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古代言情>臣万死陛下万受> 第26章 仁义

第26章 仁义

大梁以仁德治国,历代天子皆恪守太(限制)祖“施仁政、少杀戮”之训,便是宫人犯过,也须酌情惩处,或交宫正处置,若有人动用私刑草菅人命,教官家知晓自难免受罚!遂这元凶索性将尸首投入湖中作失足假象以蒙混过关,倒不失为良策。

如此看来,太子这“枉杀”罪名似已坐实!恐是连官家也有七八分信其真,已教人私下将东宫近侍查问了个遍,又亲自问过太子,只是众人皆不认,无凭无据自不能胡乱加罪!然而事既出,官家自难免对太子又多分猜忌。

太子虽晓此理,却苦于不能自清,加之宫中流言四起,这一气恼,便成日将自己关在宫中,连资善堂也称病不去了!却不知如此一来,好事者窃以为太子乃是受罚禁足,一时流言倒更甚了。

实则近来除了太子,尚有另一人因此事受困,便是南宫霁!

太子是为蒙屈,南宫霁心中最清楚!因此事他本知情,只当下不能挺身以正太子清名,并非因胆怯,而是另有苦衷:一面之词,能否为人采信不说,若还教官家生出他想,反是弄巧成拙!因而进退维谷,实不好决断。踌躇了两日,便欲问一问旁人之见!这“旁人”自指的是张令其:当日他陪侍自己身侧,自也能猜透些内情。

不料张令其听过此话,却力加劝阻,道:“旁人若遇此事,避之唯恐不及,何况此事已过,宫中也不再追究,郎君又何必自扰?”

南宫霁道:“若不是事关太子,我自不会问。你当清楚,此回官家便是不追究,心中却定然是疑窦难消,太子断不可担此不白之冤!”

令其忖了忖,乃道:“此事,太子自身亦是心知肚明,郎君以为,太子为何不自辩?”

南宫霁苦笑:“你我皆清楚此中缘故,还需多言么?一则,一面之词,太子便是自辩,亦难取信于人;二来,牵连到二皇子,便更不当说!兄弟不和本是官家最恶的,太子若在此刻抵出二皇子,莫说自清不成,恐到底还要落个栽赃之嫌,岂不更令官家嫌恶?”

令其道:“既如此,郎君怎不想想,您在官家心中,与太子是何交情?此话,您说还是太子说,却有何不同?”

南宫霁长叹一声:“吾之所以犹豫,便是此理!只怕到时官家以为吾是受意于太子而诋毁二皇子,反更污了太子清名,却是不值当了。”

言罢二人皆沉寂。

沉吟片刻,南宫霁犹疑道:“依吾之意,不妨由你入宫将此情禀知都知(1)秦茂勋,教他替太子陈辩,官家或能听信一二。”

令其摇头:“此计不可行,一则宫中已明令不许再私议此事,依秦都知的谨慎,纵然肯信我,却也断然不会替我上禀;再则,此事关乎两位皇子,秦都知明知利害,怎会轻涉其中?即便退一步,此事能教禀知官家,然此话来处定还要追根朔源,到时岂不依旧要追究到吾等头上?”

南宫霁想此言确有理,一时凝眉不言。来回踱步斟酌了许久,却似终下定决心,道:“此事吾若不知便也罢了,只当下这般,若不道出实情,替太子辩陈,今后恐无颜再见他!既这般,吾便冒失一回,替他面圣陈情!”

只话是这般,果真到了御前,却又迟疑,出言吞吐,倒教今上以为他又犯了过,遂道:“朕素喜你率直,今日无论犯了何过,朕皆不予深究,便直道来无妨!”

南宫霁忙拜谢过,道:“臣现下尚未犯过,只是若将心中之言道出,或就有过了,彼时还望陛下依言恕臣之罪!”

上捋须但笑:“说来听听!”

南宫霁闻言又拜了一回,方道:“臣今日前来,乃是为太子陈情!”见上面露疑惑,忙又道:“先前吾等伴太子游览金明池,遇宫人溺亡一事,有流言说此牵涉东宫,而臣恰知些内情,可证太子清白,遂来禀明!”

上闻此脸色轻变:“此事内司已有定论,汝便兀需多言了!”

孰料坐下之人却不肯罢休,尚争道:“内司之定论若能服众,宫中如何还会起流言?臣自知死罪,然与太子相交一场,实不忍看他蒙此不白之冤,还请陛下明察!”

上见他心意已决,加之心下也确想听一听他如何替太子辩解,遂略一沉吟,便许他道来。

南宫霁遂将所知细禀来。官家闻后,惊诧之余却还犹信犹疑。

据南宫霁所言,当日那尚服局宫女薛氏送巾栉服玩等至琼华轩时,乃是一脸惊惶,走路都似不稳,太子因而问了句,不料那薛氏竟跪地求太子相救,说方才来的路上不留神冲撞了二皇子,皇子震怒,已令严惩,只随侍的宫人听说她有东西要送来琼华轩,才教她先送了再回去领罚!当下太子以为这小宫人是忧惧过分了,然而到底经不住她求,便教近侍随她同往说情。那薛氏去后,太子与南宫霁二人便去往金明池垂钓打发了个把时辰,回途经过二皇子居处,却隐隐听到内中似有哭泣求饶之声,然当时天色已晚,且那哭声只持续了片刻,他二人便也未多留心。孰料第二日,薛氏的尸首便惊现金明池中!

此话既出,但非蠢钝之人皆能猜得内中之情。上一时迟疑不言。

南宫霁道:“陛下若是疑臣此言,可召来当日游园时太子的随侍,或那日奉太子命前往二皇子宫中说情的宫人前来讯问!”

官家捋须沉吟。

南宫霁自猜得他所想,进而道:“陛下或是以为此些皆一面之词,难教人信服!而臣所以犹疑至今,不敢道出实情,也是因此,惟怕陛下以为臣刻意离间挑拨,或是受太子意而中伤二皇子!然臣虽素来与太子交好,与二皇子却也无何仇怨,况且依臣的身份,本应谨言慎行、明哲保身,何以无故惹祸上身?!再言之陛下英明不可及,若此话真是凭空捏造,何以逃过圣鉴?”言罢悄抬眸,见上还似犹疑,便索性心一横,道:“陛下若还存疑,不妨传来二皇子当面对质!”

上闻后面色更似凝重。一阵,终于道:“此倒不必,二皇子是否与此有关,朕自会查明。”继而话锋一转,又道:“既太子是为蒙冤,缘何他自己不来向朕道出实情?”

南宫霁拱手道:“陛下如何不知太子的苦衷?!他原是宅心仁厚,思来若将此情道出,陛下是否相信倒还是其次,只是要牵连进二皇子,教他如何忍心?只臣素来好论公道,二皇子或是无心之失,然太子蒙此冤屈,臣如何也不能袖手而观!要教臣为独善自身而罔顾公道,乃是万万不能!”

官家闻此竟赞“说得好!”,且道:“汝秉持公道,朕早便说你少年侠气,如今看来,果真不假!”

自那日面圣之后,宫中看去一切如旧,只是未出几日,二皇子忽染疾,暂且出不得门,自也有段时日不能入资善堂伴读了。

随后不几日,官家便令入内都知秦茂勋给太子与南宫霁各送来一幅字:太子为“仁”,南宫霁得的是“义”!

见二人似为迷惘,秦茂勋笑道:“恩者仁也,理者义也!二位这般聪明,官家之意,但稍加斟酌,自能明白。”

南宫霁略一思索,道:“仁者,欣然爱人也!此乃上对殿下之期望!”

越凌点头,问道:“那这‘义’呢?”

南宫霁笑道:“便是吾待殿下须以‘义’!”

秦茂勋赞道:“郎君果然机敏!官家有谕,殿下先前为流言中伤,如今事实已明,官家知殿下当日为护手足、忍辱负重,当得勉慰!而世子秉持公正,犯险直谏,自能当这‘义’字!”

二人闻言相视一笑,各自会意。

教人收起字画,越凌却无端叹了声。

南宫霁在近处听得分明,奇道:“如今殿下清名已正,尚有何不合意?”

越凌踱开两步,道:“吾还有何不合意?!只此回到底伤了一条人命,果真说来,也并非全然与我无干。当初这薛氏曾求我相救,若是。。。”

南宫霁打断他:“此事怎怨得殿下?要怪也只怪她冲撞的是二皇子,殿下仁厚,已替他说过情,只孰能料到结果竟是这般!”

越凌苦笑:“实则这几日吾也曾想,是否教人替她求情,反倒还害了她?”

南宫霁怔了怔,一时不知如何答言,只得宽慰道:“事已过去,殿下多想无益,就此罢了罢。”

越凌摇头叹息:“人死不能复生,自也只得罢了。只是,此番二弟因你直言上谏受罚,今后恐还怨恨于你!”

南宫霁蹙了蹙眉,不得不承认他此言不假!然事已至此,恨,也只得由他去恨了。

注:

(1)都知:宫中品级最高的宦官。

作者有话要说:

好基友就应该两肋插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古代言情] [以身为饵]冥王深陷反派温柔乡【完结】
  2. [古代言情] 蒙尘珠【完结】
  3. [古代言情] 诡异融合【完结番外】
  4. [古代言情] 只想做普通人【完结】
  5. [古代言情] 荆棘玫瑰【完结】
  6. [古代言情] 战神跌落神坛后被标记了[ABO]【完结】
  7. [古代言情] 找错反派哥哥后【完结】
  8. [古代言情] 我直播算命爆火【完结番外】
  9. [古代言情] 一生一世一浮屠【完结】
  10. [古代言情] 竹马小夫郎【完结】
  11. [古代言情] 重生成帝王的掌心宠【完结番外】
  12. [古代言情] 情杀仇【完结番外】
  13. [古代言情] 修真界幼崽求生指南【完结】
  14. [古代言情] [星际]上将的崽崽竟是人外触手系【完结】
  15. [古代言情] [穿书]帝师为后【完结】
  16. [古代言情] [穿书] 撩了疯批反派后我跑路了【完结】
  17. [古代言情] [穿书] 师尊,您徒弟还没开窍呢【完结】
  18. [古代言情] 满朝文武都能听到我的心声【完结】
  19. [古代言情] 雌君的白月光竟是我自己【完结番外】
  20. [古代言情] 大师兄选择去修无情道【完结番外】
  21. [古代言情] 小夫郎是赚钱能手【完结番外】
  22. [古代言情] 星际大佬氪金养我【完结番外】
  23. [古代言情] 只为在盛世秀恩爱【完结】
  24. [古代言情] 一只狐狸【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