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帝> 第二百二十六章:兵饷(1)

第二百二十六章:兵饷(1)

  初阳东升,驱散了紫禁城的黑暗,然盘踞在人心的黑暗,却很难驱散。

  想要洗涤人心的黑暗,当以浩然之气震荡!

  方从哲捧着奏疏,手有些抖,双眼微眯,努力想看清奏疏上的内容,然眼前的字迹,却显得那般模糊。

  借着穿过窗户的阳光,认真看了许久,才稍稍能看清写的是什么。

  “唉~”

  公事房内,响起方从哲的叹息声。

  宫里那位天子喜乾纲独断,朝堂所生变动和风波,川地爆发土司叛乱,太多的事情堆积在方从哲心头。看書溂

  叫他常感心力憔悴。

  和先前在万历朝不同,尽管万历皇帝不上朝,但是涉及到军国大事,都会召内阁和有司大臣进宫共商。

  尽管在很多时候,他们大明君臣的相处,并不是那般的融洽,但却也不会常处被动之下。

  只是到了天启朝之后,尽管被东林党死揪着不放,誓要斗垮他们的威胁,渐渐的消失不见了。

  可少年天子所做诸多决断,却无不是损害着他们的利益。

  每每遇到一些风波,就是方从哲最头疼的时候,浙党的那帮同僚,就会聚在身边讲个不停。

  “元辅,内廷好像要出事啊。”

  孙如游行色匆匆,快步走进公事房,见到方从哲后,脸色阴沉的说道。

  “什么?!”

  方从哲脸色微变,手不自觉颤抖起来,明显是听错意了。

  见方从哲反应这般大,孙如游皱眉道:“不知为何,司礼监谴派太监,传陛下口谕,召枢密院、户部、兵部等有司大臣觐见。”

  方从哲:“……”

  孙如游面露疑惑,见方从哲瞪着自己,还以为那句话说错了,刚想上前说些什么,却被方从哲出言打断。

  “孙阁老,难道你就没有其他事情吗?”

  方从哲皱眉斥道:“天子的脾性怎样,你不是不清楚,不是没领教过,盯着内廷的一举一动,若叫陛下知晓,到时谁都救不了你。

  钱谦益的教训,你难道还没有所明悟吗?

  昨日,廉政院的崔呈秀亲自带人,将钱谦益请到他们那边,在有司衙署这边,引起多少震动?!”

  “元辅,本辅清楚啊。”

  孙如游伸手道:“只是奇怪的是,东林党这次为何这般消停,就好像事情跟他们没有关系一般。

  要知道钱谦益的身份,在他们东林党内部,那可不低啊。

  如果说钱谦益跟‘浙闱舞弊’一事,果真有什么牵扯的话,那之后就有好戏看了。”

  “你不清楚!”

  方从哲拍案气道:“自始至终,你可曾看到陛下,对廉政院所做之事,有过任何的意见吗?

  崔呈秀他们是什么人?

  那就是一帮幸臣。

  天子这是通过钱谦益之事,来表达先前的不满,如果谁敢触碰天子的底线,那就等着被清算吧。”

  方从哲气的头有些晕,他年纪大了,不像年轻时那般,动不动就像锐意进取,他想明哲保身。

  可自从当上天启朝的内阁首辅后,方从哲坐在这个首辅位置越久,那心里却越是胆怯和惧怕。

  什么时候大明的皇帝,不喜欢三宫六院,不喜欢骑马射箭,不喜欢别的,却偏偏喜欢深藏内廷,勤政克己了?

  天子的心思和想法,这般的难以揣摩。

  天子的态度和意志,这般的强势坚硬。

  每每想到这里的时候,方从哲就心生惧怕,生怕天子不经意间,就会鼓捣出新的事情出来。

  孙如游眉头微蹙,看着气到脸色通红的方从哲,一时间不知该说些什么了,他有些不明白,为何方从哲的气性这般大。

  似孙如游这般不理解的,其实还有很多人,在文官群体的眼里,大明皇帝不受他们影响和控制,处处都是难以琢磨的地方,这本身就是危险的讯号。

  当他们不能从天子本身,揣摩到他们想要的东西,那就代表着失控,这本身就是很恐怖的事情。

  彼时的乾清宫。

  “朕已经把话讲的很清楚了,先前那般坚定的要钱法归一,币制革新,就是要以此来扫除别的弊政。”

  朱由校稳坐在龙椅上,眼神如刀,看向眼前诸臣,朗声道:“最该抓紧去扫除的,便是大明军队之中,吃空饷喝兵血的贪污风气。

  看看现在的大明军队,都成什么样子了?

  要不是朕御极以来,紧盯着京畿一带的诸军,甚至缔造几支天子亲军,只怕建虏叛乱和土司叛乱,就叫我大明社稷彻底乱掉章程吧。

  如果没有枢密院诸大臣,帮着朕分忧,在朝执掌平叛事,兵部现在就不会这般优哉游哉吧。

  袁应泰,朕说的对不对?”

  人群之中,被天子点名的袁应泰,心里一紧,他心里很清楚,天子这般点他,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陛下所言极是。”

  袁应泰忙作揖行礼道。

  “朕说什么了?就所言极是?”

  朱由校双眼微眯,盯着袁应泰说道:“堂堂兵部左侍郎,连一些见解都没有,就知道当应声虫吗?”

  殿内一片安静。

  袁应泰低着脑袋,脸上露出羞愧之色,他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王象乾、李邦华、李汝华、崔景荣、毕自严等阁臣和廷臣,无不是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都清楚自家天子,为何这般针对袁应泰。

  “第一批新制钱,钱法堂所辖铸币局,完成多半了。”

  朱由校冷哼一声,锐利的眼眸看向群臣,“朕此前想了想,京卫都督府、三大营、九门提督府等所辖诸军,以后不再以发放布、粮,来冲抵部分兵饷。

  大明健儿,为保卫我大明社稷而参军,遇到战事还要拼杀在前,倘若朝廷连他们的足额兵饷,都不能发到他们手中。

  那人家…凭什么就要冲锋在前?

  不要给朕讲什么忠君职守,倘若连养家糊口都保障不了,叫他们拿什么忠君职守?

  朕最厌恶的,就是朝中的有些大臣,站着说话不腰疼。

  自己领着俸禄和皇粮,吃的膀大腰圆的,却要求别人过的清贫些,美名其曰尽忠职守。

  那朕就想问问,为何他们不多尽忠职守一些,俸禄和皇粮别拿了,去戍边第一线为官,替大明分忧,替朕分忧呢?”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