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84章 议和(上)

第84章 议和(上)

  九月末,南方各省的秋闱乡试刚刚结束。

  光烈六年的乡试比以往又有了新的改变。

  在传统的八股之外,开设了一个新的科目,“新学科”。

  参加考试的秀才,可以选择是考经义还是新学。

  新学与经义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完全不考八股,而是将四书五经的内容浓缩成十道问答题,称为“文言”。

  而且占比很低,只有全部科目的五分之一,其余四科分别是策论,格物,数学,历史。

  从科目安排上就能看出,这些内容和正在快速普及的小学教育科目基本相同。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这些科目的考试内容,基本上就是小学课本的加强版而已。

  由于第一批小学学生已经毕业,在浙直、江西等地,已经有第一批中学开设了。

  乡试当中的新学考试水平,都是基于这些中学教科书开设的。

  当然,并非照抄,而是在难度上有所加深拓宽,否则随便找一个读过中学的学生都能考过,那就丢失掉选拔意义了。

  朱由榔提出的原则是,内容普及,难度加深。

  这有点像后世高考的出题标准,大概就是内容不能超脱教科书,但在难度上却要具有选拔效果。

  至于教科书,启民书社也下了大功夫,尽可能的降低造价,在小学和中学课本之外,还发行了一批面向社会的科普书籍,在国家支持下,通行标准的四本《文言辑录》、《格物通识》、《历史简纪》、《数学小论》单价一度压到了百文左右。

  书社几乎是不赚一分钱的在发行这些书籍。

  以至于皇后王芷不得不指示书社,多发行一些通俗小说,来补贴教材和科普书籍的发行,否则书社真得变成亏本买卖,但即使如此,启民书社每年基本上也就能维持收支平衡而已,最多盈利几千两。

  不过效果还是相当显著的。

  当今年乡试宣布在经义科之外,另开新学科举人,两者并行考试。

  广大士人都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事情早在光烈三年的时候,就已经在宣传了,当时各大报纸每天都是吵来吵去的。

  经过三年时间,这些新的书籍通过国家支持和超低价迅速普及开来,再加上小学、中学也用这些内容当教材,你就算不科举,想当小学教员,也得学啊。

  整个江南都掀起了新学热,不得不说,此时的晚明士人,可能在生活作风上堕落了些,但在思想上的确比较开放,格物、数学之类的东西,也从来不是什么稀罕物,当年徐光启、李之藻又不是没研究过。

  若说惊世骇俗,比基督教如何?基督教都能传播开来,何况这些的确有用,而且在一些儒学新派眼中,合乎义理的学问。

  甚至,作为《宁报》、《启民报》多次特邀,在这几年学坛、文坛上大展风采,被尊称为“南雷先生”的黄宗羲,直接打出旗号,要“涤荡旧学,重开新学”

  按照他的说法,要是宋明理学,朱熹、二程那套这么牛逼,南宋会变成那副鬼样子?

  明初洪武、永乐、宣德之时,能够兴盛开拓,就是因为受这些逼玩意影响少,此后衰落,就是因为受这些逼玩意影响大!

  他认为,应该将儒学往前推移到两汉公羊派那种“内圣外王”、“尊王攘夷”的时代。

  当然,这并非是一味地溯古,而是推旧开新,与王阳明的心学结合,重立儒学道统。

  此言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但也不算稀奇,明中期以后,质疑宋明理学的大儒大有人在,黄宗羲不是第一个。

  但他是真的足够激进。

  六月份时,黄羲之直接在《宁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原君》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意思就是,上古时期的那些圣君,尧舜禹汤,之所以能够统治天下不是因为他们是什么狗屁“天子”,而是因为老百姓拥护他,所以他才有权力。

  反过来,身为皇帝,如果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不能为天下人争取利益,那你凭什么是皇帝?凭什么拥有权力?br>
  简而言之就是两句话: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为公,君为害。

  这话简直就是往几千年的封建法统根子上砍,什么狗屁“受命于天”,你朱由榔,乃是“受命于民”!

  所有人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反应不是黄宗羲疯了,毕竟大明从来不缺“疯子”,当年李贽比他疯多了。

  而是,朝廷的监督部门眼睛瞎了吗?锦衣卫眼睛瞎了吗?这文章是怎么发布在报纸上的,还是具有皇室背景的《宁报》?

  要知道,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报纸,发行之前都要在礼部衙门留一份备案的。

  甚至有意见相反的士子跑去礼部举报黄宗羲“大不敬”。

  这事沸沸扬扬闹到御前,朱由榔只批示了一句话。

  “非设天下以为天子也,乃设天子以为天下也。”

  这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法家的创始人慎子的名言。

  意思就是,因为天下需要一个天子来管理,所以才有天子,反而言之,如果老百姓有了天子,生活反而不好过了,那自然也就不需要天子。

  这话就相当于认可了黄宗羲的说法。

  有了皇帝的背书,黄宗羲的学派迅速扩充,在江南地区壮大起来,一度可以和东林复社那帮子学究打擂台。

  他们自称为“奉民派”,意为过去的宋明理学,将什么狗屁天道义理,凌驾于万民之上,实在鬼扯。

  他们的纲领便是黄宗羲提出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其实黄宗羲的思想远比朱由榔所知道的更加激进,历史上,他甚至主张废除君主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民权平等,法制建设等等,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是中国的卢梭、孟德斯鸠,甚至还要比后者早了半个世纪。

  而此时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是,这一派士子中,后来涌现的部分激进者,被称为“革鼎派”,在朱由榔逝世的几十年后,将掀起巨大的风暴......当然,这是后话了。

  时间到了秋季后,朝廷开始为北伐造势,各个报纸都开始重提鼓动北伐,酒肆戏楼里,《忠烈传》的说书和戏剧又开始排布起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自从光复南京以来,明廷屡屡捷报频传,收复四川,收复陕西,登陆朝鲜,登陆辽东,蒙古反正。

  大大增加了民间的信心,所有人对于北伐都充满了信心,不少士子干脆投笔从戎,不愿错过这靖难之役后,时隔两百年,难得的一次建功立业机会。

  等这次北伐过后,再想获得封侯封公的功业,可就不容易了。

  而对于商人士绅而言,体现就是对国债的抢购。

  光烈二年时,国债发行,还需要朝廷拿海务公司的股份作抵押。

  到了现在,随着明军的节节胜利,所有人对国债的质疑都被打消了。

  征购国债,成了商人和士绅间的流行,毕竟国债利率是银行的两倍以上,保值作用更强。

  以至于财部将原本计划的八百万元国债扩充到了一千万。

  其实北伐的军费消耗上应该用不了这么多,但财部考虑到,伴随着北伐进行的,除了军事战役外,还要安置处理残破的北方各省百姓,这也是一笔不小开支。

  不过好在,多尔衮已经为大明做好了初步工作。

  此时参加秋闱的士子还未返乡,北伐的消息传开后,迅速引发一阵阵讨论,无不踌躇满志,许多人前脚看完报纸,后脚干脆就不打算继续考了,前往兵部衙门报名参加军中文官名额。

  而也正在此时,北面满清的议和使团抵达江淮。

  消息传到南京,犹如烈火浇油,激发一阵嘈杂议论。

  大家的第一想法就是,他妈的,你建奴也有今日?

  九月末,使团抵达扬州,准备南渡金陵,令人奇怪的是,一向坚定抗清的天子并未将对方拒之门外,而是大方的表示,愿意在十月初的朝会上接见满清使者。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威远侯府
  2. [历史军事] 姐夫帮你打天下
  3. [历史军事]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4.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5.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6. [历史军事] 暗斗
  7.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8.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9.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10.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11.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12.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13.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14.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15.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16.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17.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
  18. [历史军事] 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
  19. [历史军事] 离石游记
  20. [历史军事] 就想安心种田,咋就那么难
  21. [历史军事] 娇养反派后我和魔尊HE了
  22.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23. [历史军事] 潜伏从伪装者开始
  24. [历史军事] 锦衣千岁:三日内,大破五十万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