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182章 意在永阳

第182章 意在永阳

  夏侯杰本来想着利用朝中势力影响皇上赵启的决策,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皇上赵启已打定了主意,绝对不让染指南北大营的扩建事宜。

  见到此种情形,不由得心中大惊,急忙向其他朝臣询问道:“不知诸位臣工还有其他意见没有”?

  谢云见状,站出来说道:“自丞相赵哲乱政以来,朝中无将可用,故而令大司马担任了南北大营的统领”。

  “然而大司马非武将出身,并不了解军旅之事,更谈不上排兵布阵,如果让大司马来负责此事,所训练出来的兵马恐难堪大任,请皇上三思”。

  听了谢云的话后,一位官员站出来说道:“这话听起来怎么好像在毛遂自荐呀,你倒是好意思在满朝文武面前自抬身价”。

  “大人此言差矣,谢将军自皇上登基以来,跟随大将军卫珉北抗宋京,西征粱志,大小战事经历几十仗,是为不二人选”。

  见时机成熟,丞相魏信站出来说道。

  袁格,梁奇见丞相魏信说话了,便站出来支持。

  皇上赵启见状,便顺水推舟,忽略了夏侯杰党羽的建议,乾纲独断,让谢云来担任南北大营的扩建事宜。

  如此情况,谢云知道,如果自己真的肩负起南北大营的征兵事宜,肯定会得到夏侯杰及其党羽的攻击。

  便抢先推辞道:“虽说末将跟随大将军有过征战的经历,但资历尚浅,恐怕难以肩负如此大任,望皇上三思”。

  还没有等皇上赵启开口,一帮朝臣就已站出来反对了,其目的显而易见。

  “依朕看来,以后长时间内朝廷的国策是对战宋京,因而在征兵和训练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

  “朝廷扩建南北大营的真实目的是针对他宋京的,资历浅,但是你了解宋京的军事情况,所谓对症下药,依朕之见,将军是为不二人选”。

  皇上赵启听了谢云推辞的话语后劝说道。

  此时丞相魏信站出来说道:“扩建南北大营包括征兵,训练新兵,以及后续很多的事务需要处理,此过程过于繁杂,臣怕谢将军一人难以承担呀”。

  朝臣听到这样的话语,急忙附和了起来。

  一部分朝臣则捉住机会,建议大司马来协助,当然,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一部分人还是继续反对,意思还是谢云难以担当如此重任。

  而皇上赵启等的就是大部分朝臣的反对,因为让谢云担任如此要职毕竟是皇上赵启提出来的。

  他们要想反对,只能从谢云的能力不够上下手,如此直接站出来反对,很明显就是和皇上赵启对着干。

  虽说大司马夏侯杰在朝中权势巨大,但还没有到分庭对抗的地步,故而当朝臣提及谢云能力不够时正是皇上赵启等待的结果。

  当赵启听见朝臣反对的话语后不由得心中乐开了花。

  他知道此事艰难重重,就像丞相魏信说的一样,后续还要很多繁琐的事情。

  牵制到各个部门,此时反对的人越多,后续事务的阻力就越大。

  只有皇上赵启名正言顺的堵住他们的嘴,谢云以后的阻力或许才会少些。

  当赵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后便站出来说道:“看来诸位爱卿不是觉得谢将军不能担任此任,而是觉得他资历不够,难以兼顾”。

  “既然如此,就让袁格来协助吧,由谢云主事,袁格来统筹调度,不知众卿以为如何”?

  而选择袁格,是因为袁格在赵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已经跟着赵启了,完全是赵启的心腹爱将。

  处于这种关系,平日里,不管是谁,什么事,即使赵启不好出面的事,由袁格出来走动一下,都可以迎刃而解。

  袁格就像一道行走的圣旨一样,有些事即使是袁格自己的意思,但是当袁格出面的时候,他们会理解成皇上赵启的意思。

  故而选择袁格,便已经是成功大半了。

  到此时,通过皇上赵启,丞相魏信以及谢云的相互配合,用偷换概念,偷梁换柱的办法避实就虚。

  最终使得众臣失去了反对的论点,因而顺理成章的让谢云和袁格承担了扩建南北大营的事务。

  而此时如果朝臣继续反对,是为违背圣意,是一种十恶不赦的行为。

  毕竟此举并非为朝廷着想,而是个人的得失,谁心里也没那个胆子。

  闹不好再来一个杀鸡儆猴,更是得不偿失了。

  谁也不愿意当那个出头鸟,便没有了下文。

  其实从整个过程来看,皇上赵启的用意已经很明显了,这个时候也只能是看破不说了。

  南北大营的事告一段落后皇上赵启接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南北大营的事就此定下了”。

  “接下来诸位爱卿说说永阳刺史由何人来担任比较好”。

  “众所周知,在这特殊时期,永阳的军事位置显得既特殊又重要,不容有失呀”。

  此时,丞相魏信趁着打击了大司马夏侯杰的机会推荐平原刺史卫珉为永平刺史,以接管永阳。

  让卫珉接管永阳的目的就是在面对强大的宋京,朝廷无力平叛,只得被动防守。

  一旦遭遇宋京的攻击,便需要统一的指挥,政令一致。

  如果朝廷派其他人前往,面对宋京的进攻难免相互掣肘,彼此牵制,反而不利于对敌。

  听了丞相魏信的话后夏侯杰站出来说道:“即如丞相所说,就让大将军卫珉接替永阳,成为永平刺史,便于统一调度,统一指挥”。

  “为了防守宋京南下,永平防线至少的二十万兵马,到时候朝廷的精锐几乎全部集结于永平防线”。

  “大将军的报国之心谁也不会去怀疑,朝廷对大将军的忠心也不用去说,但是战场之事瞬息万变,朝廷难免顾此失彼”。

  “大将军在前线浴血奋战,很难避免所有政策都适合国家法度,一旦有越权之事发生,即使皇上相信,谁又能保证朝中不会有心怀叵测之人从中作梗,妖言惑众了”。

  “到时候皇上该怎么办,三人成虎的故事不只是一个故事呀,还请皇上三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