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最后一个军阀> 第三百四十三章 信王就藩的传言

第三百四十三章 信王就藩的传言

  这几日前兵部尚书熊廷弼的日子相当悠闲潇洒。

  虽然已经从朝廷致仕,但是朱由校和内阁给出了相当优渥的体面待遇。

  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控查言路,兼平章军国重事,平衡两京,赐金千两,财帛三十箱,绸万匹。

  自从熊廷弼到达南京城,前来拜访的官员士绅便络绎不绝,走门路拜帖的,送礼的,车马喧嚣,不绝于耳。

  除了朝廷的体面在,另一个重要原因,熊廷弼是李元的伯乐,知遇之恩。目前李定国已经是整个大明朝最炙手可热的官员,正常发展下去,日后封一任国公都不在话下。

  未来当朝国公的老师兼恩人,这个身份已经足够让人去巴结了。

  熊府,熊廷弼书房。

  今日,南京兵备道道官,按察副使王宣叶到访。

  “平章大人,定国在朝议上抛出的四胜四败论,近期在士林里面已经引起轩然大波,阳谋无防啊,”王宣叶看起来颇为赞赏四胜四败论。

  “定国长于边事,又长于辽东,其中利弊,自然是心中有数,四胜四败一出,中国于四方的战事优劣便开始明晰起来了,”熊廷弼背靠楠木椅子上,悠然自得。

  李元的四胜四败论,在他看来确实让人惊异非常,其中的道理也讲的透彻,但是要论功劳,我熊廷弼也要分一些的。

  没有我熊廷弼的提拔和赏识,能有李元的今天?

  当初力排众议,让一个从未领兵之人带着数千人马星夜驰援蒲河,那可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决定?看書喇

  “兵强但无长势,凶蛮但缺纲纪,速急但是国小,势猛但是四方受敌,”王宣叶将四胜四败论归结了一番,频频点头:“此四句皆切中要害,要我等瞠目结舌啊!”

  “王副使谦虚了,你我之辈年轻个十来岁,也是沙场纵横,立于城头,定叫他老奴巡循不敢寸进,定国虽驱策万众,也是小辈,你我且看他在辽东翻云覆雨,到时候为他庆功便可啦,哈哈哈,”熊廷弼放下茶盏,与王宣叶相视一笑。

  半晌过后,王宣叶放下茶盏,抿了抿嘴,还是抬头道:“还有一事,不知平章大人有无想法?”

  “唔?说来听听,”熊廷弼直了直身子,看向王宣叶。

  “吾这些日子听说了一个消息,”王副使深吸了一口气,犹豫了半晌才道:“皇上正在为信王就藩挑选地方呢。”

  “信王还未及冠啊?”熊廷弼皱着眉头,他倒是没有听说,不过选好地方之后还要建造王府,拖上五六年倒也正常,到时候年龄到了直接就藩也方便:“选的哪里?”

  “听说实在松江府和嘉兴府两个选择,”王宣叶咂了咂嘴,显得有些无奈。

  “怎么选的?”熊廷弼直起身子,双眸间有些疑惑:“离南京也太近了。”

  大明自从成祖称帝,朝廷北迁以后,历来亲王就藩,选择的王府地点一般远离南京,一来防止犯忌讳,二来南京四周乃是朝廷财税重地,不能有失,一介亲王到此,那对于财税负担太重了。

  “谁提的建议?”熊廷弼思虑半晌,才开口问道。

  “不是内阁,内阁没有理由让信王这么早就藩,而且选这么个地点,”王宣叶摇了摇头,他与内阁阁臣高攀龙关系密切,得到的消息也准确些。

  “难道是宫里......”熊廷弼皱着眉头:“那皇上是什么意思,要立储?”

  ————

  在京城停留月余,李元也要出发再回辽东了。

  老奴身死,事关重大,所以李元需要赶紧回去,此去关于建州的作战方略,就要紧锣密鼓的展开,一旦有变,不止是皇上,对整个朝廷都不好交代。

  所以昨天进宫和朱由校长谈一番之后,今天李元就要返回辽东了。

  倒是小皇帝有些舍不得,小皇帝眼里,李元这等能臣比那些束手空谈的士大夫要强多了。

  今天早上小皇帝还和魏忠贤在那念叨:三年平辽如果功成,到时候告祖祭宗,奖李元一任国公不为过,就算是大国公,魏齐秦之类,他朱由校也不会吝啬。

  这种话皇帝不好直接对臣子说,所以朱由校通过魏忠贤之口,将给李元听的,倒是煞费苦心。

  所以在李元看来,谁说朱由校痴愚蒙童?此乃皆局限于前人史册,未能深思所致。

  太史公曰:龙伏于妇人,生汉高祖。

  岂能信耶?

  京城十余里外。

  “信王就藩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李元骑着马,身边跟着刘贵。

  “已经传出去了,”刘贵低着头,对于李元翻手为云,掌控局势的手段佩服的五体投地。

  这些日子,李元联合韩爌,同时通过魏忠贤给皇帝施压,旁敲侧击的将信王就藩的事情推到了前台。

  历史上,朱由检刚刚成年,就登极为帝,所以未曾就藩。

  现在提前让其露脸,到时候顺水推舟,直接离开京城即可。看書溂

  “我离开之后,你和魏忠贤,韩爌几人多多联系,”李元和韩爌的合作关系已经开始,未来的内阁首辅需要李元的帮助,助其坐稳位置,而李元也需要这个朝廷上的强力奥援,一拍即合。

  “大人,韩爌那边,可靠吗?”刘贵还要再确定一下。

  “利益共同体,只要和他韩大人有关的,可以向他问询问询,”李元控制着缰绳,缓慢驭马前行。

  官道上,四周的商客,旅人见了李元仪仗,都提前躲得远远的,万一冲撞了什么达官贵人,可不够命赔的。

  “三年事情,应该够了,”李元回头看了看远处的北京城,而后对着刘贵吩咐道:“京城里,三种人的消息要时刻关注。”

  “大人吩咐。”

  “内阁,后宫,司礼监,”李元嘴里蹦出来三个名字:“其中任何一方有任何动作,立刻快马向我禀报。”

  “那......”刘贵琢磨了一下,还是问道:“有关中伤大人的言论如何处置?”

  “哈哈,这倒无妨,随他去吧,”李元轻扬马鞭,:“世人眼中,我都与阉党同流合污了,还在乎这点诽谤?”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