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紫色> 第三十九章 唏嘘喜庆(1)

第三十九章 唏嘘喜庆(1)

  深圳是个移民城市,每每到了过年的时候,这里大部分人都会回老家去过年,所以,在这段时间里去高档酒店预订房间不是啥大的问题。按理说,老米一家回了法国,他的那套别墅完全可以拿来用。可是李凡在综合考虑后还是去包了一家五星级酒店的所有豪华套间,因为这个酒店是自立集团旗下的,说来说去,李凡现在玩的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把戏。对此,李涌懒得管,反正他们一家到深圳是不需要去住酒店的,即便是带上老父亲和后妈都不成问题。

  本来李江是不想像去年那样的折腾,就想在K城过个安静的年,而且还跟老孙头说好了,结果,硬是被孙子给忽悠的不得不来深圳。老孙头一开始还嘲弄他,可后来听女儿说是失散了80多年的亲戚连上了,于是,他不说老李头了,自己还特别的打电话给孙眉的父亲,提出了“寻根”的想法,把个孙江南给逗的稀里哗啦,最后,总算是商定两家在K城过年,反正K城那边的房子都空了。

  李江带着老伴是腊月二十九下午到的,正好与钱家和林家错开了半天的时间。来接李江的自然是李凡了,这个时候找不到别人了。李丽和邓义辉正和他们的“亲家”在海上飘着呢,为此!王老师可是狠狠的在电话里把李丽给数落了一顿。李丽却是混不吝的无所谓,还大言不惭的对老妈说,“水是往下流的,我现在把小丽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其他的都得让道!”弄的王老师哭笑不得。

  李江听说是母亲那边的亲戚,这个心情可就复杂了。他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小时候也是亲耳听母亲说起过外婆家的悲惨,就是妈妈和姥爷姥姥的全家照片,李江到现在也是保留着,那是他离开父母的时候带走的几张照片之一。

  说起过去的事情,李江想不唏嘘都不可能。他离开父母的时候刚刚上小学二年级,小的时候他没地方去埋怨,长大了更是无法埋怨,在他的那个年代里,他能够做到的就是从开始的混沌慢慢的琢磨出后来的清楚。当他得知父母全都去世并送回李家寨的时候,本来已经淡忘的一切就都回来了。在儿子和老伴的帮助下,李江足足用了二年的时间才算是把心情平复下来。可是,今年,这又来这样一出?

  李江有照片,难道说钱宸就没有吗?一样有,不过钱宸没有李江手上的“全家福”,那是鬼子侵华战争前一年的春节,钱家全家在南京拍的最后一张全家福。全家福上没有出嫁的两个姑姑,却是有二个伯伯钱冀和钱巽以及他们的两个小孩子。而李江的母亲钱屸和钱宸的爷爷钱翼是分站在两边的。南京大屠杀以后,照片上活下来的只有钱屸和最小的儿子钱翼(参加新四军后改名彭兴),钱翼去世的时候,钱博平的父亲钱宸还没有出世,只是在家里看到过爷爷的照片而已。

  从机场回来李江都不愿意休息,直接就要去见自己表弟儿子一家,谁也拗不过他。于是,李凡搀扶着爷爷来到了钱家住的宾馆,而王老师要留下来清理房间。

  在宾馆的大厅里,钱博平已经等在那里。按说,李江是长辈,钱宸应该出来接。可是李凡却是告诉钱博平,“万不可叫你父亲在大堂里接,万一他们激动了咋办?”于是,钱博平替代父亲出迎,看着钱博平的面胧,李江觉得与自己的母亲还是有相似的地方,不过老爷子也没说什么,然后一行人直接就上了电梯。

  在豪华套间楼层的电梯门口,钱宸手里拿着爷爷和父亲的照片等在那里。电梯门打开了,钱宸一眼就认出了李江,喑哑着嗓子叫了一声“表叔”,跟着就泣不成声了。李江没有看钱宸,抓过钱宸手上的照片,只看了一眼,也是老泪纵横。

  李江长的像母亲,个子也像,基本上没有继承多少父亲的外形。都说外甥像舅,这个说法还真不是假的,李江太像去世前的钱翼了,都是一样的脸型,眉眼口型甚至鼻子都很像。而钱宸的父亲钱镔也是很像父亲,可以说,钱宸看到了李江仿佛就看到了去世的爷爷和父亲,已经不需要再多做说明他就认了。

  钱宸的爷爷是李江的亲舅舅,钱宸的父亲与李江是姑舅老表,这个关系实际上一点都不远。从李江手上拿过钱家唯一的一张全家福照片,钱宸总算是看到了死在南京大屠杀中的几个人了,对钱宸来说,除了他爷爷以外都是第一次看到。

  李江手上这张全家福是钱屸送儿子回大陆的时候给李江的,而李久的一些照片则是后来去李家寨祭祖的时候,嘎子那边转过来的。以李久夫妇当时的身份,他们平时真的是很少拍照片的,有的就是与陈纳德、多恩在机场的照片,还有一张是李久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标准照。李久在海外的晚年都没有拍过什么照片,可以说低调到了极致,其中有一张是李久与钱屸抱着李江在香港拍摄的街边照,据说也是嘎子通过内部关系才搞到手的。看着李江小时候的照片,钱宸又哭了,他拿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两个人的表情和外形实在是太像了。

  “现在可以解密了,我的母亲,你的姑奶奶是30年代初的地下革命者,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加入了组织,他与我父亲的认识……嘿嘿,太传奇了,如果不是嘎子大哥给我留下了一些资料,我是真的想不明白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早已经经过了撕心裂肺的感慨,李江反而心情比钱宸平静许多。他一边喝茶一边讲述了南京大屠杀前后的故事,讲了自己的父亲当时是如何带着一群溃兵逃出生天,讲述父亲如何陪着母亲千里走单骑去了根据地,讲述了父母在璋德县三年多的抗日斗争,讲述了被组织派遣去了云南潜伏下来,讲述了为了革命最后不得不流落到海外……这一通讲,足足讲了五个多小时,就连晚饭都是叫餐厅送上来,老爷子只吃了一个花卷喝了口茶,然后就继续讲。

  “我是出生在昆明的,我的名字还是与我们家有莫逆之交的段家老爷子给我起的,因为我出生那一天正好是我父亲从滇西救回来350多个溃兵渡过怒江,而他自己带着几个人在怒江西岸继续跟鬼子纠缠。当时,许多人都说父亲是舍身成仁了,可是熟悉父亲本事的母亲听后哈哈大笑,说父亲逃命的本事一流。结果,父亲毫发无伤的回来了,成为当年的一个奇迹。再后来就进了滇军当了团长……后来又带着滇军独立团继续打鬼子,打的都是神仙仗,而你的姑奶奶则是在昆明那边开工厂支援前线,你们想象不到,我小时候说的可是一口湖南腔,因为带我的是湖南老婆婆,她们都是在五十年代去世的,说起来都是经历过无数风雨的人。”

  许多故事李凡都没有听过,听爷爷讲起来也是格外的“过瘾”,钱博平和林瑶更是听的入神,而钱宸和林家全他们听的更是一会儿紧张的使劲捏着拳头,一会儿眉开眼笑的,说起两个独立团的熟人来,李江记得的不少,真正见过的不多,而活着的几乎没有一个了。而这些人的后代现在在哪里?李江也说不上来,能够在冥冥之中找到母系那边的亲戚,李江觉得上苍已经很给面子了。

  最后,是李凡强烈的终止了爷爷的“絮叨”,干脆也不回家了,就在这一层又开了一个套间,然后,亲自给爷爷吃了药,还把奶奶也接过来照顾爷爷。

  那边,钱宸一家不得了啦,钱宸拿着照片翻来覆去的看,一边看一边流泪,还絮絮叨叨的对父亲说,对爷爷说,这有些乱套。吓的钱博平向李凡求救。

  “大伯,请你们来可不是要这个结果的,大家是亲戚,我爷爷说点没啥,可您别太往心里去啊,历史无法重来,可是历史能够续写啊,咱们把钱李两家的历史好好的续写下去不就得了?我爸爸由于位置比较特殊,他得明天才能来,等他来了,叫他给您好好看看……哦,对了,表哥已经把您的那块地的事情告诉我了,我这里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了,咱们年后就搞,保证没有问题!”

  李凡这看似随便说的,可这还真就打动了钱宸,钱宸立即从对过去的唏嘘里挣脱出来,盯着李凡使劲看,似乎要鉴定李凡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您别那么看我,好像我蒙您似的。表哥说,你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那个叠梁拱桥的设计和施工问题对不对?其实,那不是啥问题,原理很简单的,而你们将要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地块的开发必须遵循‘新修如旧’的原则,如何把地块的潜力最大的发掘出来,否则,干了半天你是替人家做嫁衣了,那就不划算了。”

  钱宸想了想,干脆从自己的行李里拿出了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了自己那块地的资料,“你看看,这样大的地皮,我们怎么弄?我预计的纯利润差不多是2个多亿,林大哥认为还不错,能够在这样的小地方赚2个亿,我认为就差不多了。”

  李凡拿过那个规划草图,又看了看规划局给的条条框框,然后扮鬼扮神的仰头默算了一会,随后睁开眼睛看着钱宸,“您的账算错了!至少要翻一倍。”

  “怎么会有那么多?那里是个小地方,地价便宜的很,房价也卖不起价啊!”

  “你们计算的是依据是建筑的形式和楼层的限制,这一点,你们算的不错,可是,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在这个传统的古镇上,最著名的一个特点不是这里的山水也不是这里的木桥,而是这里的特殊地理位置。解放后,由于河面上的木桥迟迟没有修复,后来修建了水泥桥,加上特殊的历史原因,使这里原来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被现在的县城取代了。是不是这样?”李凡认真的问道。

  钱宸是个外来户,对这些还真是不怎么清楚,于是又把自己的大哥林家全给叫了过来,两个管家婆也懒得跟这对兄弟念叨了,因为妹妹已经发现,这李家的小少爷已经成功的把自己老头子的兴趣给转移了,干脆,两姐妹住一套房里去了,扔下俩兄弟在这里跟李少爷去掰扯吧。而林瑶在听了故事后,兴奋了一阵子,可最近的疲劳还没有完全恢复,加上她现在也是见过大钱的了,对父辈还在为那三瓜俩枣伤脑筋毫无兴趣,回到母亲那边的套房就洗洗睡了。

  “李少爷说的没错,我小时候还记得那里是这一带粜米和桑蚕的集散地,后来,那里因为码头年久失修,加上公路的发展,逐步的衰落了。”林家全说道。

  “林伯伯,您别叫我啥少爷,您就叫我名字好了,要不您跟我爸爸妈妈一样叫我凡凡就行。我爸给我起这个名字就是让我不要去当什么纨绔子弟,不要去搞什么特殊,能做一个平凡的人最好。”李凡红着脸对林家全说道。

  “呵呵,好,那我就叫你凡凡好了,你爸爸来了也要叫我一声大哥呢!”

  林家全要比钱宸大了差不多十岁,年过三十才结婚,还好几年没孩子,现在已经快六十了。他是当地贫苦人家出身,打拼到现在算是有个快乐幸福的晚年,对公司的事情他基本上是不管,两家由于媳妇是姐妹,这关系铁的不行。

  “可是,就算是我们回复原来的码头和商铺,这个集散地恢复怕也是没有可能啊,粜米和桑蚕等都在县城里形成了市场,谁还会倒回去小镇上弄?”钱宸摇摇头,“我们在那里开发出来的最大可能就是旅游用的私人小旅馆,这是我们最大的潜在买家,所以,我的算计是以他们的购买力为基准的。”

  “集散地未必要恢复原来的品种吧,您仔细看看这周围,当地政府已经把小镇方圆五十里修建成了旅游风景区,这里有山有水,有农村,有小镇,围绕这周围的各种商户和旅游从业人员超过了15万人,试想一下,如果这块地新修如旧,改造成旅游纪念品,当地土特产,还有传统手工艺品等等的集散地和生产基地,那么你们这块地皮是不是在镇子里最具有竞争力的地方?这里的码头修葺一下并不难,也花不了多少钱,还可以把这里的河道疏通一下,使小镇到县城的通航水平大大的提高,游客可以乘船通过这条河游览百里画廊,那将是个什么样的商机?只要你们在通过审批以后捂盘半年,这里的房价就会翻跟斗,别人想发财可不是像您这样思考问题的,到时候可是形式推着你们走。”李凡娓娓的把话说透。

  钱宸听了李凡话,再次拿起平面图仔细的看起来,其实他是在动脑子。

  “如果要疏通河道,这增加的投资谁来出呢?”林家全是实在人,马上问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