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我朱瞻圻才是好圣孙!> 第15章 给盐商们也得放点血

第15章 给盐商们也得放点血

  现如今官员们的捐款加上户部的拨款已经有了250多万两。

  但距离赈灾所需的500万两还差很多。

  朱棣一时间没有想到好的办法。

  于是向群臣发问:“诸位臣工,赈灾钱粮的缺口该如何解决?”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人开口。

  一个个面露难色。

  万一哪句话说不对付,刚才捐的银子就算是打水漂了。

  朱棣见无人回应,脸色逐渐阴沉下来。

  正要发飙,朱瞻圻不慌不忙走到殿中央,朗声说道:“臣朱瞻圻有个主意,不知是否可行?”

  朱棣心中暗喜:关键时刻还的看咱的孙子!

  之前没人注意到人堆里的朱瞻圻。

  现如今第一次在大明的朝堂商讨国事,大臣们都把惊奇写在了脸上。

  毕竟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朱瞻圻这号人物。

  心思活泛的已经开始琢磨,这是不是老皇帝故意在向外释放某种政治信号?

  毕竟皇太孙朱瞻基作为内定的隔代继承人已经众所周知。

  难道这位皇孙有何过人之处?

  众人不解。

  心想一个黄口小儿还能说出什么经世济民之道?

  朱棣对朱瞻圻的挺身而出大为赞赏,赶紧说道:“孙儿但说无妨,说对了有功,说错了无过!”

  得到皇上允许,朱瞻圻略微整理了一下思路。

  毕竟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高谈阔论,内心还是稍微有些紧张。

  如果说的办法可行,一来能够在朝堂之上露脸,二来能够为皇上分忧,三来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灾民所受的苦难。

  “臣以为,既然满朝文武都捐了银子,各地的富商巨贾是不是也可以出点血?”

  听到这话。

  刚才还哭丧着脸的大臣们瞬间来了精神。

  尤其是被逼着捐钱的文官们,大家都纷纷附和:

  “可行!”

  “好办法啊,众人拾柴火焰高!”br>
  “我们俸禄如此之低都能慷慨解囊,那些奸商一个个肥的流油,必须捐!”

  看着大臣们叽叽喳喳,朱棣心烦。

  问正事的时候一个个不说话,起哄的时候倒是争先恐后。

  虎目圆睁扫视一圈后,大殿之中又恢复了宁静。

  朱棣点点头。

  “这个办法倒是可行,你觉得该从何地的商贾下手呢?”

  朱瞻圻站出来之前心中早就盘算好了对策,缓缓挤出四个字:

  “两淮盐商!”

  听到朱瞻圻想拿盐商开刀,大臣们又忍不住开始聒噪。

  “好!”

  “那帮龟孙囤积居奇,哄抬盐价,早就该整治了!”

  “现在的盐价也太高了!”

  “捐完银子我全家估计都得有段日子吃不上盐了。”

  ……

  大明律法不杀言官。

  因此大明的朝堂非常活跃,基本都是畅所欲言。

  到后来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官员想方设法触怒皇帝,最好是挨顿板子来博取一个忠言直谏的名声。

  可惜朱棣不是后来的皇帝。

  眼下的文官们小打小闹可以,要是真的触怒了朱棣,分分钟拉出去砍了。

  当年诛方孝孺十族,割去铁铉耳鼻煮熟之后再塞入他的嘴里等等骇人听闻的惨剧都是出自这位永乐大帝之手。

  朱棣把手往桌子上重重一拍。

  “锦衣卫何在?”

  听到皇帝传唤,殿外呼啦啦进来了两排身着飞鱼服,手握绣春刀的锦衣卫。

  “你们听着,再有起哄者,拖出去廷杖五十!”

  众人领命,分立大殿两侧。

  大臣们终于消停了,廷杖可不是普通的大屁股。

  碗口粗的大棍子招呼在身上,真打五十下,不死也得残疾。

  其实朱棣对这些盐商也早有不满。

  古时候盐的产量低下,跟铁一样都是国家的直接掌握的资源,民间严禁私下买卖。

  在大明想做盐商都得经过朝廷许可。

  洪武、永乐两朝边境战事频繁,因此解决粮草物资的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

  “开中法”应用而生。

  简而言之就是盐商将粮草辎重运往辽东、宣府、大同的等边关地带,然后换取盐引。

  凭借盐引到产盐地换盐,之后再将盐卖给老百姓。

  山西靠近边塞,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晋商的辉煌也自此开始。

  后来朱棣疏通了大运河。

  江南产粮地的粮草通过运河可以直通顺天府。

  扬州作为大运河的枢纽,又靠近产盐地,晋商、徽商等各地盐商逐渐聚拢,一时间扬州成了大明的金融中心。

  朱棣几次与蒙古各部交战所需粮草,均由此来。

  但一个政策实施久了,总会被人钻空子。

  慢慢地官商开始勾结。

  一些顶级盐商通过贿赂当地官员获取大量盐引,哄抬盐价。

  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朱棣也发现了一些苗头,重处过一些贪墨官员和不法盐商。

  但古时候贩盐跟贩毒一样,是最暴利的行业。

  杀一两个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朱棣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这些盐商!

  见众人不再说话,朱棣脸上的阴霾终于散去一些,心里突然冒出个大胆的想法。

  “朕以为皇孙的办法可行!”

  大臣们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纷纷称赞皇孙聪慧。

  朱瞻基心里嫉妒,但仍旧面不改色,向皇上禀奏:看書喇

  “孙儿也以为弟弟的办法很好,但筹集赈灾粮饷事关百姓生死,如若做不好恐有损大明国运。”

  “既然弟弟胸有成竹,孙儿推荐弟弟全权负责本次赈灾筹款!”

  朱瞻基可不是想帮弟弟争取机会。

  此次筹款肯定会得罪大批盐商,而且赈灾的事条件艰苦不说,更是凶险万分。

  一旦处置不善,谁也说不准灾民能做出什么!

  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过这话倒是说到了朱棣心坎里,他也想趁此机会历练一下朱瞻圻。

  “朕也是这么想的!”

  “不过皇孙年幼,尚需派一名老成持重的人来协助皇孙。”

  朱瞻圻本身倒是挺想尝试一下。

  毕竟一直缩在屋檐下就永远不会出头,也不会躲过头上的那把刀。

  朱棣眼神瞄到半天没说话的夏原吉停留了一会儿。

  用意不言而明!

  夏原吉心下雪亮,主动请缨:“老臣愿往!”

  其实夏原吉为人虽然刺头,但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深居庙堂,心系百姓。

  而且永乐初年的时候,曾治理过应天府周围河道,至今周围百姓还受益其中。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脸上却挤出十分揪心的表情。

  “夏大人年龄已经不小了,此行一路颠簸坎坷,朕心里舍不得啊!”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