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晋:从高平陵之变开始> 第144章 二宫之争(上)

第144章 二宫之争(上)

  深秋的傍晚,无疑是洛阳城中最舒服的时候了,可司马麒并没有心情去享受这美妙的时光,而是借着烛火看着眼前堆砌如山的竹简。

  “公子,这回没有了,都在这了。”门外的姜萋和赵贞又捧着一堆竹简走了进来。

  司马麒有些头疼的看着这些资料,忍不住吐槽道:“这吴国的二宫之争,到底发生了多少事,怎么如此多的记录。”

  姜萋解释道:“这些都是校事和密探们搜集而来的,可能会有重复和多余的情报,不如让属下先筛选一番吧。”

  “算了,没时间了,我自己找吧,你们可以回去休息了。”司马麒叹了口气,便开始翻阅起来,他想尽快把吴国二宫之争的内情弄清楚。

  因为这可能对接下来的荆州战役有一定帮助,毕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夜渐渐深沉了,司马麒却丝毫没有困意,因为他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这些令人震惊的情报中,也对孙权的疯狂和残暴感到不可思议。

  二宫之争对吴国的削弱和血腥程度,丝毫不逊色于高平陵之变,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曹爽等人只是一些庸碌无能之辈,而孙权所消灭的,确是吴国的根基和未来。

  起因是正始二年,孙权的长子,太子孙登去世,吴国太子之位空悬。

  于是在正始三年正月,孙权立三子孙和为太子。

  八月,四子孙霸被封为鲁王。

  起初孙权对两个儿子同样的宠爱,让他们居住在同一宫殿内,彼此只有兄弟之情,并不分上下尊卑。

  然而这个举动招致了太常顾谭、太子太傅吾粲的上书劝谏,他们认为太子和鲁王有嫡庶之分,礼制应有所区别,请求降低孙霸的各项待遇,最后甚至提出鲁王出镇地方,不得在建业逗留。

  这也导致了鲁王孙霸认为太子孙和及东宫党羽在谋害自己,于是他开始暗中招募侍从宾客,诋毁太子和东宫属官,欲将其除之后快,并取而代之。

  吴主孙权见到这种情况,并没有加以制止,反而选择了一种类似养蛊的方式,允许太子孙和、鲁王孙霸分宫别僚,各树党羽,于是持续了近十年的二宫之争就此拉开序幕。

  可孙和有东宫属官和朝中大臣的支持,孙霸很快就陷入了窘境,然而一个关键人物加入了鲁王党,开始逐渐扭转局势,那就是孙权的长女,全公主孙鲁班。

  孙鲁班之所以加入鲁王党,并非与孙霸有多么深厚的交情,而是因为她与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水火不容,所以当孙权遵循旧制,欲立太子之母王夫人为皇后时,孙鲁班使出了百般手段进行阻挠。

  但太子终归是国家储君,在朝堂上占尽了优势,孙鲁班眼见着孙和的地位愈发巩固,王夫人也更加得宠,心里更是把孙和母子恨得咬牙切齿,也迫切得感到担忧,如果有朝一日孙和继位,成为太后的王夫人必然会对自己不利。

  所以孙鲁班决定先下手为强,除掉太子和王夫人,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临了。

  正始六年,孙权病重卧床,派太子孙和前往恒王庙祭祀祈祷,然而礼成之后,扬武将军张休(太子妃张氏之叔)邀请孙和来家中密谈,被孙鲁班的密探知晓。

  孙鲁班得知消息后如获至宝,立即进宫向孙权报告,“太子不在宗庙为君王祈福,反而在太子妃家中密谋大事。”

  孙权听后惊疑不定,但顾忌到太子乃是国之储君,自己身体的情况又不太好,就打算暂不做声张。

  孙鲁班见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接过了吴宫侍者手中的药碗,开口说道:“子孝的事也算不得什么,毕竟父皇的身体康复,大家心里高兴罢了。”

  可孙权并没有感觉自己的病情有所好转,便犹疑的问道:“此言何意?”

  孙鲁班一边用勺舀着药汁,一边继续说道:“适才女儿在宫中遇到了王夫人,她笑容满面,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故女儿在心中猜测,父皇的病情必已无大碍了。”

  “贱妇!”孙权闻言大怒,挥手打翻了药碗,“朕还没有死啊!她竟敢如此悖逆!”

  孙鲁班连忙跪倒在地,“父皇息怒啊,王氏乃是太子之母,如今满朝文武都是太子的人,还是不要声张为……”

  “混账!”孙权厉声打断,“朕还是天子,朕要废了那个贱人!”

  孙鲁班见孙权要动真格的了,连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故作愁苦的劝慰道:“虽然太子和王夫人在父皇病重之际,期盼君王大行,意欲图谋不轨,可他们如今声势滔天,女儿劝父皇还是忍一忍吧。”

  “哼!忍?你叫朕如何能忍?!”孙权气急败坏的指着殿中的卫士,“快去,将那个贱人拘来!”

  随后,孙权在寝宫对王夫人极尽辱骂羞辱之事,不久王氏便忧惧而死,而孙权的病经此一事,也好了大半。

  朝中的百官见孙权逼死了王夫人,都私下猜测太子即将失势,不少人纷纷转投鲁王。

  于是太子属官和鲁王宾客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很多年轻人希望借此机遇,快速提升官爵,朝廷内外的官员也争相派遣子弟侍奉太子孙和或鲁王孙霸,很快就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

  太子党成员有,丞相兼荆州牧陆逊、威北将军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太常顾谭(顾雍之孙)、左将军朱据(朱桓从弟)、朱公主孙鲁育、奋威将军顾承(顾雍之孙)、扬武将军张休(张昭之子)、太子太傅吾粲、会稽太守滕胤、偏将军朱绩(朱然之子)、御史陆胤(陆逊之侄)、尚书丁固、尚书仆射屈晃、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辅义都尉张纯、姚信(陆逊外甥)等人。

  鲁王党成员有,骠骑将军步骘、卫将军兼徐州牧全琮、全公主孙鲁班、镇南将军吕岱、中书令孙弘、越骑校尉吕据(吕范之子)、骑都尉诸葛绰(诸葛恪之子)、全寄(全琮之子)、吴安(吴景之孙)、孙奇(孙辅之孙)、杨竺等人。

  紧接着双方开始进行了残酷又激烈的政治倾轧,史料记载:“中外官僚,将军大臣,举国中分。”看書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