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54章 擎天(上)

第54章 擎天(上)

  是的,如果他朱由榔只不过穿越成一个平民、地主或者士卒、商人,那他或许可以给自己找一条后路。

  可是,现在他是南明朝廷最后一个皇帝,是汉地十八省千万在满清铁蹄下殷殷期望的大明天子。他没有资格背叛这种责任。

  作为一个后世人,他明明知道历史洪流的走向。现在是十七世纪中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结束,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麦哲伦环球航行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欧洲大陆上,冉冉升起的资产阶级正将自己的触角伸向遥远的东亚。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一众殖民主义帝国已然横行全球。

  在英国,近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牛顿在十几年后就将奠定自然科学大厦,而在法国,启蒙运动的资产阶级革命火苗正在萌发。

  他明明知道人类文明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华民族一旦错过,就只能用数百年的沉沦和数以亿计的牺牲才能填补。

  他明明知道,现在压在整个民族身上的,不仅仅只是民族压迫的暴政,还有即将葬送的未来......

  他没有资格逃避。

  朱由榔微微慨叹,突然想起了三百年后的那群人,他们恐怕比自己要难得多吧?于是轻声吟道

  “己饥己溺是吾忧,急济新怀几度秋。

  铁柱幸胜家国任,铜驼仍作荆棘游。

  千年朽索常虞坠,一息承肩总未休。

  物色风尘谁作主,唯看砥柱正中流!”

  作为一代思想、文学大家,王夫之眼前一亮,陛下这首七律诗他从未听闻过,虽然在格律上略有缺陷,却颇得豪迈格局,有一股以天下为己任的英雄志气!

  “这是陛下新得佳作吗?”

  朱由榔轻轻摇头“不过是借用一位前辈的旧诗,抒发感怀罢了。”

  王夫之自是不信,只当皇上自谦,在这危机时候,不愿去得个什么“文名”而已,但却是仔细记了下来,日后回到肇庆,还可以与瞿式耜他们讨论一番。这位皇上,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怎么也不像是大明养猪式教育教出来的王爷啊。

  他当然不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乃是三百年后力挽狂澜,重补天裂的那几个人之一。

  -------------------------------------

  次日拂晓,大军再次出发,不过倒是遇见了一件意外之事。

  之前赵印选、高一功等人商议,考虑到灵川方向直接暴露在清军耿仲明部的正面攻击范围中,所以在路过这一路段时,是做好了战斗准备的。

  但谁知道,这一路不仅一帆风顺,无人阻拦,而且路边还碰见了明显的战斗痕迹,直到碰到了灵川方向过来的游骑,这才打听清楚。

  原来驻守在义宁方面的前军左师总兵袁宗第在收到千秋峡可能被破的消息后,也不等皇帝这边调令,他猜测,千秋峡方面明军一旦后撤,耿仲明不可能坐视不管。于是现在义宁方面主动出击两次,做出大军要继续坚守的样子,而后从阳江畔的密林中悄悄将四千兵马带到灵川西侧,配合守军把疾驰而来的耿仲明打了个措手不及,丢下近千尸体跑掉了。

  是的,耿仲明二来灵川,又被捅回去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很是振作了一番,千秋峡一旦失守,再加上本就打算收缩防守桂林,所以义宁方向基本也就失去了布防的价值,丢了也就丢了,倒是袁宗第带来的四千生力军正当其时。

  此时桂林尚有约五千守军,再加上袁宗第带来的四千人和灵川的三千守军,以及朱由榔此时麾下近万人。整个桂林防御战便能动员出约两万三千人左右,兵力上有所加强。

  众人也不耽搁,只在灵川城外歇了会,连城都没进,通知城内守军安排好撤退事宜,一起撤往桂林。

  有意思的是,此时灵川城内却已经空了,除了三千守军和少量民夫不见百姓,一问才知道,新任桂林知府早在数天前就已经通知组织疏散了。

  这个新任桂林知府朱由榔倒是还有些印象,名叫周邦,是个已经五十岁,在广西地方干了二十多年的老地方官了,由于是举人出身,所以一直也没有去中央的机会,在广西这个偏远省份,干了两任县丞,两任知县,两任通判,打打转转几十年,倒是官声不错,在桂林周边的老百姓里颇有威望。

  直到之前的桂林知府跟着巡抚曹晔那个煞笔出逃梧州,结果自然不意外,跟着曹晔被砍了脑袋,作为通判的周邦这才代理府中事务,倒是做的不错,和总理防务的赵印选配合的很好,朱由榔一到桂林,就给他转正了。

  几路人马汇合之后,已经有了一万七千多人,浩浩荡荡,接着加紧南下。

  待再一次来到桂林城前时,朱由榔几乎有些认不出这座城市了。

  城墙外原本破旧的羊马墙(一种修在城墙外围的低矮土墙,古代用作城防的外围阵地。)被重新修整,将整座城池包裹起来,羊马墙内外各有一道壕沟,互相串联,密密麻麻如同蛛丝网。拒马、简易哨塔和简易兵站都十分齐全,远远看去,朱由榔还以为这是后世一战时期的阵地。

  过了层层哨卡,朱由榔才在城门前见到了出城相迎的桂林知府周邦。

  这位老知府已经五十有三了,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老人,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

  朱由榔见他还赤着脚,官袍上泥污不少,一问才知道,人家刚才还在城外的工地上指挥民夫呢。

  自从赵印选带着部队北上千秋峡布防后,桂林府的一切军政事务就理所当然的由周邦接任。

  作为知府,他在知晓上面企图在桂林死守的意图后,便开始加紧准备。

  先是将桂林城周围村镇乃至灵川县城的百姓或是迁入城中,或是疏散到远处城镇,而后便带着人马将周边房屋、树木全部拆卸、砍掉,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这些东西变成清军就地制造攻城器械的原料,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城外壕沟、羊马墙加固和作为滚木使用。

  接着他征发桂林城所有十四岁以上,五十五岁以下的男女百姓,围绕着桂林城修建工事,打造器械。桂林临近湖广,往来经贸不绝,当地百姓对于清兵的所作所为还是有所了解的,周邦再让吏员四处宣传,大家也都明白一旦城破,所有人都不会有好结果,故而男女老少齐上阵,均十分卖力。

  说起来广西地区夷汉杂居,土客矛盾严重,所以民风尚武,自古就有“狼兵”之说,老百姓面对战争,并不像江南士民那般惊慌失措,而是很快在府衙和军队组织下佐理防务。

  了解情况后,朱由榔十分欣喜

  “此番周卿立下大功啊!”

  他原以为到了桂林还得先抓紧时间休整一番防务,没想到桂林知府已然做到了如此地步。

  周邦谦虚回应

  “非止臣一人之力,广西百姓素来刚韧,清虏杀掠无数,此乃民心耳。”

  说完朱由榔自是又勉励了一番,让这位基层出身的老知府颇为感动。

  言罢朱由榔又看向周邦身旁另一位同样五十来岁,只不过颇为富态的锦衣贵族。

  他大致也猜出对方身份了

  “这位是亨歅皇叔吧?”

  “老臣拜见陛下!”

  锦衣老者乃是现任靖江王朱亨歅,靖江王在明代诸多藩王中比较特殊,因为这一系并非朱元璋之后,而是太祖之侄,南昌王朱兴隆之后,世代受封桂林。看書喇

  周邦在旁解释,说起来这一代靖江王朱亨歅倒是个识时务的,听闻朝廷战事危急,桂林将成为风暴中心,也不含糊,立刻将全府的几乎所有存粮、银子捐给府衙支配,又亲自带着府中护卫、奴仆参与修建工事。

  朱由榔闻言很是欣慰,大明朝如此像样的藩王实在不多了。

  赞扬一番之后当即令王夫之拟旨,加周邦为广西按察使,改封朱亨歅为桂王。

  周邦还好,朱亨歅却是十分惊诧,因为桂王便是朱由榔继位之前的封号啊,这是不是有些......

  但朱由榔其实另有打算,因为他对这一仗的信心实在称不上十足,万一桂林城破......也算是对自己的后事做些安排。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北境拥兵四百万,母亲让我叫太后
  2. [历史军事] 大魏暴君
  3.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穿越之兵王风云
  4. [历史军事] 开局女悍匪抢我做压寨夫婿!
  5. [历史军事] 深山密窟
  6. [历史军事] 我大秦熊孩子,八岁监国
  7. [历史军事] 民国之谍战先锋
  8. [历史军事] 威远侯府
  9. [历史军事] 姐夫帮你打天下
  10. [历史军事] 大明:燕王世子的非凡历程
  11. [历史军事] 豪门龙婿
  12. [历史军事] 我祖父是朱元璋
  13. [历史军事] 暗斗
  14. [历史军事] 1627崛起南海
  15. [历史军事] 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
  16. [历史军事] 明末有系统后第一件事想着造反
  17. [历史军事] 荣耀大秦
  18. [历史军事] 宋朝小厨神
  19. [历史军事] 三国第一毒士,曹操劝我冷静
  20. [历史军事] 农女致富记
  21. [历史军事] 逍遥驸马爷
  22. [历史军事]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23. [历史军事] 太子妃请自重,我是太监啊!
  24. [历史军事] 大唐长生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