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同阴云

  光烈三年,顺治六年,五月初四

  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

  到了明代,由于气候变化,曾经作为膏腴之地的河东重地,眼下逐渐凋零起来,但战略位置依旧关键。

  对于任何建都北京的政权而言,宣府大同和山海关,就是左右门户,只要其中一个失陷,京师便有倾覆之危。

  当初宣大被李自成占领后,北京周围各部无不望风而降,而满清从山海关入关后,也得到了同样效果。

  但望风而降,未必是好事。

  这也是朱由榔为何对降清汉军格外苛刻的原因,过去,也有大臣建议过,可以对降清汉将宽容些,如满清那般,只要对方改旗易帜,就不干预其他。br>
  但却被朱由榔拒绝了,降清汉军和农民军是两码事,对于军阀化的封建军队而言,招降纳叛容易,但想要事后整顿就麻烦了。

  现在的清廷就陷入这样的窘境,以前横扫天下,所向披靡,自然无人敢说个不字,但一旦形势受挫,扩张势头被打断,许多原本没注意的问题就涌现出来。

  比如,大同这种京畿锁匙,居然还掌握在姜镶这种“三姓家奴”手中,除此外,如陕西、甘肃等很多原九边地带,都掌握在叛将军阀手中,之前如日中天时,人家自然不敢做啥,可清廷不行了呢?当年怎么“效忠”崇祯,明天他们就会怎么“效忠”清廷。

  -------------------------------------

  大同城内,山西都司府中

  姜镶坐在案首,面如沉水。

  麾下将领牛天光、刘迁分别而立。

  还有一名小校打扮的年轻人,正是当年锦衣卫初立时,帮助李定国挑起沙定洲部内乱,夺下昆明城的百户孙齐信,此时已经升到了千户。

  “将军,不必再迟疑了,我们已经得到消息,多尔衮让英亲王阿济格、礼亲王满达海,一起出兵。”

  “区区一个蒙古部落叛乱,哪里用得着两个亲王出马?这分明就是奔着大同来的!”

  孙齐信肃然劝说,两名部将也颔首赞同,看向坐在首位的姜镶。

  姜镶原本是大同总兵,和左良玉那种半路出家的军阀不同,姜家世代将门,在九边有不小影响力,这也是他敢于做“三姓家奴”的原因,无论是崇祯、李自成,还是满清,都需要他来稳定九边。

  除了他自己控制宣大重镇外,其兄姜让是榆林总兵,其弟姜瑄是阳和副总兵,影响力遍布陕北、晋北。

  可多尔衮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一直纵容这样一个不确定因素悬在卧榻之侧的京畿门户?

  月前,漠南蒙古二楚虎尔部叛乱,此时的漠南蒙古诸部残破散乱,就这个规模的乱子,其实姜镶自己都能解决,但多尔衮却抓准了机会,立即下令,让阿济格和满达海率大军前往“平叛”。

  聪明人不难看出,此行必经之地就是姜镶所掌控的宣大,只怕出塞平叛是假,假道灭虢是真。

  于是乎,锦衣卫也知道,时候到了。

  但这毕竟是赌上身家性命的事情,以姜镶的性格,还是有些瞻前顾后。

  “孙千户,你也知道,此番一旦起兵,我姜某人可就万劫不复了,前两日北京那边传来音讯,说摄政王愿意加封我为王,如孔、尚、耿三人一般,这让本将有些难办啊。”

  孙齐信闻言却是哈哈大笑

  “哈哈哈,封王,哈哈。”

  姜镶见对方笑声不止,面色有点难看,身侧两员部将也是怒目而视。

  孙齐信停下笑声,才说道

  “将军降清也已有数载了吧,那满清的汉姓王爷是怎么回事,您还不清楚吗?且不说多尔衮是否在诳您,就算果真给了将军一个王爵,又能如何?”

  “同是王爷,耿仲明、尚可喜别说和多尔衮的睿亲王比,能和瓦克达、硕塞那些郡王比吗?”

  “怕是见到个贝子贝勒,都得口称奴才吧!”

  姜镶一时哑然。

  孙齐信说得不错,满清对于降将爵位却是慷慨,可这爵位除了名字上沾了个“王”,其他还有什么?尚可喜别说和多尔衮比,和硕塞能比,和索尼那些八旗大臣比吗?议政王大臣会议上,连列席的资格都没有。

  孙齐信整肃面容,接着道

  “反观我大明天子,将军也应听说过,李定国、李过,当年乃是张李流贼余部,如今一个武威郡王,领大都督府同知,一个领枢密使,以武将之身入阁为相!”

  “登坛拜将,宣麻拜相,君王以天下军政大事相托,何等荣耀?就算千秋之后,怕也少不了如徐中山(徐达)、常开平(常遇春)那般美名,比之给满人当奴才如何?”

  “满清关外而来,本就提防汉人,纵使吴、尚、耿等人再怎么封王,能决断中枢,总理军政吗?”

  姜镶默然片刻,孙齐信说得不无道理,此时距离之前朱由榔登坛拜将(相)已经过去小半年了,消息也穿入了北方,对于那些降清汉将而言,心中无不五味杂陈。

  满清的确不重文轻武,甚至重武轻文,可这个“武”,说得是人家八旗子弟,而绿营是不在其中的,此时的八旗还没有完全堕落,绿营将领们再努力,也不可能在清廷达到李定国、李过那种地位。

  “可清军来势汹汹,我听说阿济格调了正白旗、镶黄旗近万人马,这些可都是八旗精锐,还有那什么绿营新军,也动了近半,我靠什么挡?”

  姜镶算是默认了对方的话,又提及更重要的现实问题。

  江南丢失之后,清廷也迅速反思了自己的失败,再加上超过三万满洲精锐命丧南国,八旗力量的严重削弱,也促使满清必须有所应对。

  多尔衮毕竟一代枭雄,颇有决断,他毅然抗住压力,一方面除了八旗诸部后备男丁补充外,还从海西、野人女真诸部征召新丁,填入八旗,补充缺额。

  另一方面,他下令让尚可喜主持,聘请西洋人做顾问,在天津相仿南面,建立“神器局”,负责督造新型火器。

  双方交战这么久,肯定有武器缴获,这年头的火绳枪也没什么技术壁垒,仿造起来不难。

  而且此时,荷兰人主动联系了上来,这不难理解,此时台湾还在荷兰手里呢,作为目前东亚地区最大的殖民势力,荷兰人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

  尤其是,他们还知道,这个新兴的帝国,有一个对海洋充满野心的皇帝。

  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那个既年轻,有雄心勃勃的君王统一大陆,否则荷兰很可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

  于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专门派了由传教士、工匠组成的,过百人的特遣队,前往天津,帮助满清建立神器局,并且还愿意先向清廷出售一批火铳、火炮。

  条件是六十万两白银,并且允许荷兰船只进入天津港,在直隶、山东沿海建立教堂传教。

  多尔衮不仅全部同意,还追加了二十万两的火器订单。

  而且,江南的战败也表明,乱糟糟的绿营兵马实在不堪一击,日后和明军交锋中,只会成为拖累。

  为此,多尔衮开始整顿绿营,先从直隶绿营兵马开始,取消了原先乱七八糟的建制,同样效仿明军编制,三千人编为一营,装备火器,三营合编为一镇,以总兵领之。

  直到现在,已经在直隶整顿出五镇新军。

  这次来大同的,就有其中三镇。

  孙齐信自信解释道

  “无妨,将军能守则守,若不能守,亦有退路。”

  “在下听闻,将军兄长正在陕西榆林为总兵,若是清军兵锋太盛,难以抗衡,何不通过策应,将大军撤入陕西,届时依靠关中形胜,易守难攻,雄踞西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2.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3.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4. [历史军事] 暗斗
  5.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6.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7.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8.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9.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10.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11.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12.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13.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14.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15.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
  16. [历史军事] 模拟中辅佐女帝,但模拟是真的
  17. [历史军事] 离石游记
  18. [历史军事] 就想安心种田,咋就那么难
  19. [历史军事] 娇养反派后我和魔尊HE了
  20. [历史军事] 明灯易学实录
  21. [历史军事] 潜伏从伪装者开始
  22. [历史军事] 锦衣千岁:三日内,大破五十万匈奴!
  23. [历史军事] 魂归明初
  24. [历史军事] 都市之:复兴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