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朕不是昏君> 二百三十八章 廷议人选

二百三十八章 廷议人选

  “臣举荐原广宁巡抚孙传庭,出任总督!”

  刚刚就任军务院副院长的熊廷弼,在群臣通过成立安西省的决议后,马上出列奏道。

  大家有些惊奇的望着他,作为原蓟辽督师,卢象升跟他更久,怎地举荐后来才去辽东的孙传庭呢。

  孙传庭是收复广宁后,朝廷在辽西再设一位巡抚,他才以登莱兵备道的身份提拔上去的。

  卢象升原本就在辽东担任兵备道,升职为辽东巡抚,应该说跟熊廷弼接触更频繁。

  可再一想,有人一副恍然大悟,低声对身边的同僚说:“熊蛮子是楚人。”

  不少人马上心领神会,卢象升是南直隶的,楚党跟东林党仇深似海啊,当年楚党领袖当内阁首辅,可把东林党打压的。

  紧接着东林党做大,打压楚党、齐党、浙党,但最恨的还是楚党。

  当然有见识的人对这嗤之以鼻,谁不知道卢象升、孙传庭等人,包括熊廷弼都是皇帝的心腹,怎么可能内讧。

  但人心就是这么鬼蜮,自己不光明的人,最喜欢把别人也想的龌龊,东林一脉的人开始反对,力挺卢象升去安西省。

  孙传庭朋友少,也没多少同乡支持,就连同科的进士,跟他关系好的也没几个。

  这跟他的出身有关,他是山西人,原本应该是晋党才对,可问题是他是军户家庭出身,这身份一向被读书人看不上。

  这一来,朝堂上几乎一边倒的支持卢象升,没几个人为他说话。

  “官场啊,就不是正常人能干的活!”

  朱由校看着底下这一副官场现形图,无奈的感叹。

  今天这事不涉及忠奸对错,只是因为两人各自的出身,人们就天然有了远近亲疏的意味。

  这就是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本能驱使。

  朱由校看一眼张惟贤和徐希,两位国公会意的出列道:“臣(臣)附议熊副院长!”

  两位国公的下场,登时得到武将们的支持,特别是勋贵出身的,天然的站在张、徐二位一边,这又是一个出身决定的立场。

  双方争论起来,终于有了对手了,朱由校再次示意范景文,明白他的意思的范景文出列支持孙传庭。

  然后魏忠贤一看,马上蹦出来叫道:“臣支持孙大人!”

  满堂一下子没声了,大家愣住看着他,有人想要破口大骂,被身边明白的人一把拽住。

  “别闹,这货现在是朝臣,不是内监。”

  大家这才想起来,人家魏忠贤现在是正经的从三品官员,内政司的司长。

  只是他知道大家不喜欢他,一直没在朝堂上参与过议政,让大家选择性的忽略了罢了。

  朱由校看着他,眼里都露出笑意,转脸看向文官这边道:“政务院有何意见,还有一个巡抚的人选,卿等看何人出任更适合?”

  “对呀!怎么忘了还有一个巡抚呀。”

  大家这才想起来,自从督抚被固定为常设后,这个督指的是提督而不是总督。

  安西省要不是新设的,而且是边疆,也不会设总督,而是巡抚和提督各一位。

  现在这总督任命后,依然还是要提督和巡抚的,一个管政务,一个管军务,总督则是军政一把抓。

  “臣附议孙伯雅出任总督,并提议由南京吏部侍郎武之望出任巡抚。”

  袁可立今天这是第一次开口,一开口就支持了孙传庭,这下大家再无争议,明摆着这事已经内定了。

  再一听让武之望当巡抚,更是明白了皇帝的心思。

  安西省地处西北边陲,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代州镇武卫),武之望是陕西临潼人,两人都算西北人。

  朱由校却迟疑了,他跟两院暗中定下的只是总督人选,对于提督和巡抚,交由两院自己再斟酌。

  但确实给了建议,原则上用西北人更好,毕竟青海、新疆气候,南方人去那真不适应。

  若是太平时间可以,担任地方官的人有时间调整适应,可现在那里是刚平定和还未收复的地区,以上任就要投入工作,自然西北人更好。

  “恩师考虑过武卿年纪否?朕没记错的话,他已经七十七岁了啊!”

  历史上武之望就是今年死的,终年七十七岁,不过他是因为固原兵变自杀的,不然应该还能活几年。

  可毕竟这年龄,按照朝廷新的规定,是可以告老还乡享受待遇的。

  袁可立微微一笑,点头道:“皇上体恤臣下,不过臣跟武叔卿是同年,时常书信往来,知道他的身体还硬朗,更有拳拳之心,不用顾虑年纪。”

  孙承宗也笑道:“武叔卿年少时身体羸弱,因而醉心医术,考上进士时已是关中名医,对养生、治病极有心得,皇上不用挂念。”

  他两这番话引起不少朝臣附和,朱由校这才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中医名书《济阳纲目》《济阴纲目》都是出自武之望之手。

  这老头不仅是关中鸿儒,还是当世名医,难怪身体健康,这年纪了还奋斗在第一线。

  “既如此,朕同意由武卿出任巡抚,众卿有不同意见的吗?”

  朱由校从善如流的问道,大家互相看了看,纷纷选择支持,随即盯着提督之位该由谁担任。

  轮到张惟贤了,老国公站出来拱手道:“臣建议安西省提督一职暂时搁置,等此战结束后论功行赏,由此战功臣中一位出任。”

  “咦!这主意好啊。”

  “对对,此战若是大胜,其功臣必定名震西陲,更能震慑住西域。”

  支持的人纷纷说起好处,但担忧的人反对道:“各位别忘了,此战女真骑兵去了六千多,领兵的又是多尔衮,而且他早早就扑向哈密去了。”

  “这……”

  “应该不会吧,不说陕西总督麾下的大将,就说这次援军总指挥是曹文诏呀,还有虎大威可是立了头功的。”

  窃窃私语声汇集成嘈杂声,不少人眼神闪烁的望向皇太极,这家伙眼观鼻鼻观心,好像跟他没关系似的,可老实了。

  自从进了政务院,皇太极就规矩的不行,除了在本院参与讨论外,在朝堂上都是一言不发的。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星汉灿烂:盛世风华
  2. [历史军事] 英魂一铁甲
  3. [历史军事] 透视狂兵
  4. [历史军事]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华夏!
  5. [历史军事] 逆天狂妃
  6. [历史军事] 极品人渣:开局杀了武大郎
  7. [历史军事] 父子的穿越之旅
  8. [历史军事] 大唐第一将
  9. [历史军事] 我在封建王朝造航母很合理吧?
  10. [历史军事] 超级英雄系列
  11. [历史军事] 逆天明末三十年
  12. [历史军事] 贞观悍婿
  13. [历史军事] 暴君的白月光是我
  14. [历史军事] 王爷王妃今天和离了吗?
  15. [历史军事] 明末之定都上海
  16. [历史军事] 许愿穿古:续命行医
  17.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18. [历史军事] 一代狂君
  19. [历史军事] 武直潘晶琏
  20. [历史军事]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21. [历史军事]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22. [历史军事] 抗日之幽灵
  23. [历史军事] 三国寻龙记
  24. [历史军事] 三国之西凉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