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第四百二十二章 左光斗站队的原因(还有一章!!)

第四百二十二章 左光斗站队的原因(还有一章!!)

  “定国,来来来,给老夫好好讲一讲辽东大捷的来龙去脉!”

  徐府后院。

  徐光启已经拉着李元入席。

  今日徐府晚宴,徐光启只请了李元和孙元化两人,加上徐骥作陪,算四个人。

  一来李元刚刚进京,但是朝中局面此时已经是暗礁遍布,稍不注意便有倾覆之危,所以徐光启今日想为李元详解一番朝中局面,为明日面圣做准备。

  二来就是想要知道辽东大捷,明军是如何一步步的将皇太极的数万建州大军送进深渊。

  徐光启虽是文官,但是对于大明朝的军事形势向来忧心不已,本来以为辽东局势已经败坏殆尽,没想到李元的横空出世,直接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逆转了整个辽东的败坏局面。

  坐在徐光启身边,李元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一代老臣的拳拳之心,想为大明朝做些事情。

  “老师,实话实说,学生筹谋之功微末,能大胜建奴,主要功劳有二。”李元面带微笑,语气不急不缓。

  “哦?敢问哪两点?”听李元这么一说,孙元化也来了兴趣,开口问道。

  “第一,兵势如水,而主动权在我,”李元二十余岁的年纪却已经是当世名帅的气度,面对徐光启三人,侃侃道:“辽东大地,寒冬腊月,并无余粮,建州为何要急于与我对决?因为再不打,建州内部就要分裂,人心就要散掉,没有粮食吃,任你是天兵降世,也无能为力,我想与你打,东州堡,鸦鹘关,奉集堡,随侍等候!”看書喇

  “我不想与你兵锋相见,三处堡垒犄角之势,你皇太极敢来,就要剥层皮,没有绝对的把握,建州已经损伤不起了。”

  “故而主动权在我!”李元握了我拳头,脸上带着一丝自信。

  “说起来颇为容易,”孙元化摇摇头:“但是成事的,最终只有定国一人而已。”

  “阳明先生曾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不知。”一旁的徐骥也感叹:“知道和做到,中间隔着的,也许就是不断试错、纠正、完善,但是鲜有人能坚持到最后。”

  “嗯,”徐光启点了点头,继续道:“那第二点呢?”

  “第二点,”李元咧嘴一笑:“皇太极初登汗位,威望不稳,所以只能靠强权聚拢人心,但是其他旗主皆视旗下兵卒为私产,可会轻易将其交予皇太极?更不要说在战场上的损耗了,因此,一旦遇到攻坚战等会造成巨大伤亡的战役,建州的战斗意志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快速的消退,只要守住最多三波攻击,建州必退。”

  “所以建州努尔哈赤一死,便是空有躯壳,实际是聚沙成塔,一碰就碎,”孙元化听完,还帮助李元总结了一下。

  “师兄所言极是。”

  “定国风轻云淡,但是战场实际各种艰险,想必也不足为吾等道了,”徐光启明白,战场之事哪里会如此容易,局势瞬息万变,没有远超常人的判断力,意志力和决断力,都不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运气只能靠一时,无法靠一世。

  “此杯酒,敬定国一战定乾坤!!”徐光启举杯,向着李元祝贺。

  一旁的孙元化和徐骥也同样满了酒盅。

  面对三人恭贺,李元也是来者不拒,三杯酒皆是一饮而尽。

  酒杯稍停,还未吃两口菜。

  李元也主动端起酒杯:“此战中,师傅和师兄提供的火器也是获胜关键,在最后,具有胜负手的作用,定国也同样敬老师,再敬师兄!”

  ......

  同门师徒,一坛女儿红老窖下来,皆是心满意足,酒不醉人人自醉。

  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晚宴结束,徐光启也在徐骥的搀扶下缓缓起身。

  “定国,随老夫来书房一趟!初阳与徐骥两人不必跟来了。”

  “是,老师,”孙元化低头回应了徐光启,回头便轻声对李元道:去吧,事关朝堂之事。

  虽然喝了不少酒,但是李元的目光依然清朗:“定国明白!”

  嘎吱一声,书房的门被打开。

  李元随着徐光启迈入房间。

  身后不远处,丫鬟已经端着醒酒茶过来了。

  “坐吧,关于朝堂,定国想知道什么?”徐光启安安稳稳的坐在太师椅上,一直垂到胸前的胡子看起来有些已经花白。

  面对徐光启的话,李元也是早有腹稿,毕竟徐光启寄到辽东的信上,也是让其上京之后再详谈。

  “定国想知道,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究竟是什么态度?或者说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一步,依然对韩爌的遭遇闭口不言!”

  从辽东到京城,李元唯一捉摸不透的,便是左光斗了。

  面对李元直入主题的文问话,徐光启也是毫不避讳:“左遗直想要得无非是平衡,安定朝政!但是再掌大权的叶向高不肯,气焰渐长的魏忠贤不愿,其他各派人人避嫌,左遗直也是难!”

  听了徐光启的话,李元默默思虑,这不是他想要的回答。

  “唉......”

  一声颇为沉重的声音在李元耳边响起。

  徐光启再次开口:“定国你与韩爌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什么秘密,而你在辽东的势力太大,已经令朝堂上某些人心惊胆颤了,所以为了平衡你的势力,左光斗只能选择抛弃韩爌,站在叶向高一边。”

  “平衡......”李元心中默默念叨着这两个字。

  看着陷入思考的李元,徐光启的声音突然有些苍老起来:“老夫不想看到朝堂上血溅五步,定国,朝堂之上的事情,和战场上不一样,不是通过简单的生死就能决定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李元显然不想回应徐光启这个提示。

  而是提了另一个问题。

  “老师,吾听说信王妃的人选已经确定,”李元看着徐光启,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让徐家掺合到朱皇的事情里去。

  “吾事先并不知晓,徐骥将梨儿的名册交了上去,吾已经来不及阻止了,”提到此事,徐光启便气不打一处来。

  但凡朝堂高官,都是拼尽了全力避免被卷入到皇家选妃的漩涡中。

  可是徐骥偏偏被一个信王妃的名头混了脑子......

  “老师,最好还是不要让梨儿选入皇家,”虽然那个徐梨儿自己也并没有见过,更谈不上感情,但是李元也是好心提醒,日后辽东势力和朱明王朝的斗争中,李元不愿意看到徐家有人被伤害到。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