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二龙相见

  听了土丘上那人的话,朱棣已经明白,自己这是来到了后世的大明。

  只听个唤作王承恩的太监哭哭啼啼地回道:“陛下,这些年您受苦了,老奴恨不得将那些欺瞒陛下的奸佞之臣扒皮抽筋!”

  那位后世皇帝自然是大明的思宗烈皇帝——朱由检。

  只听朱由检怅然若失地说道:“罢了!”

  “大明气数已尽,朕再也无力回天!”

  他顿了顿,声音突然果决起来。

  “王承恩,听旨!”

  王承恩赶忙跪地:“老奴接旨!”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

  “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听着朱由检说着最后的遗言,王承恩已然泣不成声。

  躲在暗处的朱棣也是眼眶泛红。

  自己的后世子孙亡国在即,居然还在为百姓请命,此等心胸,即便为政有一些过时,也随即烟消云散了。

  好几次朱棣都想冲过去看看自己的这位后人。

  王承恩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口中连声呼喊。

  “陛下不可,陛下不可啊!”

  “陛下现在若是逃出宫去,到了南方振臂一呼,天下勤王大军必然云集响应,胜败尚未盖棺定论!”

  朱由检惨然一笑:“大明的百姓这些年跟着朕受了太多苦。”

  “这些年朕也累了,一切到此为止吧。”

  “成祖文皇帝当年将国都迁到这北京城,为的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如今这国门已经被闯贼所破,也该是朕为社稷而死的时候了。”

  朱棣再也控制不住,浑浊的泪水在他那风刻般的脸上肆意纵横。

  他知道自古未有不灭之王朝,只是自己亲眼见到大明亡了,内心仍是悲痛莫名!

  王承恩知道皇上死意已决,无法再劝,只是一个劲地嚎啕痛哭。

  朱由检倒是显得非常从容。

  “承恩不必如此。”

  “拿来吧!”

  王承恩颤抖着双手,从怀中掏出了一根白绫,犹豫了许久之后,终于是递到了朱由检的手上。

  朱由检接过白绫,抛向了一边的歪脖子树,打上了一个死结。

  然后他缓缓摘下金冠,除去龙袍,一头斑白的头发随风四散。

  朱棣不禁感叹:看面相也就四十不到的年纪,这头发竟然已经白了一半!

  朱由检仰头看了看天,低头看了看地,最后又望了一眼这熟悉的紫禁城,然后站到了一个小土堆上。

  在他蹬掉土堆之前,再次嘱咐道:“承恩,朕先走一步,朕的旨意务必告诉闯贼!”

  王承恩听完,绝望地闭上了双眼。

  就在朱由检蹬腿的一刹那,朱棣从土丘一侧站了出来。

  “且慢!”

  朱棣的出现让朱由检君臣二人大吃一惊。

  他将头从白绫上撤了回来。问道:“你是何人?”

  “为何敢身穿龙袍?”

  朱棣虎目含泪,不怒自威!

  “我就是你口中的文皇帝——朱棣!”

  按照惯例来说,朱棣作为实际上的第二任皇帝,庙号应该为太宗。

  此时情况危机,他也来不及考虑为何变成了成祖。

  王承恩恢复了往日忠心护主的习惯,大声说道:“大胆,哪来的妄人再次胡说八道!”

  朱棣冷声一声:“念在你一片忠心的份上,朕不与你计较。”

  朱由检端详着朱棣看了一会儿,突然俯身拜倒在地。

  虽然他没有见过朱棣,可眼前之人与画像之中的朱棣毫无二致。

  朱由检觉得一定是祖宗显灵了!

  “不孝儿孙朱由检叩见先祖!”

  见朱由检都跪下了,王承恩也赶紧跟着跪下。

  “老奴护主心切,冲撞了文皇帝陛下,死罪,死罪!”

  朱棣点点头:“都起来吧。”

  “你叫朱由检?”

  朱由检起身回道:“正是!”

  朱元璋当年给朱棣后世子孙订好了起名规则。

  按照“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的顺序。

  朱棣稍微算了一下,开口说道:“嗯,原来是朕的十世孙!”

  “给朕说说,你这个皇上是怎么当的?”

  “大明是如何到了今天这个地步的!”

  此时朱棣看着眼前这个憔悴的子孙,又气愤,又心疼。

  朱由检多年的委屈在朱棣面前如大河决口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回祖爷爷,孙儿苦啊!”

  “孙儿朱由检,天启七年受遗命从大哥朱由校那里继承皇位,改元崇祯!”

  “自打我继位这十七年来,夙兴夜寐,平时吃块肉都精打细算,就是为了重振大明雄风!”

  “可是老天爷却频频与大明作对!”

  朱棣怒道:“大明在你手上弄成这副样子,你还有脸怪老天爷?”

  “我,这……,孙儿,……”

  朱由检听到朱棣的训斥,惶恐不安,语无伦次起来。

  王承恩见主子为难,鼓起勇气说道:“文皇帝陛下,老奴主子所言句句属实,不敢有半分欺瞒!”

  朱棣望了王承恩一眼,没有发火,眼神里充满了肯定的意思。

  “你这个奴才倒也忠心!”

  然后他转向朱由检说道:“罢了,事已至此,你接着说!”

  朱由检于是将他继位以来的种种遭遇一股脑的说了出来,听得朱棣眉头都快拧成了麻花。

  自打崇祯元年起,天下大旱。

  尤其是北方最为严重,赤地千里,寸草不生!

  百姓经常是食不果腹,饿殍遍地。

  尤其是河南、陕西最为严重。

  单是崇祯六年的陕西的旱蝗之灾,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便死亡过半。

  若是偶尔的旱灾,水灾,蝗灾朝廷还能应付。

  可崇祯这十七年来,几乎年年有大灾。

  到了后来,饿急眼的老百姓先是入山挖蓬草、剥树皮当吃食。

  后来连蓬草树皮都没了,只能吃观音土。

  到了崇祯十三年的时候,全国各地爆发瘟疫,死者无计其数。

  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便都成了流民。

  说着说着,朱由检再一次放声痛苦:“祖爷爷,孙儿继位十七年,六下罪己诏!”

  “历朝历代哪有孙儿这么窝囊的皇上?”

  “孙儿今年才三十三,您看孙儿这满头白发!”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