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帝国争霸之我在大唐当昏君> 第140章 重塑吏治,创建内阁

第140章 重塑吏治,创建内阁

  李韬后悔了。

  若是晚些时候再收网的话,以和珅这贪污受贿的能耐,恐怕整个国库都会被塞满。

  尤其是他能贪到敌国的钱财,以敌资建设大唐。

  多爽?

  这么一看,被诸强环伺也是有好处的。

  他们不差钱!

  油水足!

  只要手段到位了,大唐上至天子,下至庶民,都可以躺着当咸鱼了。

  中原九大帝国肯定可以让大唐活得很滋润。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吃到这么多甜头后,羊毛该褥还是得褥。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也是永恒的主题。

  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一旦大唐足够强大,这些手段都不必用,便可以财源滚滚。

  他看向因贪立功的和珅道:“和爱卿,你为国而贪,鞠躬尽瘁,朕心甚慰。下旨,褫夺长孙顺德薛国公之封,封和珅为薛国公。一应所得皆入国库,用之于民。”

  和珅伏拜道:“多谢陛下!”

  因贪封公……

  百官血槽已空。

  但朝堂寂静如午夜,而且还泛起了凄厉的寒风。

  他们都知道,不仅朝堂,整个大唐官场都要因此而重新洗牌了。

  他们以贪开始,以贪结束。

  极为讽刺地善始善终。

  魏征神情复杂地看向天子。

  适逢天子也看向他。

  君臣俩的目光就这么对上了。

  李韬打趣道:“魏爱卿,你也算是苦口婆心熬成婆了!魏征听旨,朕封你为郑国公,执掌新设的‘都察院’。”

  “都察院有督查和考核百官之责,并向各道委任监察御史,监察地方。无论是京察,还是外察,皆是两年一次,然后随时抽查,根据政绩,优胜劣汰。”

  “另外,你们还负有向朕举荐县令之责,今后大唐的县令皆由朕亲自任命。”

  魏征跪下后,伶牙俐齿的他仿佛又自我禁言了,迟迟没有说话。

  不过沸腾的百官可以解释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撤了御史台,新设都察院。

  而且还给了都察院这么大的责任。

  这明显是要借着整顿吏治之际,重新塑造官场了。

  考虑到东西厂也负有监察百官之责。

  嗯,他们不知道还有个躲在暗中的鼠盟。

  今后大唐的所有大小官员都会被纳入到监察和考核行列。

  只怕仅仅保持廉洁已经不行了。

  还需要做出政绩。

  他们都是官场老油条,又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这等设计绝对不是李韬心血来潮?看書喇

  本来他们以为大唐官场要变天了。

  现在才赫然发现,他是要彻头彻尾地重塑吏治!

  对,重塑!

  让外强内也强。

  为对战九国做准备。

  任谁也无法否认,单就这等气魄便有霸主之姿。

  可惜他们要么站错了队,要么卷入贪腐行贿,是别想在这滔天的浪潮中击水扬帆了。

  见魏征迟迟没反应,曹正淳轻咳提醒道:“魏大人,快谢恩啊!”

  魏征缓了过来,双眼发红道:“臣斗胆一问,臣本是东宫旧人,陛下为何对臣如此信任?”

  “因为你心中有社稷,望你莫要置气,今后当多多谏言才是。”

  李韬郑重其事地回复,绝口不提败国风向标一事。

  朝堂没个抬杠的多没意思。

  他打算和魏征杠到底了。

  魏征声如金钟,一字一顿道:“臣一定肝脑涂地以报陛下!”

  “别急,还有呢。”

  李韬勾起嘴角道:“传旨,撤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设内阁,助朕处理政务。张居正、和珅、严嵩、魏征、李道宗、诸葛亮乃朕之肱骨,皆入内阁,以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在这大争之世,势必要加强皇权。

  朱元璋已经撤了宰相,亲力亲为。

  不过每天大量的奏章和繁复的国事,很快就会让他吃不消的。

  他估计会设置殿阁大学作为侍从顾问,帮忙处理。

  而历史上,内阁是朱棣登基后,经过数位帝王才成型的。

  李韬这相当于是抢个先,拿他们老朱家搞出来的东西,对付老朱家。

  身为一个励精图治的帝王,他是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想当个甩手皇帝的……

  “内阁,此乃巨变也!”

  也不知道是谁按捺不住嚷嚷了一句,百官又沸腾了。

  可贪腐在身的他们已经失去了发言权。

  只能看着魏征,羡慕得两眼冒光。

  这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魏征明明也站错了阵营,如今却执掌权力极大的都察院,而且还变成了内阁六大臣之一。

  已经变成了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

  李韬赶时间,继续道:“张居正、和珅、魏征,朕任你们三人为钦差,主办官员贪污行贿一案,贪污不止,行贿不绝,此案不结,你们不要让朕失望。”

  三人齐声道:“臣等遵旨!”

  魏征忍不住道:“陛下,水至清则无鱼,既有京察和外察,对于一些颇有瑕疵之人,可给将功补过的机会。”

  李韬笑道:“这个你们看着办,朕若是无官可用,也会算到你们头上。”

  说到这,他又看向严嵩:“严爱卿,礼部主管科举,十天后准时开考。今年除了增加武举外,还要增加殿试,朕会亲自出题考他们。”

  严嵩刚要领旨,李韬已经起身走人了。

  曹正淳连忙道:“退朝!”

  百官相顾无言。

  内阁六大臣瞬间忙成了狗。

  办案、督查和考核百官、科举……

  这一桩桩的全是大事啊!

  哪一件都够他们爆肝的!

  张居正看向几位同僚道:“对于贪污行贿案,诸位有何看法?”看書溂

  诸葛亮轻摇羽扇道:“先从京官开始,宜速决!”

  魏征点头道:“正合我意。”

  和珅扫了眼进退失据的文臣武将,大声道:“诸位大人,请留步,配合内阁办案。”

  从上往下查的思路肯定没错。

  只是京官那么多。

  又是在京畿重地。

  不宜拖延。

  他们最近估计要住在衙门了。

  可内阁的衙门在哪?

  陛下走得太快了。

  这些具体事宜,他们都没有来得及询问。

  就在这时,曹正淳带着一众东厂番子返回道:“六位大人,陛下有旨,今日就在太极宫开衙办案,特派本厂公前来协助!”

  “太极宫?”

  魏征哭笑不得:“那不是扰了太上皇清静吗?”

  “咳咳!”

  曹正淳重重地咳嗽了两声道:“陛下说了,有太上皇在侧,万一他不在,你们遇事不决可问太上皇。”

  六人愣了一下,不再多言。

  时间紧迫。

  先把百官审一遍再说。

  在和珅那名册上的,下狱治罪在所难免。

  眼下最关键的是揪出那些潜藏之人。

  都没用他们多说什么,曹正淳直接把前来参加早朝的百官都给带到了太极宫。

  正在龙榻上辛勤耕耘的李渊,听到外边嘈杂得像是菜市似的,那股子冲劲顿时一泻千里。

  他大怒道:“来人呢,宫中何事?怎会如此喧哗?”

  一个守在门口的公公道:“启禀太上皇,是内阁在审百官。”

  “什么内阁?朕怎么从未听说过?”

  “陛下今天早朝之上才设的。和大人奉旨贪污了六百多万贯。”

  “奉旨贪污?六百多万贯?”

  李渊终于不瘫着了。

  他迅速穿上龙袍,走到门外,指向隔壁宫殿道:“这是那小子的意思?”

  宦官哭笑不得:“陛下说……说……”

  “说什么?”

  “说太上皇太忙了,可以再忙点,这样反而能延年益寿!”

  “这个浑小子!”

  李渊立即攥起拳头道:“他是见不得朕过几天清闲日子,想要闹腾朕,自个儿忙得鸡不附体呢。走,找他去!”

  宦官两眼圆睁,从他的这番话语中发现了难以启齿的错误,没敢提。

  知孙莫若爷。

  尽管他也不清楚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但太上皇犯下的这错误肯定是正确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