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224章 内应何处

第224章 内应何处

  今洛阳有禁卫军三万,城防军五万,南北大营二十万,共二十八万,而宋京领兵三十万,怎么能攻的下洛阳”。

  夏侯明远依据兵法,反问道。

  见夏侯名言如此说辞,雍王赵奎问道:“这是何意”?

  “回王爷,以三十万对三十万,进行攻城战,只要稍知兵法,都不会让自己的将士白白送死的”。

  “如果说继续采用偷袭的战术,既然在永阳已经用过了,那就不可能在洛阳再用,此时我军必然会有所防备,继续偷袭,只会是徒增伤亡,功亏一篑”。

  “那依将军之言,宋京此举的意义在哪里”?

  赵奎继续追问道。

  “如此军力对比宋京必然知晓,但若还敢攻城,那就只能说明一点”。

  夏侯明远故意卖关子道。

  “说明什么”?

  “说明禁卫军或者城防军,或者南北大营之中有将领通敌”。

  夏侯明远面对赵奎的追问,大放厥词道。

  而这一言论就像晴天惊雷一样,使得政改革朝堂瞬间炸了锅,议论纷纷,指责不断。

  说到这里,赵奎慌神了,急忙问道:“那你可有证据”。

  “证据暂时没有”。

  “好你个夏侯明远,居然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在此扰乱军心,居心何在”。

  说完,转身对皇上赵启行礼,并说道:“请皇上连同夏侯明远一起治罪”。

  “皇上,是臣犯有失土之罪,与远儿无关,还请皇上开恩”。

  夏侯杰见赵奎把自己的儿子带了进来,急忙恳求道。

  本来调查朝中奸细是由丞相魏信负责,由夏侯明远具体实施的隐秘之事。

  今天看着夏侯明远为了救自己的父亲,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打草惊蛇,见情况不妙的魏信急忙给夏侯明远不停的使眼色,咳嗽,但是夏侯明远却熟视无睹。

  赵启见魏信如此反应,并没有转移话题,对着夏侯明远道:“那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

  赵启的反应,也让雍王赵奎感到不安,以他对赵启的了解,有此反应只能说明赵启对内奸之事有所了解,并已采取了行动。

  “军中藏有敌军奸细,只是我的猜测”。

  “就眼下局势,洛阳与平原互为犄角之势,如果军中藏有敌军奸细,便可以里应外合,偷袭洛阳”。

  “如果军中没有奸细,宋京应该会攻打平原,消灭大将军”。

  “如此既可以剪掉洛阳的臂膀,也可以消灭宋京的心头之患,对于宋京来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夏侯明远继续分析道。

  “那如果宋京攻打洛阳该当如何”?

  赵启心中有些慌乱的追问道。

  对于赵启来说,自从卫珉上奏朝中有奸细一事后,表面上让丞相魏信密查。

  自己也一直派人在暗中调查,虽没有多大的进展,但是种种线索告诉他,这个人不但身在朝中,还在权力中枢。

  而自己的调查结果被夏侯明远轻描淡写的说出来,不免心生余悸。

  “把朝中所有的武将全部撤换,变成副职,由朝中文官任正职,武将可献言献策,领兵作战,但无调动之权”。看書喇

  夏侯明远只是淡淡的说道。

  然而这一言论更是晴天霹雳,令所有武将全部炸锅,集体弹劾夏侯明远,把夏侯明远当成内奸来攻击。

  同时也有官员比较理性的认为文官不懂兵事,如此做法只会给敌人可趁之机,并趁机责难夏侯明远和夏侯杰为宋京的内应。

  夏侯明远此举不过是贼喊捉贼,试图扰乱洛阳防务。

  见如此情况,赵启大怒道:“宋京马上就要杀到洛阳了,你们满朝文武不思退敌之策,还在这里摇唇鼓舌,斤斤计较”。

  说完,拂袖而去。

  赵戈见状,只得喊道:“皇上回宫,百官退朝”。

  赵启回到政德殿后忧心忡忡,他以知道殿前掌事李茂以采茶为名,经常出入城北百茗堂。

  如今宋京来犯,兹事体大,不可大意,便想着去一趟皇后的住处。

  实为散心,却想暗中召见夏侯明远。

  此时赵启觉得夏侯明远的建议乍一听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但也可以看得出他的这个小舅子并非平庸之辈,必有韬略。

  但是皇上赵启不知道的是,夏侯杰的兵法都是夏侯明远旁敲侧击传授的,如果让他知道了,恐怕更加的难以置信。

  赵启走后不久,丞相魏信则以政务为由,寻找皇上赵启。

  从殿前理事那里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皇上赵启的消息后,也去了皇后绣徳宫。

  如此三人便在绣德宫相见了。

  夏侯明珠见状,急忙屏退左右,并令秋月在宫前查看,不得任何人接近。

  三人见状,礼毕就座后赵启便向夏侯明远询问道:“今在朝堂之上,你为何要如此大放厥词,激怒百官呢”。

  “皇上明鉴,想必朝中潜藏宋京奸细一事皇上已有明断,据臣掌握的情报,朝廷每有军事行动,必然会第一时间泄露出去”。

  “而面对政务则显得有些迟钝,故而我猜测,这个奸细应该隐藏于军中,且掌握军权”。

  “此时一旦宋京来犯,敌军里应外合,我军防不胜防”。

  对于皇上赵启的询问,夏侯明远据实说道。

  “那你此举是何意思呢”?

  一旁的魏信听后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他知道夏侯明远如此是有意为之,便放心的问道。

  至此,丞相魏信喃喃道:“看来是我眼拙,小看了皇上这个小舅子了”。

  “宋京反叛之心久矣,要想在朝中安插棋子,且身居要职,必然在先朝时就有安排”。

  “而南北大营之前由我父亲掌管,虽说我父亲有些行为过激,但绝对不会卖主求荣”。

  “后来经扩建,由袁大统领负责,故而内奸不会存在于南北大营”。

  “而禁卫军作为皇城的守卫,都是皇上的心腹之将,也不可能“。

  “所以奸细只能存在于城防军之中,而城防军归雍王掌管,位高权重,没有证据,不敢轻查,也无法介入”。

  “且宋京一旦攻城,禁卫军肯定无法直接参战,南北大营也只是从旁协助,守卫之责必然在城防军”。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