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明朝大昏君> 第437章 铁面御史

第437章 铁面御史

  “朝廷为什么不在山东推行呢?”

  “何佥宪,其实就一个原因。那就是缺人。”

  “缺人?”

  “是,缺人。”

  李默很严肃的道:“朝廷虽然成立了土地部、税务总司,但还是缺人。这要是没有准备好,就丈量土地,推广一条鞭法,那么一定会出现混乱,到时候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何佥宪可以想一想,若是上面想要更多的土地数据,那么地方官府就可以给你弄出莫须有的土地数据,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政绩。如果上面不是太严厉,下面的地方官府就会糊弄你,敷衍你。我在庄田清吏司的时候,参加过一些庄田清查。有些人为了躲避清查,他们用大顷冒充市顷,大亩冒充市亩。也有一些官员急于求成,故意夸大土地数据,以此来给自己增光。可是这样虚假的数据,会直接影响朝廷的税收政策。因此想要丈量土地、推广一条鞭法,朝廷需要大量有能力、有操守、有经验的官员。”

  李默之前一直在户部,后来调到了吏部。

  因此对于土地的情况,官员的情况,还是非常熟悉的。

  何渊连连点头。

  没想到李默这个只有三十六岁,入仕不过十年的年轻官员,还真的非常有能力。何渊虽然年纪比李默大,但毕竟只是在光禄寺待过,并没有实际处理过这些事情。

  所以还真是不太懂。

  现在听李默介绍,何渊才有些明白。

  改革不容易。

  因为任何改革,都需要大量合格的改革派官员。而改革派官员的培养,并不是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北宋最著名的王安石改革,失败的一大原因就是改革派官员的良莠不齐上。

  王安石多年隐居在家中,后面入京主持改革的时候,手中并没有多少人。结果支持王安石改革的改革派官员,除了少部分是真的支持改革,是有政治理想的官员。其他的都是墙头草,是想要借着王安石改革的机会升官。这样的官员进入了王安石阵营当中,让王安石派系的官员是良莠不齐,反而导致王安石改革出现更多的问题。

  张居正改革又何尝不是如此。

  张居正靠着自己的权力,以及出色的能力,铁腕推行了自己的改革。但从结果来看,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一个就是没有足够出色的官员支持张居正。反而是下面的那些官员,畏惧张居正的权力,而且为了得到张居正的提携,就开始做假账,瞎报数据。张居正看重土地,他们就捏造土地数据,就是为了得到张居正的器重。

  但这样怎么可以。

  土地多了,朝廷要的税收也要多了。可是你本来没有那么多土地,硬是报了假账。收税的时候,只能是盘剥地方。

  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培养足够支持自己的政治力量,结果没有接班人。万历要废除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朝野上下竟然没有几个人愿意站出来。反而是之前很多支持张居正改革的官员,都跳出来指责张居正改革不好。

  说来说去,这都是因为人的原因。

  “土地部和税务总司,其实算起来是一体的。清查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就是土地部和税务总司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不过反对声音也不小。因此朝廷目前是一个省一个省的推行,是要慢慢的等官员储备足够。当然这些大部分都是我自己琢磨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皇上少年登基,却毫无急躁之心,实在是难得的明主,历史上少见的明君。”

  何渊忍不住吹捧一下朱厚熜。

  任何一个皇帝登基,都不可能说我登记之后要当一个混吃等死的昏君。相反所有的皇帝,刚刚登基都是踌躇满志。但最后的结果却不一样。

  因为有些皇帝登基之后,急于完成一些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可正是因为皇帝太急躁,结果是推行的政策越做越差,然后自己失去信心,最后就真的成为了昏君。而朱厚熜少年登基,十四五岁是属于最冲动的年龄。可是朱厚熜这十年该果断的地方很果断,但该需要耐心的时候很有耐心。

  不疾不徐,明君所为。

  “皇上圣明。”

  李默也是抱拳,对着京城那边弯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不过按照李铨曹的意思,朝廷是在慢慢的培养这方面人才。那就是要等河南、浙江、湖广等地有经验的官员成长起来,然后才会轮到其他省份了?”

  “当然。浙江那边的常伦已经是到了南直隶,正在核查南直隶的土地。桂副总司长则是从河南调到了辽东,而土地部史侍郎先是去了辽东,现在去了四川,正在核查四川的土地。听闻陈九畴在山西也是在清查卫所屯田。我估计按照现在的情况下去,最多再有十年,全国都能够进行土地丈量。”

  “还是太慢了。”

  何渊摇头。

  惋惜的道:“一年如果少了三百万石的税收,十年过去就是少了三千万石。朝廷如果能有三千万石,那么用这些税收,能做多少事情。”

  “没办法。土地问题敏感,税收涉及每个人。稍微不慎,就会出现大问题。再说山东离京城这么近,若是出现任何问题,京畿轰动,谁能不担心。”

  “李铨曹,你就没什么想法?”

  “我?”

  “是啊。李铨曹,我知道你是户部庄田清吏司出来的。‘一条鞭法’也是桂副总司长(桂萼)率先提出来,在庄田收税当中推行的。难道你就不想积累更多这方面的经验?未来一旦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你有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数据,不是能够更好的制定政策?我听闻对于一条鞭法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人支持,有些人反对,就是因为各地情况不一样。李铨曹未来是做大事情的,多在地方看看,多在地方积累经验,不是对你更好?”

  李默这个时候稍微有一些明白何渊的意思。

  因此试探性的道:“何佥宪的意思是,让我来山东,推行一条鞭法?”

  “李铨曹,你在户部是庄田清吏司郎中,现在是吏部考功司郎中,资历已经足够。可是想要从正五品郎中,在京官当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不是很容易。特别是朝廷对于小九卿有了大改革之后,正五品以上,而且附和李铨曹资历的位置,真的不好找。京官位置历来都是非常稀缺的。不过只要离开京城,在地方的话,适合你的位置太多了。你在郎中位置上已经好几年时间,如果来到地方最少官升二级,甚至是官升三四级也是有可能的。”

  “离开京城?”

  李默犹豫。

  京官比地方官好,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因为京官和皇帝、朝廷重臣近,可以拿到第一手消息。李默目前在朝廷,虽然升官不容易,但在朝廷的位置也是稳定的。李默能力很强,朝廷不少重臣都欣赏李默。因此只要满足年限,虽然不容易,但还是能升官。但到了地方情况就会变得很复杂。

  “李铨曹,你难道就没有发现,相比起一直在京城的官员,皇上更喜欢有过地方经验的官员。现在的朝廷当中,礼部张尚书(张璁)、兵部汪尚书(汪鋐)、吏部高尚书(高友玑)、都察院李都御史(李承勋)、土地部彭尚书(彭泽)、税务总司姚总司长(姚镆)、市舶总司林总司长(林富),都是在地方当官,而且政绩显赫的官员。按照皇上的喜好,以后越来越多的朝廷重臣都会是从出色的地方官员当中选择。或者是出色的官员,都会放到地方锻炼,然后调回京城。这才是未来升官的路径。”

  “何佥宪,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极力让我来山东?”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