺望,那二十多里外滔天动地的烟尘。

  黑压压占满了天际线,在云光映射下,高耸的旗帜,如同森林般铺开,蔚为壮观。

  可济尔哈朗知道那不是森林,而是十八万大军。

  为了坚守襄阳,济尔哈朗可谓穷尽一切手段。

  早在两年多前,济尔哈朗就开始示意镶蓝旗和襄樊地区的清廷官员,广泛搜集储备粮草,襄阳城中残余百姓被驱逐出去,以避免内间的可能。

  周边丁壮都被征发,残余修葺襄阳、樊城等墙楼要塞。

  襄阳城共有六门,曰“阳春”、“文昌”、“西成”、“临汉”、“拱宸”、“震华”。看書喇

  城楼数十,垛口近五千座,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护城河宽达近百丈,犹如天堑。

  只需一两万兵卒,便可牢牢握在手中。

  而济尔哈朗的策略,就是要凭借这座坚城,挫伤明军兵锋,而后再从南阳、汝宁、信阳,以及郧阳方向,全线反击。

  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在古代战争中屡见不鲜,却都相当管用。

  故而襄阳城中,济尔哈朗只保留了八千镶蓝旗精锐,和两万五千众的两镇绿营新军,死死顶住明军围城。

  而后其余主力大军,此时正部署在保康、新野等地。

  只待明军攻城不果,师老兵疲,便是清军反扑之时。

  李过同样明白这个道理。

  故而他并未将所有兵力都用于攻城,事实上也用不了这么多,襄阳背靠山势,十几万大军不可能展开得了。

  而是分出四个师,由前军都督高一功所率,往北抵达白河畔,攻打樊城,并监视新野。

  中军都督赵印选领四个师往西,攻打南漳,监视保康。

  剩下的十万人,再由李过亲自督师,与济尔哈朗慢慢耗。

  -------------------------------------

  李过并非没有见过襄阳城。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和革里眼、罗汝才等农民起义联军,自河南南下,兵逼襄阳。

  当时襄阳正在左良玉手里,其部军纪涣散,又多驱赶流民为兵,所以李自成并没有花多大功夫,就在当地百姓带路之下,迅速席卷整个江汉平原,并发表了著名的《剿兵安民事》,提出纲领“剿兵安民”,自古以来都是剿匪安民,可到了崇祯年间,兵患比匪患厉害多了,老百姓宁可从贼,也不愿被左良玉等官军之流祸害,也是令人唏嘘。

  那是农民军的光辉时刻,也是李过亲身参与的事业。

  如今时隔九年,再临此地,岂不让人慨然。

  大军抵达城外二十里,开始就地驻营,周围十数里的树木都被砍伐,营帐延绵无际,好在都按照《陆军操典》所规定的方法,依次排布,哨卡、箭楼俱全,不至于混乱。

  三日后,缓缓来迟的两个重炮营终于抵达营地。

  自光烈四年开始立项以来,工部方面统共也就武装了三个重炮营,北伐战争爆发后,一个被配属给了东路,用于徐州战场,而剩下两个,都分给了中路李过这里。

  就是为了眼前的襄阳城。

  重炮营编制比一般炮营大,可火炮数量却要少,每营分为四个炮哨和两个卫从哨,四个辎重哨,也就是每个炮哨都要相应配属一个辎重哨。

  且每个炮哨,只装备八门火炮,全营不过三十二门。

  而所配属的辎重哨,却需要两百五十匹骡马,三百名士卒来供应,四个辎重哨,总数超过千匹。

  这也是枢密院只批准建设了三个重炮营的原因,因为实在是太浪费资源了,除了攻城,其实这些重炮的应用范围很小,而且还行动缓慢。

  由于城中守军有两镇新军,所以清兵方面,并非没有反击火力,大约八十门新式火炮,排列在四面城墙上。br>
  除了新式火炮,还有近一百门中大型佛郎机,这并不奇怪,襄阳本来就是军事重镇,再加上这两年,济尔哈朗又多次加强,襄阳城规模不大,在如此火力配备下,宛若刺猬般,让人很难下口。

  不过在火炮数量上,明军还是有压倒性优势的。

  十个师的炮营,合计四百六十多门野炮,足以围堵四面城墙。

  但比较为难的,还是襄阳城的护城河实在太宽,最宽处达半里之遥,重炮射程本来就不远,一里就顶天了,故而只能抵近射击。

  -------------------------------------

  在明军火炮不断往前移动之时,正是以逸待劳的清军炮兵优势所在,趁此机会,马上展开射击,尽可能打击明军炮营,最好让对方难以构筑阵地。

  “通通通......”

  城头上烟雾缭绕,火光闪射,霹雳般弹丸,不断向缓慢移动中的明军炮营冲来。

  由于数量实在庞大,不时之间,就有被倒霉击中的。

  若是撞到人,当场留下一蓬血雨,残肢碎肉遍地,若是撞到火炮,顷刻间变形扭曲,无法使用。

  更麻烦的,是那滚烫弹丸蹭到驮运当中的弹药,很容易造成火药殉爆。

  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明将,站立在临时修建的木台之上,身侧数名执旗传令兵,不断挥舞,向远处的各炮营单位传达指令。

  这可是十个炮营,数百门火炮,除却发射转移之类技术问题外,如此多的炮兵,如何统筹、排布,亦是大问题。

  炮兵指挥和马步军指挥大不相同,需要深厚的数理与工程知识,故而李过专门调来了一名枢密院承旨统一指挥。

  枢密院制度,枢密使、枢密副使之下,设有两名左右都承旨,相当于秘书长,以及若干承旨,相当于秘书和部门领导。

  其中枢密副使位同都督,都承旨位同总兵,承旨位同副将。

  而眼前这位年轻的枢密承旨,正是当年第一批教导师出身的军官,黔国公之后,沐显忠。

  他作为教导师第一批毕业的,接受系统军事教育的军官,被分配到了炮营,先是担任哨总,而后参佐、参将,如今也有六年的军旅生涯。

  年前被调回枢密院担任承旨,负责协调全军炮兵调动工作,这是升官的预兆,一般情况下,明军中上层军官升迁,都会先调回枢密院锻炼一段时间。

  光复诸军各兵种当中,若论升迁最快的,莫过于炮兵。

  盖因技术性实在太强,人才培养周期长,而这几年炮兵扩编又快,以至于不少青年军官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连跳三四级。

  更何况沐显忠这种勋贵出身,有关系的。

  “四营止步!以纵队阵型构建阵地!”

  “六营往前百步,列为横队,隔位排列!”

  ......

  沐显忠站在高处,手持望远镜,观望整个城外平原地带,口中命令不断,每下达一条口令,身侧的传令军士就会挥舞各色令旗,向远处的炮营传达信息。

  足足耗费了一个时辰,明军火炮队列才顶着城头源源不断的炮火射击之下,整顿完毕。

  自西门、南门、东门,三面围拢,炮阵横跨十余里,到处都是黑洞洞的炮口。

  刚才被动挨打近一个时辰,明军损毁了八门火炮,近百士卒死伤,正憋着一股子气。

  “一发装填!”

  “一发装填......”

  传令声绵延十数里,襄阳城中都依稀可闻,整个城外都是弹药装填的声音。

  还未发炮,就已然相当吓人了。

  沐显忠面色一凌,深吸一口气,高举左臂,大声呼道

  “放!”

  上百面红色三角令旗,依次挥下

  “通通通......”

  “咻...”

  “轰隆!”

  如流星雨般飞驰炮弹,划过天际,雨落冰雹似的砸向城头!

  顷刻间,地动山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2.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3.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4.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5.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6.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7.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
  8. [历史军事] 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
  9. [历史军事] 离石游记
  10. [历史军事] 就想安心种田,咋就那么难
  11. [历史军事] 娇养反派后我和魔尊HE了
  12.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13. [历史军事] 潜伏从伪装者开始
  14. [历史军事] 锦衣千岁:三日内,大破五十万匈奴!
  15. [历史军事] 魂归明初
  16. [历史军事] 都市之:复兴大明
  17. [历史军事] 医妃捧上天
  18. [历史军事] 纨绔世子不好当
  19. [历史军事] 三国:从落凤坡开始
  20. [历史军事] 大秦:开局自爆身份,赐婚焰灵姬
  21.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
  22. [历史军事] 君子遐福
  23. [历史军事] 初唐风流
  24. [历史军事] 荒古御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