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穿越重生>还政于朝之归魏> 第七十五章 西有大湖,湖边有古城(二)

第七十五章 西有大湖,湖边有古城(二)

    随后,仓慈又向众人介绍了一下,西域三十六国的大概形势分布,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比如自前朝时便存在的西域三十六国,当然如今已经分裂成了五十余国。但是这五十的数字也只是一个虚数罢了,因为还有许多整个部落只有数百人的,称不上国家的部落。

    在这些诸国当中,尤其是需要注意乌孙、大宛、大月氏、康居、龟兹、楼兰这七个国家,这七个国家势力最大,因此也被称为西域七强。

    尤其是那在天山北部的乌孙,位居西域诸国之首。整个国家有人口六十三万,兵马十八万八千八百人。

    即便是比起当年,在帝国北部耀武扬威的匈奴来,也是不遑多让。

    当然此时西域都护府他们的职责,是以天山以南、葱领以东的西域诸国为目标的。暂时还不需要考虑天山以北和葱领以西的,乌孙、康居、大夏以及大月氏他们,不过知道还是要知道的,因为跟他们打交道也是早晚的事情。

    一旁的众人听的无不点头称是,就在他们谈话之间,一座黄土夯筑而成的城池,已然从远方,慢慢的进入了众人的视线之内。

    这座城正是他们此行的目的地,也是朝廷钦定的西域都护府的治所—海头城。

    那海头城的城门之下,此时正站立着数百人,正是以鄯善国国君.陀迦为首的,一干西域诸国的国君的大臣们,他们自然是收到了大魏朝廷的诏书,因此早早的便在这里迎候了。

    邓艾的西域一行,正式开始。依旧是一如往常的客套和喧嚣,随后众人进入了城内。

    虽然这海头城号称是西域第二大城池,可是跟帝国的长安、洛阳比起来,那简直是云壤之别。甚至都不如江陵、信都这样一个普通的州府。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酒肆、银号、镖局、花楼等等,一应俱全。

    当然由于这座城池太小,他们所带来的的五千精兵,并没有全部进入城内。

    陀迦为首的一众西域诸国的国君和大臣们,早已经被邓艾一行人给镇住了。因为这西域之地,也已经长时间没有一次性见到过这么多的军队了。

    即便是作为西域七强之首的鄯善国,整个国家也不过才一万五千余人,兵马也只有三千余人,而且这几乎已经是全民皆兵了。其他小的国家和部落就更不用说了,连兵卒超过千人的都不多。而邓艾此行一来,就带来了五千精锐,他们又怎能不吃惊呢。

    一个个心中不禁又惊又惧的赞叹着,这汉人果真不一样,即便纷争了几十年,甚至都改朝换代了,但是威势依在。本来有部分西域国主,还存着一些侥幸心理,想着先看看风向的,如今在这五千精锐面前,也早已经是心悦诚服了。

    入城之后,邓艾便拿出了大魏皇帝的诏书当众宣读,表明了此次他们这一行人所来的目的,随后自然便又是一场其乐融融的酒宴。

    魏军到达海头城的第三日,都护府司马.姚士祥便率领了两千兵马分兵北上了,前往车师国.高昌城进行驻扎。这也是他们此行前来的另一个朝廷的任务,就是为了一南一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先稳住西域东边的局势,然后再酌情西进。

    而姚士祥所要去的高昌城,在前朝之时便是都护府屯田之重地。而他此次前往,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也是为了军屯,而另外一个原因便是为了复通,以车师国为首的北部各国的关系。

    ......

    凛冬已过,万物复苏,北方草原和大漠更是明显。

    此时所有草原上的部落里,女人们正在忙着生孩子,牲畜们正在忙着下崽子,是一年一度很少见的温和日子。

    在西域都护府步入正轨的同时,在这一天里,鲜卑左右单于拓拔力微、宇文浪,以及羯族石令和乌丸等族的首领们,却都统统赶到了乌梁素海。

    而他们此行前来,自然是为了迎接,大魏朝廷新任命的北庭都护.曹真了。

    早在曹真他们北上之前,朝廷的诏令早已经传到了草原各部落。鲜卑、羯族等部落由于刚刚被帝国打怕了,而且大多还接受了朝廷的册封,自然也正是乖巧的时候,这自然也是设立北庭都护府的最佳时机。

    不过这北庭都护府的建立,肯定要比西域都护府更难。

    在大漠之中筑城就暂且不说了,那西域都护府好歹是前朝汉武帝之时,就已经存在了,对西域之地的形势还算有些了解。

    可这北庭都护府呢,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次,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北方草原,不同西域。西域诸国多是弱小,可北方草原虽然大都是一些庞然大物。

    要不是朝廷的诏令已经早早表明,此次筑城乃是为了各方的贸易,而且城中的驻军也是各方的联军的话,这城池到时候能不能顺利的建立起来,都是一回事儿呢。

    欲治兵者,必先选将。

    这北庭都护府的都护人选,朝廷此次的选择果然没错。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都护曹真到达乌梁素之后,没有急吼吼的就夯土筑墙,而是先派人将乌梁素海与北地并州之间的,驿站和烽火台的选址先定了下来。

    未言胜,先言败。未言进,先言退。这也是名将才具有的风范。

    曹真并随即联系征北将军.并州刺史.陈泰,让他出兵予以配合,将靠近并州的一部分驿站,率先建立了起来。

    北方草原不同西域,无法进行庄稼种植,自然也就无法推行军屯了。这也是为什么,汉人朝廷多次已经将它打了下来,可又将其放弃了的重要原因之一。

    朝廷如果派的兵少了,震慑不住北方草原上的恶狼们。可若是,派驻的兵马多了,每天人吃马嚼的便是一笔很不小的开销,反而有点儿得不偿失了。

    因此,朝廷也只能像犁地一般,对这草原和大漠进行一次次的梳理。

    可今时不同往日,当今的大魏皇帝.曹丕和朝廷,却想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想法。夯土筑城,并号召草原各部组成一支联军。

    这样一来,困扰了华夏众人几百年的问题,竟然就这么神奇的被解决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而且此次曹真北上所率领的军队里面,大部分都是幽州和并州的北方兵,甚至还有不少昔日匈奴的兵士。也正是因为,他们更能适应这北方苦寒的气候。

    当初皇帝曹丕想要册封匈奴少年詹台,为骁骑游击将军的时候,确实也有想要他再次北上的意图,可终究他还是放了那个一心只想着远方恋人的少年回家去了。

    可即便如此,北庭都护府还是如期的进行设立了。

    ......

    西域和北方草原上,如火如荼忙碌的同时,帝国内部也没有闲着,整个帝国再次的焕发了生机。

    开荒、军屯、通渠、练兵等等,忙的不亦乐乎。

    尤其是因为辽东公孙渊的叛乱,而被迫停工的各州郡的校馆,已经在去年冬天又开始重新动工了。

    大魏黄初三年,初春三月,两道消息更是如惊雷一般,瞬间传遍了天下。

    第一道消息便是,朝廷下了诏令,自黄初三年起,太学和国子学,两个帝国规格最高的校馆,开始正是启用。每个州郡的国立校馆,都可以举荐适龄的学子入学学习,当然前提是这些学子们,可以通过校馆的审核和考试。

    此消息一出,天下哗然。就好似那复通西域一般,断绝了数十年的太学如今终于复开了,天下的学子们,又多了一条入仕的道路,又多了一份希望。

    第二道消息,是从冀州传出来的,冀州的那所被皇帝陛下亲自御赐牌匾的信都书院,和冀州的州立国学馆,向整个冀州的发布公告。

    信都书院和州立国学馆,自即日起正式开立启用,所有州郡的适龄少年,凡是经过县郡推举的,都可以入学。

    而且这两大书院更是提出,即便是没有经过县郡推举的,只要是有真材实料的寒门少年,亦可进入书院学习。

    崔氏,不愧为北方豪门之首。

    天下一十四州的校馆建立,终究还是他们拔了头筹。更重要的是,他们同时将冀州州府.信都城,所需要创立的州立校馆也同时完成了。

    这样就堵住了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的嘴,如果他们只是将信都书院建完的话,必然会有人趁机说那冀州刺史.崔琰,因私废公,只顾着自己崔家的声望,而不顾朝廷的诏令。如今,两个校馆同时完成,同时开立启用,他们自然也就找不到借口了。

    信都书院再一次的让自己的声明,传遍了神州大地。

    而由于他们是第一批开立的校馆,冀州各郡的英才们争先恐后的向信都涌来。一时间,竟然也有了一丝丝盛世才有的景象。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信都书院的名声开始彻底的传遍天下了。

    而在这个时候呢,其它各州,诸如豫州、兖州、荆州等各州郡的校馆,还在创立当中,有的甚至恐怕明年才能启用呢。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大魏帝国真正进入了修养,天下百姓彻底的得到了久违的生息。

    ————————

    (本章完)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穿越重生] 重生隋炀帝:打造史上第一帝国
  2. [穿越重生] 史上最稳太子爷
  3. [穿越重生] 革秦
  4. [穿越重生]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5. [穿越重生] 问鼎十国
  6. [穿越重生] 太子别动
  7. [穿越重生] 大唐:拜托,我真不是世外高人
  8. [穿越重生] 小阁老
  9. [穿越重生] 大明莽夫
  10. [穿越重生] 影视从海豹突击队开始
  11. [穿越重生] 穿书后,大师姐她手撕绿茶女主
  12. [穿越重生] 回到初唐当神仙
  13. [穿越重生] 末日终战
  14. [穿越重生] 佣兵1929
  15. [穿越重生] 医品弃女
  16. [穿越重生] 从特种兵开始的神级背包
  17. [穿越重生] 从红楼开始的名著之旅
  18. [穿越重生] 我在南汉混日子
  19. [穿越重生] 五胡烽烟
  20. [穿越重生] 隋末之群英逐鹿
  21. [穿越重生]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
  22. [穿越重生] 万历新明
  23. [穿越重生] 不让江山
  24. [穿越重生] 全能后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