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144章 殊死掩护

第144章 殊死掩护

  接着孙桓分析道:“兄弟们,面对对方两千人的运输队,虽然敌众我寡,但我们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敌在明,我在暗,可以攻其不备,这一个攻其不备打好了就可以一次解决对方三分之一的人马”。

  “二,运输队主要的任务是运送物资,没有多强的战斗力”。

  “三,运输的物资既然是军用物资,其中必含有守城所用的易燃物,我们可以先行用火箭射击这些物资,让他们忙于救火,如此,又可以减少一部分战力”。

  “四,这几天我们的战绩他们必然有所耳闻,一旦遭遇伏击,必会在心里产生恐惧,到时必定军心大乱,有利于我军作战”。

  “有此四点,我军必胜”。

  听到孙桓的分析,将士们看到了一个个都看到了生的希望,再次呼喊着必胜的话语。

  之所以有此反应,是因为当一个军人的思想经历过由生到死,再到生的升华后,必然会产生一种爆发力,这种爆发力来自他们的自身,对他们自身潜力的自我挖掘。

  马略听后更是笑得合不拢嘴,笑呵呵的说道:“看来将军已经胸有成竹了,说说看,该怎么打”。

  孙桓说道:“此战我们必须取胜,所以当敌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所有弓箭手放完手中所有的箭,最后一支箭用火箭,射向敌军的物资”。

  “然后拿起能拿的武器作为一队,等弓箭手放完所有箭的弓箭后作为二队,从左边杀出,敌军肯定会向左靠拢”。

  “这时先锋队从右边摸上去,解决一部分敌军后开始呐喊,随即二队和三队从敌军前后杀出,必然会使阵脚大乱”。

  “这时候敌军就是一颗颗大白菜,等待着我们的砍杀了”。

  说完,马略下令道:“所有军士按照孙桓所说的各自准备去吧”。

  听到马略的军令,孙桓对马略行礼后说道:“请将军保重”。

  马略见孙桓的举动,并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这一仗是没有胜算的,没有预备队,弓箭手也派了出去。

  在作战的过程中或许还会有援军赶到,而自己则是背水一战,没有任何退路。

  而且这一仗存在着很多不肯定因素,万一遇上巡逻队或者袁合及时赶到该怎么办,都是未知数。

  待敌军运输队进入伏击圈后一切按照孙桓部署的进行,一时间敌军被打的晕头转向的,不知所措。

  但是敌军的这支运输队在战斗中的表现并不像是运输兵,反而像是正规部队。

  短兵相接时不曾有任何退缩,反而勇往直前,殊死搏斗。

  面对如此情况,都没有了退路。

  经过惨烈的战斗,马略小队慢慢的占据了优势,就当所有人庆祝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一个军士突然喊道:“援兵来了”!

  众人闻声而去,最前面的哨兵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马略急切的下令,全军撤退。

  经此一仗,马略全队不足三百人了,二队柳阳狠狠的用手擦了一下鼻子,走过来拍了拍孙桓的肩膀。

  说道:“我看出来了,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次由我来阻击,而你一定要把马将军和兄弟们安全的带回去”。

  孙桓想说什么,没等说出来,只听见柳阳喊道,二队的跟我来!

  孙桓缓缓的将双手抱拳,在心里默念了一句——壮士走好。

  这时所有可以燃烧的物资已经着火了,孙桓看着熊熊大火,转过身对众将士喊道:所有人往树林撤退。

  而此时柳阳的分队还有一百多人,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则么柳阳分队还有一百多人,这是由于在前面的战斗中孙桓总是在柳阳前面,为柳阳保存了实力。

  面对潮水般的敌军,没有多长时间柳阳全队就被淹没了。

  柳阳坚持战斗到了最后一个人,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双拳难敌四手,柳阳的右手被砍断了。

  对此,他忍着疼痛,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胳膊。

  抬头喊道:休想俘获我。

  随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一百八十度旋转,拔出佩刀,将一个士兵抹了脖子。

  他周围的敌军见状,不约而同的刺向了柳阳。

  几十条长枪,毫不留情的刺穿了柳阳的身体,就这样,柳阳倒下了,全队阵亡。

  孙桓仿佛听到了柳阳倒下去的声音,耳畔响起了临行前说的话,把将军和兄弟们安全的带出去。

  此时的孙桓身体充满了力量,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斥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思索着对策。

  柳阳战死后马略小队已经不足二百人了,面对袁合上万精兵的追杀,该何去何从呢?

  而这边魏旭接到武宗梁志的旨意后让杨沫领军一万前往百灵关,这一万人马包括黄良的五千军士和魏旭的五千军士。

  杨沫见状,便知道梁志自始至终都对没有相信过自己。

  思索片刻后觉得不能坐以待毙,应当有所行动,不能坐以待毙了。

  便趁着交接之际和黄良说道:“我到百灵关后以火为号,见百灵关起火,你且领兵夺取东川,而后支援百灵关”。

  说完后在魏旭的催促下,杨沫便领军出发了。

  临行前魏旭和副将安排道:“一旦发现杨沫有不轨行为立马诛杀,并要求将此旨意传达给秦晖”。

  对于秦晖来说,在占据地理优势的情况,本来是可以一战的。

  但是令秦晖出乎意料的是卫珉的新军不管是投石车,还是弓箭手,射程都比秦晖的人马要远,更不用说卫珉新军的军事素养了。

  对于这个时期的军士装备来说,卫珉的这五万新军的装备无疑是最为先进的。

  这些新军手中的弓箭,投石车,都是他亲自指挥工匠打造的,拥有最为先进的技术和工艺。

  一般来说,在大邺初期,投石车的最大射程为一百五十步,弓箭手的射程在一百步左右。

  对此数十年来各地王侯并没有什么改进。

  而卫珉的投石车射程在二百步开外,弓箭手的射程也在一百二十步左右。

  如此一来,在武器上卫珉便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对于训练有素的攻城部队,秦晖只得采取消耗战。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