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朕不是昏君> 二百四十六章 希望的曙光

二百四十六章 希望的曙光

  大唐同样有外戚之祸,但相比于大汉朝差多了,武则天的上位,其实是李治为了打压世家出现的意外。

  他没想到自己那么短命,明明武则天是他小妈,应该没他活的久的,谁料到人家愣是把他熬死了。

  而诸武之后的杨家,其实不算权利滔天,杨家只是宠臣,算不上权臣,就一个李林甫,杨国忠都得小心翼翼的奉承他。

  李林甫不是外戚,人家可是宗室,跟李隆基同一个李家的旁系子孙。

  杨家之后大唐再无显赫的外戚,开始了太监掌权时代,因此到了大宋朝,严防死守外戚外,还要盯紧太监队伍。

  宋朝是最奇葩的王朝,不仅没有外戚之祸,也没有太监专权,连皇族争位都没有。

  最有意思的是大宋的皇子们,好像一个个对皇位无欲无求似的,读书画画,喝酒作诗,就是不想当皇帝。

  宋徽宗退位当太上皇时,宋钦宗哭的那叫凄惨,不想当皇帝啊,可宋徽宗告诉他不当皇帝就是不孝,他只能哭哭啼啼的被人强行推上位。

  而后接下来的南宋,接连三位皇帝当了太上皇,早早的把皇位扔给儿子,自己跑去风花雪月去了。

  好像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是被手下强行逼造反一般,反正后来的大宋皇帝,有被强行穿龙袍的瘾,就是不想好好接过皇位。

  你说童贯不是太监吗,不错,他是太监,而且是北宋末六贼之一,但谁不知道童贯一生在军中的时间,比在皇宫中多的多。

  他从当小太监时,就跟着他太监干爹李实监军西北了,不然他哪来的军中威望,人家是真会打仗的。

  后世有人说他其实不会打仗,只是冒领将士们的军功罢了,说这话的人显然没看过宋史。

  一个为了战机稍纵即逝,敢把皇帝停止战争的圣旨藏起来,下令全军攻击的监军太监不会打仗,那才是笑话。

  而且让为了不让军心动摇,没把这事告诉别人,胜利后庆功宴时,大家才知道这事,这样敢作敢当的人有几个。

  要知道那时候他还不是权倾天下的六贼之一,这魄力别说一个太监,就是大将都做不到。

  说他专权其实是值得商榷的,西北将门种家、折家、杨家都对他尊敬有加,就连韩世忠那愣头青,也从未说过他坏话。

  可见他至少善待西军,才会得到人们普遍的尊敬,有证据说他是坏人的其实只有他谄媚君主,奉承宋徽宗。

  可他一个太监,不奉承皇帝难道还要当诤臣不成,多少没阉割的官员,挖空心思的讨好上官,何况他一个阉人。

  应该说童贯是生错了时间,遇上一个奇葩的皇帝,一个挖地道去私会妓女的皇帝,把政事扔给蔡京,武事丢给他,自己去高乐的皇帝。

  他就是个救火队长,哪里打仗去哪里,追完宋江追方腊,等到这些都灭了,他手里的军队也成了疲军。

  然后再让这没有时间歇息的军队去对付女真人,结果两场大败,把他的一世英名葬送光了。

  “老高记录”

  朱由校叫了一声高时明后开口道:“昭告天下,从今日起,宫中不许接受自行阉割之人,责令各州县检查路引,凡是此等人不许进京,严令内监,谁敢私自接收这等人,一律杀无赦!”看書溂

  高时明凛然记下,去找翰林院拟旨,消息传出后赢得群臣称赞,皇帝又干了一件大好事。

  这种事在民间之所以屡禁不止,除了百姓困苦不得不自残外,还有一条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内监那边控制不严。

  朱由校这道诏令下去,杀气腾腾的,直接斩断了入宫的可能,加上朝廷如今大力的扶持民生,这种事能被遏制住。

  对于百姓来说,能活下去又有几个人愿意去当太监,魏忠贤那样的狠人毕竟极少。

  接下来的天启十年,朱由校过的很逍遥,虽然还是天灾不断,但除了灾区外的所有地方,粮食都丰收。

  朝廷不仅没缺粮,反而有了点盈余,特别是辽东辽西,不愧是黑土地,一年只能种一季,产量却一点不比双季地区少。

  人家土豆种出来鸭蛋那么大,它这种出来的比拳头还大,一个半斤都不止,把人们的种植热情直接高涨起来。

  放下刀枪的女真人,发现种植庄稼就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去抢掠,东北因此掀起种地的热潮。

  连住在山林中的小部落,也闻风而动,一个个满脸堆笑的向汉人学习种地。

  辽东的蒙古人同样如是,放牧什么不存在的,租种土地全家能吃饱它不香吗,以前是不会,现在会了谁还放牧。

  除了草原上的人,由于受地理限制,土地贫瘠农耕收获不高,只能放牧外,几乎各地都开始了开荒种地。

  朱由校的土地公有制,这次显现出威力了,由于两京十三省的土地,还是大部分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收回。

  但新开荒的土地是不允许私人买卖的,租给百姓后朝廷收的是三成的赋税,而且前三年免税。

  因此大批的百姓,自愿迁居开荒地区,东北成了首选。

  当大批的百姓进入迁徙大军后,世家大族慌了,他们的土地没人种了。

  更慌的是西南一带的土司,治下的百姓开始不信任他们,朝廷治下的百姓能吃饱饭,他们不能呀。看書喇

  改土归流的声音高涨起来,不是朝廷逼他们的,而是百姓自发的倒逼土司们。

  朱由校这次只是冷眼旁观,不参与、不鼓动,只是下令各地官府保护好百姓,若是有富人强行逼迫百姓种他家的土地,一律严惩不贷。

  而西南那边则下令,凡是逃到朝廷治下的土司管辖百姓,全部接收后安置好他们,登记造册成为大明户籍的百姓。

  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顿时让民间出现了更大的迁徙浪潮,随着第一个降租的大户出现后,多米诺骨牌被推到了。

  “皇上,淞沪省徐家上书请求卖出手上的田地。”

  匆匆进来的陈子龙,掏出一份奏折呈上。

  朱由校看着他笑道:“卧子为了这事下了不少功夫吧?把你的好友劝动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英魂一铁甲
  2. [历史军事] 透视狂兵
  3. [历史军事]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华夏!
  4. [历史军事] 逆天狂妃
  5. [历史军事] 极品人渣:开局杀了武大郎
  6. [历史军事] 父子的穿越之旅
  7.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将
  8. [历史军事] 我在封建王朝造航母很合理吧?
  9. [历史军事] 超级英雄系列
  10. [历史军事] 逆天明末三十年
  11. [历史军事] 贞观悍婿
  12. [历史军事] 暴君的白月光是我
  13. [历史军事] 王爷王妃今天和离了吗?
  14. [历史军事] 明末之定都上海
  15. [历史军事] 许愿穿古:续命行医
  16.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17. [历史军事] 一代狂君
  18. [历史军事] 武直潘晶琏
  19. [历史军事]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20. [历史军事]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21. [历史军事] 抗日之幽灵
  22. [历史军事] 三国寻龙记
  23. [历史军事] 三国之西凉兵王
  24. [历史军事] 御极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