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134章 重责二将

第134章 重责二将

  “将军也知道现在天下的局势,却不曾想,你手里的这十万兵马为大邺朝仅存的精锐,如你这般消耗,他日百灵关没有打下来,这一支兵马都要毁在你的手里了”。

  杨沫则是毫无畏惧的对周毅说道。

  说到这里时,黄良站起来也愤恨的说道:“好你个周毅,之前你前往雍州平叛,五万精锐尽失,如今又要坑送我们这十万人马,你到底居心何在”?

  听到这里,周毅猛地转过来,两眼死死的盯着杨沫、黄良二人,余光看看其他诸将,一个个吓得不敢抬头。

  怒斥道:“好你个杨沫、黄良,本将军见你二人乃朝廷之禁卫军,处处谦让,不想与你计较,不曾想今日在此大帐之中非议军政,扰乱军心,按军法当斩”。

  说着,周毅大喊一声:来人。

  随即从帐外跑进来一队军士。

  周毅则对众军士喊道:杨沫,黄良二人非议军政,诋毁本帅,拖出帐外斩首。

  对此,刘智见状,急忙站出来说道:“请将军息怒”。

  “息怒,则么息怒,你也是杨沫,黄良的党羽吗,还出来替他们求情”?

  周毅见刘智站出来替二人求情,走过来一脚将刘智踢翻在地后愤怒的说道。

  面对周毅的举动,刘智没有立马起来说话,而是爬起来跪在地上,两眼紧紧的看着周毅。

  此时周毅和刘智四眼相对,而刘智则使劲的小幅度摇头,其他诸将都是低头,不敢直视周毅,以至于都没有发现这一微妙的变化。

  在刘智不知情的情况下,此举有两个原因,一是他知道,以周毅的学识谋略,不应该在军帐内如此愤怒,但是杨沫,黄良的话语确实令人难以接受。

  一般而言,一个人遇上一件愤怒的事情时,第一反应都是发泄,而第二反应才是情商的体现。

  况且任何人在愤怒之下思维都处于短路的状态,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刘智选择不说话就是想让周毅在时间的推移下自我冷却,显而易见的道理他不会不懂。

  故而他使劲摇头,是想给周毅以冷静的时间。

  在刘智思维动作的暗示下,周毅慢慢的恢复了平静,与其说恢复了平静不如说演戏时间结束,接下来要办正事了。

  刘智见周毅怒气缓解,便劝谏道:“启禀将军——”。

  “你不要为二人求情,非议军政,扰乱军心,蓄意指责上级,按律当斩,但念其身为禁军,乃本将职权之外”。看書喇

  “但以下欺上,扰乱军心之罪不罚不足以立军威,不罚不足以定军心。因而每人杖责六十,扣押军中,待班师回朝后由皇上发落”。

  “杨沫、黄良之职由副将王善、孙傅担任”。

  周毅说着,示意护卫将杨沫、黄良二人带了出去。

  杨沫、黄良二人见周毅对自己下痛手,便破口大骂。

  “周毅无知小儿,我大邺最后的十万精锐就要葬送在你手上了”。

  众人见此情形,面对杨沫、黄良的傲慢,已是从轻发落了,也就没有继续求情,以免情势恶化。

  接着周毅继续说道:“如今百灵关援兵已到,彼此之间实力已发生了转变,再行强攻显然已不合时宜,况且军中有杨沫、黄良此等将领,扰乱军心,故而暂缓攻关”。

  “所以这几天请诸将以安定军心为上,况且连日来不停的攻城,将士们已是疲惫不堪,趁此机会也可以休整休整,待本将思谋破敌之策后再行用兵”。

  众将见周毅如此说辞,纷纷领命告退。

  杨沫、黄良二人受刑之后被关押了起来,晚饭过后,王善、孙傅二人拿了些酒菜,来到杨沫、黄良的住所,探望二人。

  饮了几杯酒后王善问道:“二位将军现在有何打算,只要我们能够帮忙的,万死不辞”。

  要说王善与杨沫、孙傅与黄良在军中虽有上下之分,却为生死之交,也是知己好友,可以托付生死的兄弟。

  杨沫见王善如此说辞,便说道:“既然兄弟如此说法,我就直言不讳了”。

  孙傅说道:“杨将军不必客气,但说无妨”。

  “人们甚传周毅熟读兵书,满腹经纶。但是领兵平叛以来,不思退敌之策,一味强攻。以我之见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并无真才实学”。

  “如果继续听他调遣,并将身首异处,我和黄将军死不足惜,但是作为将领,必须要为手下的三万兄弟着想,因而我和黄良军商议,莫不如我等投降梁志,某个一官半职,也是一条出路,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杨沫见二人并无异心,便直言道。

  “我想听从二位将军的意见,但以目前的局势而言,就算周毅不下杀手,回到朝廷,也难逃一死”。

  “况且周毅如此用兵,只会添加白骨,徒劳无益。我们这就派人去联络梁志,一旦有消息,再行商议”。

  王善答应道。

  杨沫、黄良见二人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自己的叛变行为,心里甚是感激,黄良见状,便说道:“大恩不言谢”。

  “我等已是生死之交,如此说辞就伤兄弟的心了”。

  孙傅见状,和二人说道。

  说完,王善、孙傅二人便离开杨沫、黄良的处所,着手准备投敌事宜。

  两人经过商议,由王善前往西州,与大将军袁合接触,再由袁合引荐,参见了武宗梁志。

  见到武宗梁志后,王善立即行礼,并高呼万岁,随后说道:“皇上,大邺气数已尽,武宗适应天时号令天下,而大邺却令大将军周毅拼劲洛阳之力,调集洛阳之兵,拼凑十万之众,意欲攻打皇上”。

  “却不曾想武宗知人善任,令大将秦晖为百灵关守将,善守不击,随敌而变。使得周毅无可奈何,只得强攻,而百灵关乃易守难攻之地,我们无力攻克,徒有送死,为了我帐下三万将士而考虑,故而前来投诚”。

  “现在,周毅进,则三军将士之命累累白骨;退,则大邺正统之威毁于一旦。即使十万大军全部战死百灵关也无法攻进百灵关,如此应给退兵以保存实力,待天下有变,伺机西进方为上策”。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