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御极大明> 第四百四十五章 诈降之计

第四百四十五章 诈降之计

  巴布阿善颇为不满,感觉像是被抛弃了一般,甚至联想到是林丹汗故意这么做,要借刀杀人。他自认为对察哈尔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林丹汗,希望恢复黄金家族和整个蒙古的光辉。然而,此刻对面高高在上的林丹汗却让他十分寒心,帐下这么多人不选,偏要选他去诈降,不是借刀杀人是什么?他以闪电般的速度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到底哪里得罪了林丹汗。

  除了杀明使时的力劝外,没有什么地方得罪过他啊!

  他顾不得颜面,愠色道:“大汗,明朝皇帝正是因为恼怒我们杀明使才兴兵伐我,此时去诈降,无异于羊入虎口。我巴布阿善忠于察哈尔,一心复兴察哈尔部,却不知大汗为何要置我于死地?你想让我死,不如现在就把我杀了,也总比死于明军之手强!”

  “相国大人想哪里去了,”林丹汗并不介意他的冒昧,摆摆手安抚他说,“若要他人去,恐不会引起明朝皇帝重视,您是我蒙古极尊贵的人,要是您去诈降定能麻痹明朝皇帝,实施我的伏击计划。”

  他卖了个玄关,巴布阿善紧眉一松,疑道:“大汗若是这么想,我去也未尝不可,只是明朝皇帝也非等闲之辈,我去诈降能瞒得了他?大汗,依我之计,还是早早西迁避敌锋芒才是上策。”

  林丹汗摇头轻叹道:“不战而西迁,我们将在蒙古诸部再无威信,偌大草原没有我等立身之地,与败无异,不如一战,尚有希望。相国大人智谋非凡,必能应对自如,为了察哈尔和兴盛蒙古大业,委屈相国走一趟吧!”

  说着,他站了起来,走到巴布阿善面前,深深的鞠了个躬,真切的求道:“相国,事已至此,还请您以大局为重。”

  “这……”

  面对他铁了心要与明军一战样子,巴布阿善愕然不语。寂静了片刻,群臣忽然哄声而起,纷纷劝巴布阿善诈降。

  左翼钦命大臣呼纳克甚至走到他面前郑重的劝道:“相国大人,察哈尔灭亡,您又置于何地?为了蒙古复兴大业,委屈您又何妨?您曾经教诲我们要以大局为重,现下正是危机存亡的关键时刻,您又何必推辞呢?我等众家性命系与您一身了。”

  “是啊!相国大人,我们与明朝缠斗了二百多年了,早就是不共戴天的国仇了。我身份低微,要是有您尊贵,我齐赛诺延愿意为大汗献身。”

  ………………

  众口铄金,孤立的巴布阿善经不住他们的哄劝,即使再不情愿也没有回绝的理由了,只好无奈的叹息一声,“好吧!我去!此去是九死一生,不管我能不能活着回来,希望你们善待我的家人。”

  此话一出,殿内立刻欢笑充满着殿堂。

  林丹汗舒心畅快的回应道:“相国大人放心,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

  当晚,林丹汗为巴布阿善举办了隆重的宴会。宴会上,觥斛交错,林丹汗与众人谈笑如常,美艳的女人们轻歌曼舞,尽情的狂欢。人们也都频频与巴布阿善敬酒,但他面色沉郁,敷衍了事。

  第二天,林丹汗率众大臣送巴布阿善离城十里。

  在这同一时刻,辽东的盛京城外,伐察哈尔的大军磅礴的集结,各色旌旗在飒爽的晨风下振舞飘扬,将士们个个表情肃杀,他们都知道了阿巴亥被察哈尔杀了,十分义愤。

  朱由校率诸将亲自登上城楼,凝视着杀气冲天的出征大军,将心中的悲愤化做一腔誓词激励将士,“秦汉时,北有匈奴虎视中原,魏晋有五胡乱华,隋唐突厥犯边,宋亡于暴元,致我汉家天下千百年来浩劫不复!今我大明立国二百余年仍受北方蒙古之患,边民不堪其扰,国犹如恶疮在背,远有土木堡之变,近有庚戌之变,皆是我朝耻辱!朕每每想起深恨之。”

  “朕兴兵复辽,念将士们辛劳困惫,本欲班师还朝,奈何还有察哈尔林丹汗在侧伺机而动,朕怀柔天下,欲与蒙古抛弃前嫌,永结同好,不再兵戈相见,派重臣出使察哈尔,谁知我使臣无辜被杀!”

  说到这里,朱由校无比激愤,用几乎颤抖的声音对千万将士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朕祥明白了一件事,若要北疆永远安宁,永除千百年来的北方之患,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他们,成为我大明的国土,做我大明的百姓,不管汉人、蒙人,永世一家,皆是我民!朕与诸位将士约法三章,一是不得妄杀一人,二是不得抢掠财物,三是不管死活,有得林丹汗者,晋三级,赏白银万两,黄金千两。此次出征,只伐罪林丹汗一人,其他族人,朕皆不追究。”

  朱由校拔出佩剑,剑指苍天,严肃令下,“讨伐林丹汗,报仇雪耻,永绝北患!出征!”

  大军振奋高呼“报仇雪耻,永绝北患”,万千将士同仇敌忾,声震盛京全城,犹是晴空霹雳,声势透着骇人的杀气,城中百姓闻之无不惊寒。

  大军出征,数万马步兵齐动,分左中右三翼绕城西行,向团山堡方向行进。那里有满桂在等候。

  李如柏护送朱由校离城十里才返回盛京。

  监国朱由检在接到朱由校的旨意后,就命户部及内库调拨钱粮,又命驻扎山海关的满桂携带储存在山海关的三万担粮草先行运到了团山堡,与朱由校西征大军汇合。

  孙承宗坐镇山海关本欲迎驾一同返京,因皇帝西征察哈尔,不得不再多待些时日,将原本准备开放的关口又进入戒严,只准出不准进,防止奸细入内。

  辽东光复后,关内许多民众被朝廷十分优厚的政策吸引的到辽东谋生,其中不乏原辽民思迁回老家的,但忽然的风云变故,又让他们不敢出关,都拥挤在山海关,一下子让孙承宗身上的担子重了起来。

  宣大总督卢象升接到旨意后,调度一万骑兵,两万步兵,新式火枪火炮一并带上,总计三万五千余人,只等朝廷的粮草到达就从宣府、大同两地出关。

  朱由校的征伐大军逼近察哈尔的时候,林丹汗也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做了充分准备,他把伏击明军的地点设在了胪朐河。胪朐河蜿蜒曲折,水草繁盛,且地势平坦,利于骑兵作战。在明军北伐努尔哈赤的时候,他就听闻明军火器的厉害,尤其是火炮,威力惊人,火炮虽然厉害,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机动性极差,在平原大兵团作战凸显威力,但在茫茫草原,尤其是水草丰盛的地方,火炮运输绝对是一个难题。他正是看中了明军火器不能在这里发挥作用才敢与明军一较高下。他命左翼大臣领所部一万精兵布防胪朐河北岸,右翼大臣毕勒贡率所部一万二千精兵在北岸,耖图台吉领兵一万五千在南岸,自己率一军隐蔽在耖图台吉右翼,待明军进入伏击圈后包抄明军后路,意欲明军渡河军阵不整时聚歼。同时,他还让贵英恰、衮楚克等率两万人马在河西二十里处接应,以防不测。

  林丹汗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役上了,他的内心是矛盾而复杂的,既有侥幸的心理,也有隐隐懊悔之意,常常在独自一人时祈祷上天护佑。

  一切部署就绪后,他放弃瓦察尔图察汉城,令长子额哲带领后宫、老幼、财物西迁,临行前毁坏察汉浩特城,并散落一些财物在城中的大街小巷,向西迁的路上也不时的丢些衣物,遗失若干牛羊,制造混乱的景象以示惶惶。

  朱由校经广宁,至团山堡与满桂汇合。团山对于朱由校来说并不陌生,西征、北伐都曾来过此地。此堡周长不过六里,在星罗密布的辽东众城堡算是较小的了,却是扼要之地,南下山海关,东向辽地,西望茫茫草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几经战火的团山,依然城墙坚厚,防御工事完备,城内驻扎不了数万大军,所以,除部分亲军外,祖大寿、满桂、鲁文、曹文诏等部均围城建营。

  由于是军事要塞,城中没有宽阔舒适的营房署衙,多是砖石垒建的窄小房间,团山驻军千户所住的地方也不过是内阔三间的石头房,他把房间腾出来,简单的收拾就让给了朱由校暂住。至于办公的地方,也不过是房前搭的几十平尺的、避雨不挡风的简易草棚。草棚下,几张老旧的掉漆的木椅整齐的摆放,千户不知从哪找来的一张榻给改成宽椅,放在草棚下北端,供朱由校议事使用。看書喇

  入乡随俗,朱由校就在这草棚下与诸将议定在此修整两日后再进军察汉浩特,并商定进军计划时,忽得巴布阿善前来投诚,人已到城下,请求入城觐见皇帝。

  朱由校感到意外,询问袁崇焕,“卿可知此人?”

  他恭敬地回道:“臣出使时见识此人,是林丹汗的辅政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曾力劝林丹汗放过阿巴亥,为人刚正,他来投奔陛下,看来林丹汗是众叛亲离了。”

  “呃,国之重臣来投,可见察哈尔内部已乱,君臣不睦,派出去的人说林丹汗已经弃城西逃了,但未闻部众散乱,”朱由校倒吸一口气,眉头微皱,摇头说道:“巴布阿善既然刚正,岂能是背主之人?有蹊跷。”他凝眉略一沉思,问禀报之人,“还有何人附之来投?”

  “仆众十数人。”

  “可有家眷、财物、牛马牲畜?他们穿着如何?”朱由校又问。

  “未见家眷财物,只有数匹骑乘马,携带干粮若袋,他们便衣穿着,看上去像是客商。”

  朱由校顿时明白了,诸将也疑心大起。

  “巴布阿善真是不高明啊!”朱由校对众人说道:“既然来降,却不带家眷财物,穿着素华,哪里像是叛逃般的胆颤慌乱,其中必有诈!”

  “臣也以为蹊跷,”袁崇焕说,“不如抓起来,逼问缘由。”

  满桂,祖大寿一听皇帝和袁崇焕如是说,站出来请命,“陛下,把这差事交给我俩,他就是铁嘴钢牙也能撬开。”

  曹文诏也起身,向满桂、祖大寿恭敬,“对付一个叛臣何须两位将军亲劳,在下愿去提审。”

  鲁文有些躁动,蹦起来虎着脸道:“有什么可审的,绝对是诈降的,杀了他,为阿巴亥报仇!”

  朱由校瞪着眼一个个瞅着他们,默不作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