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小公爷> 第471章 火药的威力

第471章 火药的威力

    永乐上台后建立了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

    五军营建于朱棣造反的第一年,拿下北平行都司后,朱棣成立了五军营,首任主将张玉,张玉战死后,朱棣封丘福为五军总兵官。朱棣登基后,从全国调集各行省精锐骑兵、步兵,重新组建成野战军团,是全国武力最强横的大营。

    三千营则是纯骑兵营,朱棣起兵靖难时,设计将宁王朱权抓了,与宁王管辖的兀良哈三卫(后世称朵颜三卫)达成交易,借了兀良哈三卫的骑兵。登基之后,朱棣就把这批人留下了,组建了三千营。

    神机营是最后一个,不过现在提前了。

    听金忠说出了缘由,李云睿倒没惊讶,朱棣能通过官山被炸一事,看出火器的前途来,果然是沙场老将……

    “金大人,你稍等一下,我去给你拿样品!”李云睿挠了挠头发,想了半天,说道。

    李云睿站起身来,跑到玄妙观的化学品保管仓库中,现场做起了火药。

    材料都是现成的,无非就是配比和加配料而已,白糖加进去搞三份,碳酸铵加进去又搞三个不同比例,一刻种不到,李云睿拿着几个瓶瓶罐罐回到了金忠面前。

    明朝火药的配比是经过数百年的摸索,才研究出最佳配比的,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记录了几十种不同比例的火药配方,这些配方都在军中使用,因此明军中火器的威力,也是不同的。

    李云睿是懂化学的人,分子式一写,配比就出来了,唯一缺的就是如何增加威力?

    白糖和碳酸铵就是增加威力的两种方式,至于比例,李云睿就不知道了,因为他没试验过,只是后世网络上这么说过,先怼点进去再说……

    金忠看着眼前的瓶瓶罐罐,一脸懵圈。

    “金大人,这是几种不同比例的配方,因为我比较怕死,所以没敢实验,具体哪个配方威力大,我也不是很清楚,要不您带回去,找几个火器高手试试?”李云睿用手指着火药说道。

    “这里不可以试验吗?还要我带回兵部去实验?”金忠觉得李云睿是想骗自己,随便找了几种东西,把自己打发走,因为金忠鼻子里闻到一股刺鼻的尿味,他怀疑李云睿是拿氨水糊弄自己,因此金忠决定不上这个当。

    氨水这点金忠是想对了,碳酸铵本身不稳定,受热后会分解出氨气,和氨水一个味道。

    “也不是不可以,我只是担心保密问题而已,万一被有心人发现了……”李云睿假模假式地说道,他只是随便找个理由糊弄金忠,让金忠别发现自己是临时配置的火药就行了,至于在哪里实验,无所谓的啦。

    于是,金忠和李云睿带上护卫,找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将玻璃瓶分散开来放置,然后由李桑海引爆。

    李桑海跟着李云睿混了半年多,对什么是火药心里门清,点上引信就朝着一个坑跑去,藏了起来。

    李云睿和金忠两人隔着几十米,一人拿着一个望远镜,盯着爆炸现场看。

    每炸一个,派人测量一下数据,主要是看爆炸半径,很快六个瓶炸药的试验全部做完了,李云睿走到试验场地,看着一片狼藉的现场,一脸郁郁之色。

    不对啊!这威力比自己想象的小多了啊。

    金忠看了现场之后,则非常兴奋,这威力也太大了吧!五、六两的火药,能将玻璃炸出三四丈去,这可比靖难之役时,用的火箭和火药炮强多了……

    火箭就是一窝蜂,弓箭增程武器;至于火药炮,也叫霹雳炮,和后世的地雷差不了多少,朱棣靖难之时,和平安对战时,曾经用过火药炮,让南军损失惨重,所以金忠知道这个东西。

    “太好了!”金忠看着被火药炸出来的坑,说道。

    “好个毛线,失败了……”李云睿蹲在地上,看着烟尘消散后的现场。

    李云睿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老外作死实验,那个老外用了1斤黑火药引爆,炸出来的坑怕有直径一米多,飞溅出去得有三、四十米,而自己这半斤加了料的火药,居然只飞出去三、四丈,明显有问题。

    金忠听了李云睿的话,一脸懵逼,这么大威力,还算失败?有些不解地看着李云睿。

    李云睿用手抓了一把土,捻了捻,仔细看了看,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

    果然……

    自己还是太年轻,到底不是专业人员。土里面还有很多散落的火药,这就说明火药并没有完全燃烧,很大一部分被浪费了。

    问题出在哪里呢?李云睿转了转眼珠子,大脑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突然间,李云睿脑中划过一道闪光,想起了什么,顿时脸上露出了笑容,嘴里骂了一句,“丫的,居然忘了压颗粒……”

    火药颗粒化,是火药技术的一场革命,也是火器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粉末状的火药,作战时有许多缺点,比如运输不便、容易受潮、燃速不均匀等。

    黑火药在点火时,因为接触粉末中间氧气稀少,会造成缺氧而无法完全燃烧的情形,这极大的降低了火药威力。硝石和碳极强的吸潮性,使得硝很容易潮解,让火药无法正常使用。在运输途中,因为自身重量不同的硫磺粉、木炭粉和硝石粉会相互分离开来,其中硝石粉密度最大,会居于火药桶的底层,木炭粉则会处于火药桶的表层,士兵在使用前要将火药全部倒出,重新混合起来。

    为了解决了这些问题,欧洲人发明了颗粒化火药的技术,当然明朝后期这个技术中国人也掌握了。据说如果颗粒做得好,一份颗粒火药的威力就相当于三份粉末火药的威力。

    李云睿既然知道了问题出在哪里,自然就有了解决之道:一是用将鸡蛋清和火药搅拌,利用鸡蛋清的黏度将火药黏住,然后用筛网压成条状,切成颗粒;二是用水和火药搅拌,用筛网做成颗粒,再晒干即可;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用醇酒,这种方式和鸡蛋清类似,也是利用醇酒的黏度来粘合火药。

    两天后,当金忠再度看到李云睿火药的威力,彻底震惊,直呼利器!

    奸商李云睿趁着金忠头脑发热时,向金忠推销起江心岛生产的无缝钢管,这东西可比兵部自己做出来的鸟铳好多了。

    明朝鸟铳有两种制造工艺,一种是三段接合式,一种是双层复合式。八壹中文網

    三段接合式分先制铳管,用钢芯作为冷骨,熟铁加热后,用铁锤将熟铁绕着冷骨敲成铳管,每只鸟铳一般两节或三节,铳管成型后,然后焊接成一体。这个焊接过程,非常繁琐。

    把铳管放进炉中烧至白炽,同时准备一根长于成铳的长度的冷骨钢芯,将已烧至红亮的铁管套在冷骨上,工匠把铁管接口处敲砸成一体,在敲砸铳管的同时,还要在铳管的焊口撒上白铜粉,铜有亲和作用,可使焊接口更结实。冷骨也要随时抽出冷却,冷却冷骨的同时,铳管要回炉加热,反复数次,铳管就初步成型了。

    双层复合式则是直接在一根一米长的冷骨上,裹以红铁,当第一层铁包裹好以后,再裹一层红铁,使内铳的接合口被外层铳体包裹结实形成复合体。从技术上来看双层复合铳比三段接合铳科学,铳管接合更坚固。

    这个时候,铳管还是粗胚,工匠得重新钻出铳镗,挫出准心。因为工艺原因,焊接时,铳管断面不是纯圆,芯体也不一定会在直线上,镗内也粗糙不平,需用钻头将铳镗修直磨光。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