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 第200章 倭国又在搞事情

第200章 倭国又在搞事情

  郑和得到消息之后,大喜过望。

  然而他的属下将其中曲折详细告诉他之后,郑和笑不出声了。

  他没有丝毫迟疑,立即便又动身返回了京城。

  朱棣见到郑和去而复返,心中咯噔下一,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郑和带着哭腔奏道:“皇上,臣夤夜进宫,打扰皇上清修,罪莫大焉!”

  “只是事发突然,臣也顾不得许多。”

  “失踪的宝船回来了!”

  朱棣疑惑地说道:“既然宝船回国,这是好事啊,可你为何一脸悲愤?”

  郑和叹道:“只是随船的千余将士,只回来了二百多人,船上满载的数十万两银子和数万两金子,悉数没了!”

  听到这个噩耗,朱棣脸色也沉了下来。

  “到底出了什么事,你详细告诉朕来!”

  郑和深吸一口气,将事情原委,讲了出来。

  原来那艘宝船在海上遇到风浪之后,与船队失散。

  舰长乃是郑和手下的一名指挥同知,于是只好带领着这艘船,朝西行去。

  在海上漂流了一个多月之后,宝船上的人们,终于在前方发现了陆地。

  此时船上的淡水和粮食已经不多,于是舰长便命令宝船靠岸,上岸去补充给养。

  登陆之后,才发现此地并非大明。

  而是倭国的九州岛。

  此时的倭国实际掌权者乃是室町幕府的第四任将军,足利义持。看書喇

  天皇形同傀儡。

  而足利义持掌权期间,倭国与大明的关系并不好。

  永历六年,足利义持的父亲足利义满病逝,足利义持曾经以“日本国世子源义持”的名义,遣使到大明报丧。

  朱棣还专门派遣使臣,前往倭国为足利义满吊丧。

  而且加封足利义持为“日本国王”。

  但他的手下对向大明称臣一事,非常不满。

  最终,足利义持在永乐九年,以“我国自古不向外国称臣”的理由,拒绝了向大明称臣。

  同时断绝了与大明的贸易往来。

  之后,更是默许倭寇骚扰大明海疆。

  朱棣屡次三番告诫足利义持,而他却视若无睹。

  因此后来朱瞻圻才亲自带领平倭军,将最为猖獗的一股倭寇尽数歼灭。

  倭寇着实消停了好长一段时间。

  去年倭国对马岛发生饥荒,当地的灾民不少加入了倭寇。

  他们趁着朱棣带领全国精锐远征鞑靼,分身乏术,再次袭击了大明沿海。

  回国的路上,顺便在朝鲜也抢了一把。

  朱棣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

  当地的官员知道有大明的战船登陆之后,大惊失色,以为朱棣派人来讨伐他们。

  可当了解清楚只有一艘船之后,却又换了一副嘴脸。

  倭国出动了数千人的大军,将大明的千余将士团团围住,要求上船检查。

  舰长迫于压力,只好同意。

  并且声明,此次来到倭国,是因为海上迷失了航向,只是向采买一些吃食,补充一些淡水。

  倭人半信半疑地等船检查之后,被满船的金银亮瞎了双眼。

  于是开始打起了船上财宝的主意。

  他们漫天要价,一斤米要用一两银子来购买。

  舰长无奈,为了平安返回大明,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愣是花费了一万多两银子,才将将准备了全船将士十来天的食物。

  而当地的倭人最近这几年天灾不断,哪里肯放过这些送到眼前的金银。看書溂

  于是便趁着船上大部分将士登陆搬运粮食和淡水的功夫,让数千倭国士兵们假装成海贼,围攻大明宝船。

  此时船上只有不足两百人。

  寡不敌众之下,全军覆没。

  船上的金银被劫掠一空。

  听到这里,朱棣双目圆整,虎须倒竖,厉声骂道:“这群狗娘养的!”

  “竟然强到老子头上了!”

  “你收下那个指挥同知呢?他是干什么吃的?”

  郑和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朱棣如此暴怒了,战战兢兢地回道:“他登船之后,发现在船上留守的兄弟们尽皆惨死。”

  “于是便带着余下将士,向倭人讨要说法。”

  “可那些倭人,死不认账。”

  “咱们大明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屈辱?”

  “于是便和倭人拔刀相向,只是倭人早有准备,虽然斩杀了上千倭兵,可咱们的将士也阵亡了八百余人。”

  “舰长也是当场阵亡。”

  “剩下的将士知道再打下去,必定会全军覆没,连个报信的人都没有。”

  “于是便趁乱登船,朝大明的方向行去。”

  此刻的朱棣,既愤怒又痛心。

  其他三艘宝船葬身于风暴之中,乃是天灾。

  而这艘宝船的遭遇,便是完完全全的人祸!

  朱棣骂道:“玩了一辈子鹰,今天居然被鹰啄了眼睛!”

  “足利义持这个狗东西,老子正想找你的麻烦,如今你却自己送上门来了。”

  骂完之后,朱棣将王狗儿叫到身前。

  “传朕的旨意,明日在奉天殿朝会,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只要能喘气的,全都来!”

  “就说朕要和文武百官议一议,对倭国用兵之事。”

  王狗儿最怕的便是气头上的朱棣,于是一路小跑传旨去了。

  朱棣看向郑和,接着说道:“你眼下先别回印加了,先把倭国的事情处理了再说。”

  郑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酷,果决地回道:“臣,遵旨!”

  宝船出事,他比谁都痛心。

  这些随船的将士,大都跟随他几次出使西洋,也曾跟着他驶入未知的大洋,登上过印加这片从未知晓的土地。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郑和都视为兄弟。

  本来有数千人葬身大海,郑和已经伤心欲绝。

  如今竟然又有上千人,死在了倭国。

  这口气不仅朱棣咽不下去,他郑和也咽不下去。

  他随是阉人,却是行伍出身。

  从朱棣的话中,他感受到了皇上有意让自己随军征讨倭国。

  这种为兄弟报仇雪恨的好机会,他岂能错过!

  次日,奉天殿外的广场百官云集。

  朱棣不待百官到齐,便端坐在奉天门下的龙椅之上,一言不发。

  早到的臣子们,看着朱棣脸色阴沉,知道他心情不好,全都规规矩矩地站着,广场之上鸦雀无声。

  待众人到齐之后,朱棣环视一圈,冷冷地说道:“倭国狼子野心,朕欲兴兵讨伐。”

  “今天叫大伙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敢第一个说话。

  从朱棣的口气中,大家都能听出来,这是通知,而不是征求意见。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