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开局剥夺朱允炆气运> 第21章 该是开科取士的时候了

第21章 该是开科取士的时候了

  钟老听完常升的话,右手虚空一抬。

  常升只感觉一道温和的气流从下而上,将他慢慢抬了起来。

  于是,对于钟老的实力更为震惊了。

  两人之间根本没有任何接触!

  这就是传说中的气功?

  除了传闻中隐居的剑圣本人,还有谁能有这等能耐?

  果然,自己找对人了!

  常升起身之后,见到大堂内很多人都在看着这边,于是对老头说道:

  “钟老先生,这里人多眼杂,不如请您移步去我们常府一叙?”

  老钟思考了一会儿,觉得反正自己也没地方去,这位常公子对自己还算是有礼,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走吧。”

  此时。

  钟老头已经猜到了面前这位公子的身份。

  姓常,从小在军营中摸爬滚打长大,有个侄儿还叫雄英……

  不用说,这位就是大明开国猛将常遇春的儿子了。

  至于他请求自己去保护的人。

  恐怕,就是当今太子的长子,朱雄英。

  ……

  朱雄英随着朱元璋来到了奉先殿。

  爷孙二人有说有笑的,先是聊了会天,接着朱元璋开始批阅奏折。

  每个关键奏折在看完之后,朱元璋都会将奏折递给一旁的朱雄英,让他看看,顺便听听自己孙儿的想法。

  而朱雄英常常可以道出这个时代没有的见解和想法,让朱元璋惊喜不已。

  “不错不错。”

  “雄英你的这些见解都是从哪看到的?”

  “你爷爷也算是读过不少书了,可你说的这些看法咱还从未见到过。”

  在朱元璋看来。

  只要是自己孙子提出的想法,那都是好的,不管多么超前,多么惊世骇俗。

  当然啦,这些想法会不会实行那是另一回事了。

  朱元璋虽然宠爱孙儿,也不会拿江山去做没把握的尝试。

  至于皇位传到孙儿一辈他会怎么去折腾……

  那他也管不到了,就由他去吧。

  爷孙俩批阅了两个时辰的奏折,也不知怎么的,朱元璋在看到一则奏折之后,皱了皱眉,一副十分不悦的样子。

  朱雄英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点,主动开口问道:

  “怎么了爷爷,可是有大事发生?”

  朱元璋对自己孙子也不藏着掖着,将手中的奏折递了过去,说道:

  “你看看这个。”

  朱雄英拿来一看,奏折上先是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夸了一遍,然后在奏折的结尾才显露出真实意图……

  想让朝廷重新开科取士,举办科举。

  “这些读书人啊,就是死脑筋,我都在早朝里面说过无数次了,如今天下方定,科教不兴,现在不是开科举的好时机……”

  “就算开科取士,取的也都是江南的士,朕的大明又不是只有半壁江山,总不能以江南一地的官员去管全国吧?”

  “雄英,爷爷想听听你的看法。”

  朱雄英想了想,道:

  “科举制肯定是要恢复的,皇爷爷你在洪武三年不也亲口说过,‘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吗?科举选拔人才,总是比察举制要公正的。”

  朱元璋大摇其头,说道:

  “乖孙,你有所不知。”

  “且不说科举中第大多是江南士子,就说洪武四年、洪武五年举办的两次科举。”

  “所选出的那些进士,真正的人才又有几人?”

  “当官之后,不思进取之人数不胜数,自身堕落,开始贪污之人也是大有人在……”

  “咱就不懂……你说这科举到底哪里好了?还不如察举,好歹察举上来的人犯事了,咱可以搞连坐,察举他的官也得同罪。科举说的好听,都是天子门生……咱能有那种不知廉耻,只知道欺虐百姓的门生吗?”

  朱雄英苦笑不得道:

  “爷爷,孙儿虽然年纪不大,但也知道人不能因噎废食。”

  “科举的确是最为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了,至少还可以往后延续千百年……或许后代名字方式会变,但科考几乎不能舞弊,人为影响的概率近乎没有,这样才可以测出士子们的真才实学。”

  “再说了,当初开科取士是洪武四年和洪武五年,如今已经是洪武十五年了,这十年都过去了,天下安定已久,可以开科取士了……否则寒门士子该如何出头呢?”

  朱元璋被朱雄英说得有些意动,思索一二又有些担忧道:

  “可爷爷已经叫停科举十年了,若是贸然恢复,恐怕会有人反对啊……”

  老朱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那些文人士子跟他扯皮。

  他可以理直气壮地惩治贪官污吏,杀人如麻也不怕后人评说,凭得就是内心的底气。

  咱杀的人都是乱臣贼子,都是贪官污吏,你们就算是圣人也没理由说咱吧?

  但恢复科举又不一样了。

  毕竟当初是朱元璋他自己亲口叫停科举的。

  若是现在说恢复就恢复,不免会让人觉得这个君王喜欢朝令夕改,没有威信了。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在担心什么,于是故意说道:

  “孙儿明白,爷爷你担忧的不无道理。”

  “也是,这么多年都是察举荐官,那些文人士子早就紧紧的抱团在一起,举荐自己人总比空降一个天子门生好……虽地域不同,但利益相关的事,总是能让那些士子抛弃地域偏见,去对抗皇命的。”

  朱雄英这番话,明面上是在说自己理解朱元璋的担忧。

  实际上。

  这是完完全全的激将。

  简单地说,就是在告诉朱元璋:

  你丫是不是怂了?怕了朝中那些士子抱团了?

  要是换做他人说这话,估计老朱早就反应过来这是激将,然后将那人砍了。

  可偏偏。

  说这话的是他的大孙子。

  老朱这脑袋也就转不过来弯了,一脸怒意道:

  “对抗皇命?”

  “谁敢?!”

  “那些所谓文人士子,哪个的权势不是咱老朱家赏他们的?还对抗?”

  “反了他们了!”

  “朕说一他们敢说二试试?”

  “朕明日就下旨,布告天下,重开科举……殿试时间,就定在三年之后!”

  “乖孙儿,科举既是给大明选士,也是咱老朱家的大事,不出意外,这些选出来的进士,今后你和你爹都是要用的。”

  “这事就让你爹,让太子去牵头办,你有时间也跟在后面学学,长长见识。”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