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南北军工

  满清直隶省,天津府,过去大明的天津三卫。

  天津城外,十数支烟囱向外升腾烟雾,宽大的砖石厂房里,火热的温度和“乒乒乓乓”敲打声交织在一起。

  北方的工业条件本来就不如江南,后世的大连、青岛等地现在还没有开发,人烟稀少,只有天津,靠近京师,江海交汇,平原宽阔,是发展工业园区的好地方。

  清廷效仿南方设立的军工机构——神器局,就在此处。

  新建不久的铸炮厂里,一名荷兰铸炮师指挥着工人,敲开铸炮的泥模,里面黑黝黝的炮管显露出来。

  众人屏住呼吸,在铸炮师的指挥下,和另外一节更加宽阔一点,色泽略显不同的炮管,小心翼翼拼接在一起。

  而后将全炮吊起来,用炉火加热,两节炮管逐渐融合在一起。

  荷兰铸炮师不禁惊叹

  “这实在是天才般的设计!”

  经过近一年摸索,在江淮战场上,勒克德浑部好不容易缴获了一门明军五斤炮,迅速派人护送,押回京师后方。

  荷兰铸炮师和神器局工匠围绕这门几百斤的家伙,研究了两个多月,又试验了十来次,终于将铜铁内外两层铸造法搞明白了。

  终于,到了十月份,第一批新炮从神器局工厂里制造出来。

  对于这个方面,荷兰人倒是比满清更激动,因为在此之前,荷兰也没有这个技术。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神器局的产量已经初步形成,年产火铳五千支以上,火炮六十门,弹药若干。

  绿营新军的整编也扩展到了河南、山东两省,合计将在三年内,编成新军十二镇。

  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多尔衮一力铁腕推行。

  为此,整治了不少顽固的八旗贵族。

  除此之外,孟乔芳逃回河南后,立即写了一封奏章,递给京师。

  其中,第一次正视了明清双方的实力差距。

  “而今南廷光烈者,人中雄杰耳,文武之能,可彪炳一时,善抚治人心,犹如昔日汉之刘备。”

  “故今日南北,当以南强而北弱,南廷坐收江南财源之巨、湖广粮米之仓、岭南通贸之利,又兼器械犀利,实非能以强力敌之。”

  “故我朝应对之要,非在军伍,首重人心,唯有重整军民士气,厘定制度,设立规范,安抚人心,方能有制胜之机。”

  江南和川陕的接连失败,不仅仅是给明廷带来信心与振奋,同样也是让满清惊恐和反思。

  现在轮到满清来思考,自己为啥干不过明廷?

  孟乔芳委婉地做出了关键,人心、制度。

  满清自入关以后,破坏多于建设,尽失江南民心不说,在北方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稳固统治。

  之前凭借军事优势,还能压着更拉胯的南明揍。

  但现在,一旦军事上的优势逐渐平衡,种种弊端迅速显现出来。看書喇

  正如某位教员在书中所说的那样,“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本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军事上的失败,就是一针催化剂,使许多满清在历史上,直到康熙、雍正年间才解决的政治问题,显露出来。

  比如说农业生产问题,北方人口凋零,又要受到满清官府盘剥,还有大量八旗贵族在北直隶跑马圈地,光军队的供给,就是一个大问题。

  多尔衮毕竟是一代枭雄,面对这种困顿局势,敢于直面挑战。

  他将孟乔芳的奏章在大朝会上全文朗读,而后开始推行自己的改革。

  过去几年,跑马圈地的结果肯定是无法改变了,毕竟八旗才是满清的基本盘,多尔衮要是敢动他们的利益,都用不着明军打过来,他自己就完蛋了。

  好在此时的北方,人地矛盾并不严重,甚至说,真正的问题不是土地不够,而是大量土地抛荒。

  多尔衮命河南、山西、北直、山东、襄樊各地督抚,招募流民屯垦。

  不同于明廷的《民屯令》事实上就是在将度田没收的土地分给无地农民,满清的民屯政策,更多的是将流民招揽过来,给与农具和种子,恢复生产。

  租子并不轻,达三成以上,但相较于之前那种完全不顾

  生产的风气,已经算很进步了。

  其次,便是减轻赋税,在建设新军的同时,开始裁汰绿营,减少开支,从而鼓励农业生产。

  唯一和南面截然不同的政策就是,北边的清廷严厉打击商业活动,严格控制市场,已经不是重农抑商的问题了,而是直接取缔商业。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北方不是南方,产业凋零,如果打开贸易,只会加速资源流出,伤害农桑。

  对于汉人士绅,也加大了拉拢政策的力度,任命了许多北方士绅作为地方官员,尤其是知道了南边对士绅地主的种种限制政策,多尔衮反其道行之,不限制土地兼并,除了同样都要交税外,不对士绅作其他限制政策。br>
  对外,则加大了对朝鲜、蒙古的盘剥力度,来补偿中原地区的缓和方略。

  虽说这些政策依然没有根本改变,但客观上的确减轻了北方百姓的生活负担,取到了恢复生产的作用。

  对于多尔衮的种种行为,朱由榔到不怎么觉得紧张,这样也好,免得明军打到北面还是饿殍遍地,打仗的同时还得赈灾,那就太麻烦了。

  -------------------------------------

  浙江布政使司,宁波府,定海县

  宁波的港口有两个,一个是市舶司港口,而另一个,则属于海军和武备局。

  这里是武备局的造船工厂之一。

  不同于造枪造炮,造海船是个技术活,尤其是大船,从木材的准备到下水试航,往往要几十年的时间。

  原本武备局接到建设造船任务时,是比较迷茫的。

  首先,适合造船的木料就很难找到,一般使用松木和杉木,而且至少要有几十年的树龄,生长高大笔直。

  直到他们在南京城外,发现了一个宝藏。

  这就是永乐时期,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龙江船厂。

  郑和七下西洋所用的宝船,就是在这里建造。

  整个船厂,有七条东西走向的庞大作塘(船坞),每条作塘大概宽约近百米,长约一里,就象七条巨大的河道直通龙江。

  只可惜,此时船厂内早已积水覆盖,作塘两侧杂草丛生,让人再也联想不到昔日一艘艘巨大的宝船从中驶出,扬威四海的场景。

  当年,为了满足造船所需,设立有十几个工坊,上百个厢甲的工匠,厂房和工人住所连绵不绝。

  但现在,早就变成了荒野。

  好在,永乐盛世的遗产并未完全消失,当初为了供应造船所需的材料,在钟山开辟了漆园、桐园、棕园等树木园区,种植各种树木将近十万株。嘉靖以后,龙江船厂停止造船,所植下的近十万株树木经过百年时间,都已长成参天大树。

  杉树、松树、柚树、格树、娑罗树、漆树、桐树、棕树一应俱全。

  这些树木就成为了武备局的优质原料来源。

  朱由榔专门让工部派出人手,重新将这些林区监管起来,而且龙江船厂也开始进入修复阶段,不过由于荒废太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弄好的。

  预计得明年年末才能完全使用,在此之前,武备局的工作主要在宁波军港进行。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
  2. [历史军事] 大魏暴君
  3.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穿越之兵王风云
  4. [历史军事] 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
  5. [历史军事] 深山密窟
  6. [历史军事] 我大秦熊孩子,八岁监国
  7. [历史军事] 民国之谍战先锋
  8. [历史军事] 威远侯府
  9. [历史军事] 姐夫帮你打天下
  10. [历史军事]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11.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12.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13. [历史军事] 暗斗
  14.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15.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16.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17.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18.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19.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20.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21.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22.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23.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24.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