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朕不是昏君> 一百二十章 君臣对话(终)

一百二十章 君臣对话(终)

  “礼卿究竟意欲何为?”

  这下连孙承宗都撑不住了,袁可立目视他平静道:“文武分立,互相制约,君为主臣为辅、大权归于皇上。”

  “那若是后世君主不堪呢?”

  周朝瑞问出这话,这问题当初袁可立也问过朱由校,但没找到好办法。

  如今他再问这问题,朱由校开口道:“皇子十六岁,下到基层体验民生,皇族不得过问,若先皇早逝,未成年皇子登基,设三公摄政到成年再归政。”

  “三公摄政!”

  好几个人惊叫起来,周朝瑞马上紧盯一句道:“何人可为三公?”

  朱由校毫不迟疑的回答:“文臣、武臣、皇族各一,分别由文武最高衙门推荐,皇族由宗人府推荐,礼部不在插手宗人府之事,宗人令必须由亲王担任。”

  这一点朱由校要强调,明朝的宗人府是个大笑话,明明是管理皇族的部门,竟然先是勋贵掌管,后来索性交给礼部管理。

  等于皇族竟然无权过问自己宗族的权利,这跟亲王必须离京的制度有关,按道理宗人令必须是亲王,但不能呆在京城,如何管理宗人府。

  因此明朝的皇族继承爵位时,竟然要讨好礼部官员,否则人家会卡住你,继承爵位的金册不给你。

  讨好礼部给他们送礼,这对亲王郡王来说还没什么,毕竟王爵财产多送得起。

  可那些庶支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要是家里没钱,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还继承不了父辈的爵位。

  没有朝廷颁发的继承爵位证明,就无法从朝廷领到每年的俸禄,因此明朝的皇族有许多生活困苦,过的比百姓还惨。

  朱由校趁现在这机会,把这事摆出来,狠狠的喷了礼部尚书一顿,并质问道:“刘大人一代大儒,上任礼部尚书半年了,难道没发现这事吗?你不是最讲礼仪的吗?手下如此虐待皇族,是何种礼仪?这不是孔圣人教的吧?”

  刘宗周气的胡子乱摇,但只好请罪道:“此事臣一定查到底,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他是真委屈啊,刚刚上任半年,看起来不短时间了,可他真没注意到这事,再说这种事已经是惯例了,又没人举报,谁没事去翻旧账去。

  如今被皇帝质疑礼部不知礼仪,竟然都违背圣人教诲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回不狠狠的惩治一番,如何挽回声誉。

  袁可立见他受窘,忙转移话题道:“臣提议分设文武最高部门,解散内阁,全面改制大明的制度。”

  已经说了这么久了,大家已然有准备了,听他说出这话不在惊愕,只是看向皇帝,等他表态后再说其他的。

  朱由校沉吟一下道:“朕想过此事,有个构想大家参详一下吧。”

  “诺!”

  这次大家是整齐划一的应诺,然后安静的看着他。

  “成立政务院和军务院,各设主官一员为正一品,佐贰官两名为从一品,下辖八名正二品从二品参谋,改六部为八部,增设农部和商部,专门负责农事和商务,撤销各地镇守府,地方上全面推行提督巡抚文武分治,互相监督,但不得插手对方的职权。总督军政一把抓,但不作为常设,任期为三年,三年无法改善地方调离后降级使用……”

  终于说完了,朱由校看着好几个起先就欲言又止的人道:“朕知道你们想反对什么,是商部对吧?君子不言利,士农工商、商人最贱,岂能登大雅之堂对吧?但朕要问你们,无商则财货不通,大明这些年为何危机四起,根本原因正是财政问题,先皇为何要设镇守府,因为商税收不上来,朝廷又都是君子,户部没钱,赈灾、军饷、治理河道,甚至大家的俸禄,每年有多少是内库给的钱?朝廷变成要皇帝养着这正常吗?”

  大家沉默了半晌,刘宗周迟疑道:“皇上成立商部,可想过无人愿意去那任职?”

  朱由校点点头,这事他早想过,大明朝的士大夫背地里几乎人人做买卖,但要他们站出来表明商人身份,比杀了他们还让他们难受。

  这不是官位和钱财可以消弭的,那些后世的人自以为是,觉的穿越了就能改变这些,那完全是笑话。

  几千年的传统你说变就变啊,没有百年的耻辱,你当后世那场巨变会被人接受。

  这是思想上的事,欧洲的文艺复兴花了多少年才改变了思想,说是十五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其实在中世纪的十三世纪,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整整三百年,才让人们观念改变,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

  “商部官员可以由皇族担任,若有士子愿意加入优先录取,也可以从商人中挑选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担任,都察院和锦衣卫都可以监督他们。”

  “锦衣卫!皇上不觉的要改制,锦衣卫也应当纳入改制范围吗?”

  刘宗周、周朝瑞、李宗延,甚至徐光启都站出来问道。

  朱由校点点头道:“锦衣卫是要改变,但不会撤销,朕很早就想过这事,但眼下吏治贪腐太严重,说句明白话,朕不相信都察院和刑部、大理寺没有官员参与其中,因此厂卫必须先留着。”

  诸臣脸色一僵,皇帝连都察院都不相信了,可见大明的吏治腐败,已经让皇帝深恶痛绝。

  前年抓晋商揪出一大批官员,去年清丈田亩又抓了一批各省官员,现在大明官场许多都是年轻人越级提拔。

  天启二年、天启五年,以及去年的恩科进士,这三科的人算是赶上好时机,根本没有待选,全部都被任了实职。

  甚至现在都已经在准备后年的进士科,为的就是青黄不接,赶紧有人顶上去。

  一场君臣辩论到对话,一直持续到傍晚才结束,六部九卿的大佬们一个个疲惫的走出皇宫。

  底下人都在惊奇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早朝过后这些大佬都进宫到现在才出来。

  而朱由校此时并没得休息,这些大臣走后,他就召见英国公张惟贤,君臣两密议到入夜后张惟贤才回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王爷王妃今天和离了吗?
  2. [历史军事] 明末之定都上海
  3. [历史军事] 许愿穿古:续命行医
  4. [历史军事]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5. [历史军事] 一代狂君
  6. [历史军事] 武直潘晶琏
  7. [历史军事] 我的大唐我的农场
  8. [历史军事] 大唐:求求你,当个驸马吧
  9. [历史军事] 抗日之幽灵
  10. [历史军事] 三国寻龙记
  11. [历史军事] 三国之西凉兵王
  12. [历史军事] 御极大明
  13. [历史军事] 亚历山大四世
  14. [历史军事] 病娇邪王的废柴毒妃
  15. [历史军事] 凤凰斗:丑后倾城
  16. [历史军事] 王的女人谁敢动
  17.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被骗婚,反手娶晋阳
  18. [历史军事]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19. [历史军事] 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
  20. [历史军事] 大秦国运:开局选择秦始皇
  21. [历史军事] 极品皇太子
  22. [历史军事] 我爹绝不可能是李二
  23. [历史军事] 鬼手医仙:殿下,求放过
  24. [历史军事] 抗日之铁血狂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