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征收粮票

  黄贺站在台上,对着钢厂劳工们说道:“钢厂就是人民,人民就是钢厂。发展钢厂,提高产能,提高的是劳工们的生活。”

  “骊山县的道路是实现人民幸福的道路,我们骊山官吏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骊山老百姓谋幸福,除了骊山人民的利益,我们没有其他利益。”

  “几个月来,我们紧紧依靠骊山的劳工建功立业,今天,我们骊山县的人民绝大部分都有饭吃,有衣穿。”

  “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骊山人民的一大步。”

  “我希望,在你们的劳动下,创造出更好、更强、更美的骊山。”

  “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

  “有!”

  “有!”

  回馈黄贺的,是骊山钢厂劳工们山呼海啸般的呐喊,他们的手拍的通红,脖子上青筋暴起,每个人的眼睛里都燃烧着巨大的火焰,几乎能将黄贺融化。

  站在台下的潇睿,一脸崇拜的看着黄贺,与有荣焉,因为台上站着的,是她的主人。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更何况黄贺是神仙,而自己是他最忠诚的奴仆。

  骊山上,因为小麦的丰收,一片欣欣向荣。看書喇

  但是在咸阳城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咸阳王宫。

  文武百官齐聚一堂,为首的是当今秦国百官之首,右丞相——冯去疾。

  大殿之上,庄严肃穆,黑色的基调,让所有人都小心谨慎,提心吊胆。

  身为官员之首,冯去疾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眼神睥睨的盯着面前的文武官员。

  “最近咸阳城里,百姓多用粮票,少用秦半两,老夫倒要问问,这天下是姓秦,还是姓黄?”

  “这——”文武百官面面相觑,无人敢应答。

  其余官员都把目光投向了左丞相李斯的身上,因为这朝堂上,除了冯去疾,数李斯的职位最高。

  而他,也是秦始皇生前最信任的大臣。

  “冯大人此话从何而来?粮票此物我也见过,只不过是黄大仙商行,用来购买其专属的粮食之物罢了,疥癣之疾,何必如此?”

  李斯毫不客气的落了冯去疾的面子。

  前些日子,黄贺送了许多的白纸与他,那都是上好的宣纸,之地绵韧、光洁如玉,不易虫蛀、不易腐烂。

  李斯试之,墨韵清晰,骨气兼蓄,笔走龙蛇,层次分明。

  比起市面上常用的普通白纸,效果不知好了多少倍。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李斯一直在寻找能够承接自己书法的载体,白纸的出现,已经给了李斯很大的惊喜。

  更不用说黄贺在网上花11.6元购买的安徽宣纸,简直让李斯爱不释手。

  所以李斯对于黄贺的观感还是不错的,有意扶植他成为下一个“乌氏锞”。

  冯去疾被李斯一顿抢白气的够呛,他早就对李斯这个后起之秀心有不满,认为是他抢了自己的荣宠,语气不善道:“李丞相,秦半两乃我大秦之本,若是我秦国人都不用秦半两,那我秦国命脉岂不是会落入一神棍手中?”

  “到时候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你我到地下,有何颜面去见祖龙?”

  冯去疾此番动作,一是想借粮票之事搬倒黄贺,以报他当众羞辱自己之仇。

  另一方面,他是想借机提高自己的威望,让自己在接下来的皇位争夺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至于贪图黄贺的财富,打压政敌,那都是顺带的小事。

  做官做到他这个位置上,已经是位极人臣,冯去疾所求无非是保住自己目前的地位。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物极必反,月满则亏。

  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在加上李斯正值壮年,如狼似虎,如果他再没有动作,冯家还能否在咸阳立足,都是一个问题。

  政治上没有人情,只有残酷的血与火。

  “冯大人言重了。”李斯泰然自若的说道:“黄贺此人,神异非常,常有惊人之举,就连您座下的椅子也是此人的功劳。”

  “我相信冯大人家也爱吃大米、白面馍馍,甚至我怀疑冯大人的家里也在使用粮票。”

  “如此方便快捷的的粮票,非但没有害,相反还有大大的好处。”

  “诸位臣工想一想,咱们现在在北地有三十万大军,在南越有伍拾万大军,这么多的人马,所消耗的粮草都是个天文数字。”

  “就算是运送秦半两过去购买,那路上的消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可如果把秦半两换成粮票,大范围的使用,那是不是说,我们就可以节省很大的一笔开支?”

  “这样秦国的负担减少了,边关的军士也有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李斯的话,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

  有许多人听得直拍大腿,暗道:我怎么没想到呢?

  李斯:你能有那个脑子,丞相就是你的。

  李斯的话句句在理,有礼有节。

  冯去疾阴恻恻的笑道:“李大人所言甚是,可如此利器不应掌握在一装神弄鬼的人手里。”

  “我提议,让黄贺立即交出制作粮票的手段,由治粟内史接管。”

  秦朝的官职是三公九卿。

  九卿之中的治粟内史,职能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和税务。

  现任治粟内史的是冯裤子,他是冯去疾的远房侄子。

  明眼人都知道,冯去疾这是想把粮票据为己有。

  秦半两因受材料的影响,无法大量的制作。

  但是粮票不同,一看就是特别容易复制的东西,虽然依照老秦人的科技水平,根本无法找到塑料,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猜想,黄贺的手中肯定有能够制作出粮票的东西。

  黄贺:你们冤枉我了,粮票都是我花钱在网上买的。

  冯去疾的提议,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是李斯却无法反驳。

  发行货币,的确是只有国家才能做的事情,而且目前的情况下,粮票的大肆泛滥,也威胁到了秦半两的地位。

  只不过李斯的屁股坐在黄贺那边,所以才会开口,据理力争。

  “既然如此,那就请少府起草文书,命黄贺三日内,务必将制作粮票的东西送过来。”

  冯去疾非常满意自己的机智,在跟李斯的对峙中,他很少能赢。

  一方面是智力比不过,另一方面是体力比不过。

  年轻人看老年人,永远比老年人看年轻人来的清楚。

  年纪大的人顶多是有点经验,而那些经验许多时候甚至是错的,因为时间在往前走,时代也在变化。

  套用旧的思想,只能是作茧自缚。

  回到府上,李斯将头上的冠带拽下,狠狠的扔在地上。

  “老狗,安敢如此!”

  李斯的夫人丹妮夫人指挥下人将冠带捡起,宽慰道:“夫君,何人敢气你?”

  “还不是冯去疾那厮,他嫉妒贤能,看不得后辈上进,对我更是小心提防。”

  “可笑他目光短浅,只不过井底之蛙。”

  “等着吧,迟早有一天,我要让他付出代价!”

  ……

  黄贺得到朝廷即将征收其粮票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

  而且不止一条。

  李斯、赢阴嫚、琼英甚至是胡亥都派使者前来报信。

  “潇睿,给每个使者十斤粮票,安排他们休息。”

  “是,主人。”

  潇睿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是驾轻就熟。

  使者们得到粮票后,个个喜上眉梢,要知道眼下的一斤粮票可换20个秦半两,十斤就是200个,足够一家三口一年的嚼用了。

  纷纷感谢潇睿,称她人美声甜,日后铁定能给黄大仙生个一儿半女。

  潇睿笑的眼睛都快看不见了

  黄贺却在思考应对之策。

  由于自己出手干扰,胡亥已经当不成秦二世,赵高也就无从下手,祸害大秦。

  眼下的秦国能臣、良将俱在,还远没有亡国之象。

  如果自己拒绝冯去疾的征收,很有可能引得秦国发兵来攻。

  虽然自己并不惧怕,甚至还跃跃欲试。

  但是骊山的老百姓反抗暴秦的决心究竟有多大?面对大秦的铁骑,他们是否能够举起手里的镰刀?他们是否能够为了自己而流血牺牲?

  这都是黄贺需要考虑的问题。

  历史上的刘邦、项羽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为陈胜吴广珠玉在前,向世人证明了秦国的军队是可以被击败的。

  再加上秦二世荒淫无道,赵高滥用职权,搞得朝野上下民怨沸腾,老百姓迫不及待的想要换新天。

  事情的发展,往往需要一个契机。

  黄贺一直在等,等待那个契机的出现,他可不想自己成为那个契机,让别人摘了桃子。

  “马上召集骊山上所有高层以上,到我书房开会!”

  黄贺看着笑意盈盈,满脸喜色的潇睿说道。

  听说朝廷将要征收粮票的消息,陈楚生他们坐不住了。

  “这是大仙从仙界带来的东西,他们凭什么说要就要?还有天理吗?”

  “一张也不给,粮票给了他们,那我们的粮食怎么办?”

  “朝廷想要粮票?阳城人先死绝!”大娃他们齐声喊道。

  跟着黄贺大半年了,这些阳夏老人早已将自己当做了黄贺的亲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既得利益者,只知有黄大仙,不知有秦。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