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82章 拔剑(上)

第82章 拔剑(上)

  这两年朱由榔并没有闲着。

  首先是度田、币制改革、部门拆分重组所带来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必须解决。

  各个新建部门之间需要时间磨合。

  还有各地的府县政权的完善也需要时间。

  直到光烈六年,在整个江南地区光复三年以后,大明朝廷终于重新恢复了对江南地区在财政、行政上的全部控制。

  光烈五年,全国财政收入是折合银币三千一百万元,粮食两千万石,除去各种消耗外,还余留三分之一。

  再加上光烈六年秋收以后的积累,这三年以来,大明积攒的家底,已经足够打一场大仗了。

  比如北伐。

  朱由榔又向枢密使李过询问的军队整编的概况。

  按照事前李定国《平戎策》中的规划,整个明军,在陆军上,编制为,光复前、中、左军各八个师,后军七个师,右军最少,只编有四个师。

  再加上骑军三个师一万五千骑,以及海军舰队和铁人军。

  合计约四十五万人,其中骑兵五万,海军四万。br>
  这个规模意味着,每年光军饷,就超过七百万元。

  火炮编制下发到师,全军共有野炮一千三百余门。

  火铳装备率达五成,约有二十余万支。

  每个师编有三个热冷兵器混编的步兵营,一个缩小版的炮兵营(三十八到四十二门炮),和一个一千骑左右的骑兵营。

  而骑兵师则编有三个骑兵营,每营一千六百骑,合计五千骑。

  李过表示,全军的扩充和整编计划已经基本完成,随时可以推上前线。

  接着就是兵部的工作。

  此时的兵部尚书名叫严起恒,是当初崇祯年间的广州知府,算是第一批和瞿式耜一起拥立朱由榔的两广官僚,从龙老臣。

  光烈朝后,先后担任户部、兵部侍郎,年前提拔为兵部尚书。

  此时的兵部权力已然大不如前,大多数职权都被枢密院、都督府分割,但手里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预备役建设。

  已经五十岁的严起恒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才被调离了工作繁重的户部,而主持较为清闲些的兵部工作,不过今年以来,兵部的工作量也不算小。

  自光烈三年以降,朝廷在各个省份的民兵建设迅速扩充,规模已经接近千万级别,当然,主要是轮训,而且每年只训一个半月,持续三年。

  但即使只是这样,也为光复军提供了足够的优质兵源,等前线部队需要时,无需临时征召壮丁,直接将接受完轮训的民兵整建制补充进去即可。

  严起恒表态,眼下接受过两年以上轮训的民兵预备士卒,已经超过八十万,足够补充前线兵力缺口。

  而财部张同敞方面,除了预算特批的战时财政外,还能通过银行,发行国债和战争贷款八百万元。

  此时的大明皇家银行,已经吸纳了超过四千万元的存款,同时还承担发放、回收国债的业务。

  于是乎,整场战争所能动用的总预算,已经超过三千万元。

  其中三百万元已经花出去了,分发给各个民间企业,尤其是纺织业工厂,因为战争一旦爆发,很可能会持续到冬季,枢密院要求,每个士兵至少要备齐两套冬装,届时支前的民夫也需要大量冬装。

  户部靠着这笔拨款,向浙直地区的大量官营、私营被服纺织企业,订购冬装一百六十万套。

  此举大大的刺激了民间纺织业的发展和扩大。

  这一点朱由榔是乐见其成的,不能刺激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扩充的战争,是纯消耗的,那没什么意义。

  同样的还有如民夫支前所需的木制小车,铁制工具等等,都是订单。

  都督府和枢密院通过锦衣卫的情报估计,整场战争会在六个月到两年之间结束,需要动用全部明军和五十万民夫支前,以及二十万预备役民兵待命。

  总人数高达一百一十万。

  这是一场空前的战争。

  中国历史上,上一次动用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还是永乐年间。

  -------------------------------------

  光烈六年九月十四

  南京紫禁城,谨身殿

  大朝会正在进行,数百文武在大殿两侧依次排开,往南数百步,新的奉天殿已经开始建造。

  年初,向来吝啬的朱由榔终于从内帑里拿出了二十四万元,重建奉天殿,预计在光烈七年年中能够完工。

  大臣们都能体会得出,这是一种象征,大概等奉天殿完工,并重新使用之时,北伐就已经功成了。

  这就像一个倒计时,在无言催促这将帅和大臣们。

  大殿之上,朱由榔琉冕玄服,巍巍端坐。

  峨冠博带的首辅瞿式耜,从原本跪坐的席子上站立起来,朱由榔即位后,重新修改了朝会礼制,此时的朝会和汉唐时期比较相像,大臣都有席位,君臣相对而坐。

  瞿式耜今年已经六十岁了,须发斑白,但今日却格外精神矍铄。

  在宽阔的大殿中,众目睽睽之下,举起笏板,郑重其事,朗声对朱由榔道

  “臣,瞿式耜,有本奏!”

  朱由榔早已知道对方要说什么,朝着中书舍人章瑜颔首。

  内朝制度改革后,原本由司礼监承担的部分职责,被拨分给了中书科。

  “首辅请言。”

  “臣以为,经三载积蓄,我朝军力、财力以足盈余,请征中原,北复河山,还师顺天!”

  此言一出,众文武纷纷附议

  “请征中原,北复河山,还师顺天!”

  ......

  听着数百人的一同附议,整个大殿都回荡着声音,朱由榔心中激荡,终于缓缓开口

  “准!”

  -------------------------------------

  紫禁城坤宁宫里,已经五岁的皇长子朱慈煊被自家母后套上了个小包袱,里面是四本小学教科书。

  今天,大明的皇长子要入学了。

  而学校也和许多人猜测的一样,上元一小。

  到了光烈六年,整个大明的官办小学已经突破一千五百所,在大明所管辖的每个县,都至少有一所。

  入学人数超过四十五万,而且就在今年,第一批近五万名学生已经毕业。看書溂

  这倒是大大缓解了各个学校在教师资源上的压力。

  随着朱由榔在各个方面的改革推行,对于老百姓而言,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读书人越来越吃香了。

  无论是企业里的账房、会计,还是兵学苑的学员,市舶司的文吏,还有小学里的教师。

  只要你识字,能写会算,有的是机会。

  反倒是人们对于科举的热衷,大大下降。

  对此,《宁报》甚至还派人统计,写了一份新闻报告,刊登在版面上,引起广泛讨论。他们派人统计了光烈六年常州府考中秀才中的两百人,其中只有不到四成,愿意继续考举人,其余六成都表示,愿意直接去官府、小学或者是行社、公司就职。

  最终体现就是,朱由榔和王芷发现,各地的小学除了适龄儿童和青少年以外,居然还招来了一批额外的学生。

  许多成年人也主动要求希望能够进小学学习两年,可这小学是面对少年人口开设的,这很让各地督学衙门为难。

  甚至还出现了贿赂教师入学的现象。

  原因很简单,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在这年头,只要能写会算,很容易就能在官府或者行社企业里捞到一个不错的工作,即使参军,都可以直接参加兵学苑考试,成为基层军官。

  这可比在酒肆、铁铺里给人当学徒强吧?

  对此,朱由榔让督学司重新调整了政策。

  小学中可以开设两种教学模式,对于十五岁以下的少年儿童,进行三年的免费教育,甚至还提供免费午餐。

  而对于愿意求学的成年人,则采取收费政策,不过标准并不高,每年学费为一元,三年也就三个银元,加上教材,大概三元加两百钱的样子。

  这个数字说高不高,但也不算太低,基本能够抵上成本,大概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四到五个月的收入。

  不过即使如此,还是有许多人踊跃报名,毕竟一旦学成,再去找工作,最多四个月,就能把三年的学费赚回来。

  这样,也能让各地官办学堂能有一笔进项补充,维持经营。

  当皇后王芷对朱由榔表示,长子朱慈煊该入学时,朱由榔都还有些茫然。

  这时候他才发现,自己儿子都已经五岁了,从隆武二年在西逃路上折返以来,自己已经经历了六年惊心动魄,有波澜壮阔的岁月。

  这样算来的话,自己也马上就要满三十岁了......

  年初,皇后王芷诞下了皇次子,被朱由榔取名为朱慈爝。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爝有火把之意,这也象征着朱由榔北伐的决心。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姐夫帮你打天下
  2. [历史军事]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3.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4.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5. [历史军事] 暗斗
  6.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7.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8.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9.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10.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11.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12.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13.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14.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15.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16.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
  17. [历史军事] 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
  18. [历史军事] 离石游记
  19. [历史军事] 就想安心种田,咋就那么难
  20. [历史军事] 娇养反派后我和魔尊HE了
  21.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22. [历史军事] 潜伏从伪装者开始
  23. [历史军事] 锦衣千岁:三日内,大破五十万匈奴!
  24. [历史军事] 魂归明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