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第259章来自使团的挑衅

第259章来自使团的挑衅

  长安。

  赵牧忙于求雨时,长安也忙碌起来。

  唐灭突厥,声威大震。

  各邦国陆续派遣使者来长安祝贺。

  几日间,长安渐渐热闹。

  西部吐蕃国,高昌国,吐谷浑,薛延陀部,北面契丹,奚族,高句丽,南面南诏等,使者陆续抵达。

  少数使者提前抵达长安,经历过长安宫变,既目睹长安惨象,也目睹赵牧领黑骑进城血洗长安,颉利首级悬于北门。

  很多使臣摄于长安禁军,不敢生死作乱。

  部分没有经历长安宫变的使臣,抵达长安,瞧见朱雀大捷残破的建筑,不禁鄙夷,蔑视。

  若非长安守备森严,龙武军,神武军巡逻,不良人,梅花内卫暗中警惕,提前戳破好几家阴谋诡计,长安恐怕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

  契丹,奚族对神武军奇袭自家部落耿耿于怀,计划趁着祝贺时,私下里刺探情报,了解长安城防,各地内政,得知神武军拱卫长安,摄于神武军军威,纵然怀恨在心,又怕神武军报复。

  至于,高昌国,吐谷浑,薛延陀部,眼见唐军诸将数月间灭突厥,颉利死于长安宫变,深知长安卧虎藏龙,也不敢挑衅。

  西面崛起的吐蕃,东面陈兵边境的高句丽,却伺机而动,试图借机了解大唐的情况。

  尤其是高句丽,自认前隋三征高句丽尚未灭国,自身陷于内乱分崩离析,目前长安刚刚经历宫变,各地旱情蔓延,河北道流民起义,高句丽陈兵边境,他们对大唐虎视眈眈。

  使臣前来,颇有几分挑衅的味道。

  一去驿站,使者仗着两国来往,不斩来使的特权,群殴驿站官吏。

  与四方馆内的使者闭门坐谈,交换情报信息。

  大唐兵锋正盛,却内忧外患,而高句丽同样兵强马壮,急于开疆辟土。

  使臣盖苏文希望大唐内忧外患时,掌握大唐内的情况,联合契丹,奚族,借机进攻大唐北方。

  殴打驿站兵勇一事传出,即刻引起礼部重视,礼部尚书豆卢宽进宫汇报。

  李世民听闻此事龙颜大怒。

  河北道流民临时起义,导致河北道局势紧张,高句丽借机陈兵边境,已惹得他震怒。

  若非刚灭突厥,旱情纠缠,朝堂财力消耗严重,他定然派军北征,打压高句丽的嚣张气焰。

  陛下,各国使臣齐聚长安,此事必须妥善处理。豆卢宽建议。

  高句丽使臣欺门踏户,若不处置高句丽的话,各国使臣肯定把大唐视作外强中干,当做软柿子捏。然而,两国交往不斩来使,又不能公然惩罚。

  李世民来回度步,面色凝重。

  此事棘手,难有两难之策。

  良久,李世民抬头说:姚公公,把兵部,南衙,北衙将领召集进宫。

  闻声,豆卢宽面色大骇,忙抱拳说:陛下,当此之际,不宜动兵。

  各邦来贺,小小摩擦,派军兴师动众临时北征,容易落下小肚鸡肠的把柄,不利于大唐声望。

  何况高句丽兵强马壮,前隋三次北征无功而返,导致国力锐减,引发民变。

  目前,河北道流民起义尚未平叛,高句丽陈兵边境。挥师北征,高句丽肯定先发制人,战场必然在河北道,不利于河北道经济恢复。

  呵呵...李世民冷笑连声。

  高句丽之事,朝廷肯定要处理,但他要检阅三军,展现大唐军威,若有宵小之徒作乱,唐军决不轻饶。

  兵部尚书侯君集,大将军李靖,北衙统帅秦琼,右卫大将军李孝恭,卢国公程咬金,略阳郡公李道宗,丘行恭等将领齐聚皇宫。

  听闻豆卢宽所言,得知高句丽使臣挑衅。

  诸将哗然,各个怒意横生。

  陛下,臣建议,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派人教训高句丽,免得对方飞扬跋扈,越发目中无人。程咬金气恼的说。

  李道宗微微颔首,声若洪钟的说:高句丽陈兵河北道边境,有意挑衅长安,目前,在驿站内生事,分明计划火上浇油,趁着河北道流民起义,故意激怒朝堂,掀起两国兵锋,足以证明,他们对河北道虎视眈眈,理当通知尉迟将军提前警戒。

  没错,臣建议教训高句丽使臣,把他们逐出长安。丘行恭怒气冲冲的说。

  这也太便宜他们了。秦琼说。

  李世民听着诸将的话,不由得度步思考。

  邦国来贺,驿站之事不易闹大,他的目光不由得望向李靖,侯君集,询问道:靖兄,侯君集,你们有何良策?

  陛下,高句丽接连挑衅朝堂,皆因内部问题良多,试图转移矛盾,臣建议,该以震慑为主,旱情尚未过去前,不宜把事情征战。李靖淡淡的说。

  刚刚经历北伐,加之长安宫变,全军急需休整,加之旱情严重,朝堂钱粮消耗极多,恐怕没有足够的钱粮支持异常旷日持久的战斗。

  陛下,臣赞同大将军的建议。侯君集说,却冷酷的说:但驿站之事,也必须严查,该驱逐驱逐,该惩罚惩罚。不斩来使,不代表不能惩罚。

  李世民大概了解诸将的想法,微微颔首说:从各方收起的情报来看,大多使者对大唐恭恭敬敬,但高句丽,吐蕃心怀叵测,必须敲山震虎,朕计划在长安检阅军队。

  阅兵?

  李靖等闻声,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少时,侯君集挺身而出,铿锵有力的说:陛下,此乃良策,若检阅军队,臣建议理当把唐军气势发挥出来。

  没错,不管是谁,敢公然挑衅大唐,必须给他们些压力。李孝恭斩钉截铁的说,大唐不怕打仗,绝不容忍挑衅者,顿了顿询问:不知陛下计划检阅多少人。

  三万。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龙武军,神武军,与南衙各卫军精锐。

  嘶。

  李靖等闻之,不由得深呼口气。

  三万。

  数量有点多,但的确能彰显唐军军威。

  侯君集毫不犹豫的说:陛下,臣即刻筹备。

  李世民微微颔首,厉声叮咛说:靖兄,你与君集全权负责,务必挑选各军精锐。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