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实则, 随着短短四年间六国的彻底覆灭,随着中原五百年战火的彻底消停,摆在秦国君臣面前的, 又何止统一文字、语言、车轨、度量衡等云云诸事?

  早在嬴政吸取神画亡国教训,决定一扫八荒结束这乱世之时,他便清晰地知晓, 在即将到来的利于后世千秋之丰功伟绩面前, 残留数百年的西周旧秩序,早已不合时宜。

  秦国,若要建立一个功盖尧天舜日的朗朗新王朝, 便要架构出一整套独属大秦王朝的新秩序,让融合了乱世七国的华夏新文明, 沿着黄河之水源源流传下去,这是一个与夏商周全然不同的万世新开端!

  而为了实现这个浩浩宏图, 秦王嬴政带着他的大臣们, 已连月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书山字海的卷宗朝事中——在这般比往日更紧张忙碌的氛围中, 扶苏与明赫, 已许久未与父王一同用过膳了。

  宵衣旰食的君王, 正忙着逐条审核韩非修订的新律法与官制更新,逐字复核李斯呈上的楷书常用字与新语言等文教诸事, 逐句查看文武各处递来的新朝典章礼法、四海大道修路舆图章法、息兵定边修缮长城诸事、安置六国宗室贵族与铲除六国宗庙王宫诸事....

  而大臣们,虽亦需反复斟酌修订新朝诸事章程, 忙得脚不沾地常常半夜归家。

  但人均瘦了一大圈的秦臣们, 面上却一直挂着欣喜而激动的笑容——他们何其有幸, 能亲眼成为这伟大秦国的见证者, 成为新王朝诸桩章程的亲历者!

  身为人臣,他们不再是七雄之一的秦国之臣, 而是统揽天下日月的大秦帝国之臣,他们虽自忖并无商君张仪范雎之才,却窃喜自身运道,要比商君张仪范雎诸人,胜出数百倍乃至千倍。

  他们怀着无以复加的激动自豪心情,兴奋得夜以继日地,为迎接这个盛大的喜悦春天而忙碌着。

  在此期间,深知复国无望的齐地儒者,亦纷纷追随列国诸家的步伐,入秦助李斯修文教诸事,心情复杂地亲身体验着这场属于秦人的大狂欢,咸阳博士学宫之中,挤满了齐地享有盛名的数百大儒。

  在这时期,人们认为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乃是遵循天道而为,新君登基之时,必顺天意而改君号,名号若不改,何以称成功取代了前朝?

  是以,夏启开国而称君为“后”,商汤开国而称君为“帝”,周武开国而称君为“王”。

  如今开辟新王朝的大秦,自然也要为君王拟定新的尊号,于是,群臣们在早朝纷纷上奏,恳请君王下诏拟尊号,先前乱世诸侯效仿周天子而称的“王”,到此时,已再也配不上一扫六合的强秦之主。

  嬴政欣然应允了此事,下诏让大臣们议尊号。

  虽然,他早在前些年便从“三皇五帝”中,为自己挑出“皇帝”二字备用;后来从自家小崽心声得知“始皇帝”三字后,又遂甚为满意地暗将此选做尊号,始者,万物之初也,彩!

  但该让臣子们走的过场,总要循例遵法走上一趟的。

  在大臣们暗藏兴奋的热烈讨论中,王绾提议王上尊号当称作“天皇”,亦有朝臣认为该尊王上为“地皇”,而齐儒们则认为,三皇之中泰皇太昊最为尊贵,君王登基之时,当改尊号为“泰皇”....(1)

  令嬴政意外惊喜的是,并不知情的韩非却真心实意站出来道,

  “臣以为,王上既有平定五百年乱世一统华夏之功,又有尧舜善待天下万民之仁德,无论三皇还是五帝,其功绩皆不足囊括王上之嘉德浩功...王上不妨兼取“皇”与“帝”二字为尊号。”

  在大臣们暗叹韩非竟这般会拍马屁的震惊目光中,原准备压轴出场的李斯,见韩非的建议已十分接近标准答案,急忙出列附和道,

  “王上,臣附议右丞相之言!王上平乱之功盖三皇,爱民之德兼五帝,我大秦之粮仓谷粟,更远胜上古三皇五帝之时,世间唯有‘皇帝’二字,方能匹配王上之煌煌功绩...”

  韩非笑着颔首赞同,只听李斯罕见地神情激动道,

  “再者,臣纵观历代开国君主,夏启之国来自大禹所赠,商汤之国来自灭桀之功,周武之国来自牧野伐纣,或是承袭先贤基业,或是起兵反事而得,无一朝如我大秦这般,以仁义之君堂堂正正吊民伐罪,以一国之力而灭六国荡平五百年乱世!自王上灭六国起,中原大地不再有铁戟干戈,天下百姓皆可凿饮耕食,华夏,亦不再面临沦为夷狄部落四分五裂之危机,此乃旷古未见之万世功勋也!王上之功绩,不啻于上古大神创世之功,是以,除了‘皇帝’二字,王上尊号还担得起一个‘始’字,臣以为,王上登基之尊号,当称为‘始皇帝’!”(2)

  神画之中,王上的尊号正是“始皇帝”三字,李斯此番受托于君,是万不敢让三字少一字的,自然要竭力说服群臣。

  韩非闻言登时眼睛一亮,始皇帝?通古兄真乃奇人也!

  吾有旷世明君一人,此尊号若吾王担不得,世间又有何人担得?

  他立刻笑着第一个附和了李斯之言,王绾急忙悄悄瞥了一眼君王含笑的面容,立马跟着附和了起来。

  大臣们虽暗骂李斯马屁功夫之高明更甚韩非,却又不得不心悦诚服地跟着赞美起来,说起来,列国诸侯之中,唯有他们的大秦王上得了仙人垂青襄助,岂非正应了这“始”字?

  暗藏着心思的齐儒们,显然并不这么认为,他们找了诸如“称皇帝有非议上古明君之嫌”、“称始皇帝太过狂妄,有悖逆天道之嫌”等由头,极力劝谏秦王嬴政不可以此为尊号。

  但秦人向来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秦国大臣更如此,他们可以自己悄悄嘀咕这尊号着实有些大,却不能接受旁人如此说——这话从旁人口中说来,岂非暗有诅咒之意?齐国竖子!

  于是,以韩非李斯王绾冯去疾为首的秦国文臣们,当场便带着百官,跟齐儒们引经据典吵了起来,最后,当然是秦臣吵嬴了。

  谁让齐儒只擅儒家之道,而秦臣却能从儒法道等诸家角度,辩驳并力证,秦王,乃是天道选定的超越三皇五帝之天子呢?

  正襟危坐于殿上的嬴政,隔岸观火听了一番众人的争执后,终于开口下了定论,

  “帝王之典,皆承于天,天道助寡人为始皇帝乎,岂非甚好?寡人受命于天,兴兵诛暴平风波,宾九州而制六合,五百年来四海重现朗朗乾坤,岂非由寡人而始乎?始皇帝,甚好!”

  如此一来,齐儒只得悻悻败下阵来,尊号便这般定了下来。

  接下来,众人议完君王之命为“制”,君王之令为“诏”后,对君王之尊称为“陛下”后,又开始议君王专属之自称。

  在君权至高无上的古代,君王自然不会与芸芸众生共用一个自称。

  在商朝时,君王自称“予一人”,“寡人”正是周朝君王创建的自称,而眼下“寡人”这一自称早被列国诸侯用滥,按时下新朝天子之礼,亦是要改一改的。

  嬴政否定了众人提议的“孤”、“墀”、“不谷”、“余”等自称,表示要用“朕”为自称,却再次遭到齐儒的激烈反对。

  朕,在这时期是列国平民通用的自称之一,他们认为秦王之尊号既已是人世之无极,便不可用如此卑贱之自称,以免亵渎了“始皇帝”这尊号。

  这一回,大部分秦臣也有同样的顾忌,古来无论君主自称“寡人”或是称“王”者,虽然也有自谦之意,但皆是有别于庶民之自称,这“朕”字,着实有些配不上王上。

  但从神画中,知晓王上确会自称为“朕”的李斯,急忙对同僚们解释道,“老夫倒以为,王上君临天下而手握四海,开创大秦霸业之赫赫威仪在此,纵便以‘朕’为自称,亦绝不会减损王上半分君威,反倒能为这‘朕’字提升规制,来日,万世君王皆因王上之创举,而尽数效仿而作‘朕’亦未可知...”

  他哪里知晓,自己这胡乱掰扯之言,后来竟成了真。

  在史书中,后世非但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尊号,以“皇帝”为历代帝王尊号,还继承了他开创的“朕”之称呼,这个因秦始皇而逆袭的幸运字,从此成了帝王们的自称专用字。

  后世君臣们一边骂着秦始皇是暴虐之君,一边却心照不宣地默认:除了被秦始皇亲自用过的“朕”字,还有哪个字,出口便有这等扑面而来的气吞山河之威力呢?世间威风的字固然还有千千万,但又如果能跟秦始皇用的相提并论?

  当然,他们并不知道,嬴政选“朕”这个字为自称,是因为在秦篆之中,这个字的左边是“舟”,代表君王之力,右边则是“灷”,他将之称作百姓之力——若君王不善待百姓,原本会推舟而行之水,便会化为焚舟之星星野火。

  为君者,定当时时以此自省。

  秦王政二十年,四月末,一场史无前例盛大的登基大典如约而至,秦国各地四品以上文武长官,皆将手头政务暂且交与下属,从四面八方赶赴咸阳而来,连戍边的李牧与蒙恬,在判定匈奴东胡绝不敢趁机送人头后,亦在安排好守边士卒后,从北地快马加鞭赶回咸阳。

  国之大事,唯戎与祀,从秦王升级为秦始皇的嬴政,登基大典第一道流程是前往宗庙,祭告天地神灵,拜祭嬴氏先祖。

  当六马所驾的天子金车,在驷马高车的护驾与卫尉们的守护下,一路缓缓从咸阳宫驶来时,今日的咸阳城堪称万人空巷。

  自发挤在道旁庆祝的咸阳百姓们,随着巫师们欢快的傩舞,附和着一路响彻行云的鼓声,兴高采烈地展臂高呼起来,“大秦始皇帝万寿无疆!”、“大秦始皇帝长寿无极!”、“大秦始皇帝公寿如山!”、“大秦万年无绝!大秦万年无绝!”...

  天子金车所行之处,百姓对新朝新帝的祝福之声,如浪潮般汹涌而至,声声随风卷入车内,将百姓们对君王最诚挚的祈祷祝福,传递给了车中诸人。

  按秦律,只有实为储君的秦王长子,在这隆重的场合可跟随君王前往宗庙祭祀。

  但秦王最小的公子明赫显然是个例外。

  非但扶苏再三恳求父王带上阿弟,非但君王早就决意要带上小崽,便是大臣们亦接连进宫摊牌,将自己能听到九公子心声一事坦白从宽,恳求君王定要带上九公子——迷信鬼神的他们担心,九公子此番若不能得到大秦殊遇相待,万一怒而离去该如何是好?

  总之,跟扶苏一样穿着庄重玄色礼服的明赫,因不可披头散发参与祭祀之由,今日头一回戴上了礼冠。

  他此刻正歪在扶苏怀中扭着小脑袋,从细小的车窗缝隙边观察着街上沸腾的热情,边兴奋道,“今日好热闹啊,我从未见过百姓们这般热情!阿兄你看,百姓们都盼着大秦能延绵万年,他们都是真心实意祝福的哦!真好!”

  说着,他又抓着扶苏的衣袖指给他看,“阿兄,你看!百姓们身上的衣裳,不但干干净净的,连补丁也少了很多哦,秦国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

  扶苏宠溺地伸手想摸他的脑袋,发现今日头上有礼冠后,急忙又收回了手,温和道,“阿兄早就发现啦,太傅说,如今秦国各处铺子中,廉价澡豆销量大增呢...管子言:仓廪足而知礼节,我大秦有了高产粮种的庶民们,如今家中既然有了不少余粮,自不会再如从前那般委屈家人,他们也舍得买些煤球与澡豆,十天半月地沐浴洗衣一番,穿得干净又体面...”

  实际上,在漫长的古代王朝中,大多数时候,底层庶民都是穿得补丁垒补丁、衣裳鞋袜污迹斑斑的,后世影视剧中那些干净体面的庶民,不过是后人以小康社会的经验臆测罢了。

  并非古代庶民懒惰邋遢不要自尊,而是在生产力极度低下的桎梏下,在苛捐杂税的层层勒索下,无论丰年还是灾年,大多数时候底层庶民都是吃不饱饭的,不然,身处繁华唐朝的显贵李绅,又怎会发出“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感慨?

  终年到头忙忙碌碌却连饭都吃不饱的庶民,操心的永远是下一顿在何处,该如何用有限的粮食熬过更久的日子,又哪有心思去关心衣裳脏不脏、破不破?

  他们也想穿干净暖和的衣裳,也想如公卿显贵那样三日洗头、五日沐浴,可残酷的现实却是,他们一生中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在为一日两餐而奔波——即便如此,还时时面临着饿死的风险。

  扶苏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很高兴这样的改变,这意味着,秦国百姓的日子好起来了,以后还会更好的!

  嬴政含笑看着叽叽喳喳兴奋个不停的两兄弟,又看向车窗外洋溢着幸福笑容的百姓们,心中不免感慨万分。

  当年他登基为秦王之时,亦要从宫中前往宗庙拜祭,那时他一路乘车走来,道旁虽也有围观之百姓,但众人的面色是愁苦的,眼神是闪躲的,更不敢发出这般震耳欲聋的喧哗之声,自然,也没有一个百姓自发为他和秦国送上热烈的祝福...

  君王今日穿的玄黑衮冕服隆重至极,衮冕服之上,不但绣有日月山川飞鸟上古十二章纹,更于两侧袖口处,各以彩线绣了一只飞向红日之玄鸟,昭示着大秦一飞冲天之壮志。

  头戴十二冕旒冠的威严秦王,在抵达宗庙后,便带着大臣们以三牲五谷六畜,以大拜之礼祭拜天地神灵后,又在巫师们的焚香卜祝中,对着嬴氏先祖灵牌俯身数拜,扬声道,

  “秦国第三十七代国君嬴政,大秦始皇帝嬴政,今日来此敬拜穆公...献公、孝公、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是为敬告先祖英灵:嬴政赖宗庙之庇佑,顺承天道之指引,幸未辜负列位先君之志,如今,六王已灭,天下四海九州,皆已一统于大秦...”

  系统急忙在明赫的示意下,悄悄以道具洒向天空,随着君王的话音落下,原本飘荡着些轻云的春日天空,便在刹那间绽放出万丈五彩霞光,迅速铺满整个秦国大地。

  在咸阳百姓激动高喊追逐着“祥瑞之光”的同一时间,在远离咸阳的韩赵魏齐楚燕六国故地上,众人亦高兴地开门迎接这五彩霞光的照耀,郡县长官早就公布了,今日,是他们王上登基为始皇帝之日!

  千千万万的秦国百姓,千千万万的六国之民,在这一刻隔着百里千里的空间之遥,却实现了与咸阳百姓一样的“天涯共此时”!

  他们将这恰好莅临的五彩霞光,视为上苍送给君王的登基祝福,古来今来,又有哪个君王登基时得到过这般祝福?他们的先祖,便从未见过这般吉祥之兆。唯有大秦始皇帝,得到了来自天道的祝福!

  这个认知,让他们更笃定始皇帝乃是天道之子,是上苍怜悯悲苦的世人,赠予人世间拯救万民的真正天子!

  这一日,秦国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百姓官吏在幸福地为始皇帝的登基,献上他们最诚挚的祝福与祷告。

  而咸阳城中,从阳武郡赶来的萧何,望着这漫天的吉祥云霞,不由喃喃道,“我大秦始皇帝,必为千古第一明君哉!”

  终于与萧何碰上头的刘季,闻言不由得意咧嘴笑道,“那是自然!这般万人共睹之祥兆,便是上古黄帝登基之时亦未遇见过,可见我家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人皇天子!”

  萧何闻言,转头又细细打量了一番刘季,心中那怪异之感再次涌起:刘季的长相并未改变,甚至仍是大富大贵之相,但他面相中原本若隐若现的一丝紫气,却再也寻不着踪迹...

  刘季见对方如此做派,立刻伸手左右摸了摸脸庞,紧张问道,“萧兄,可是我脸上有甚污迹?快,快帮我擦一擦!稍后回宫还有大典与庆功宴,我切不能丢了皇帝陛下的颜面...”

  萧何自然不会将面相一事告诉刘季,这个秘密他打算带进棺材,以免横生枝节。

  于是便抬手,假意为对方拭去了面上污迹,见刘季这等玩世不恭之人,竟在人后亦对始皇帝保持如此毕恭毕敬之态,忽地又有些恍然大悟:想来,刘季约摸原本能于乱世中,成为一地诸侯,但我家始皇帝凭借四年间一统天下,倒在双方浑然不觉之间,以其浓郁紫气,将刘季那丝紫气压制了...

  他笑眯眯看着努力站得格外端正的刘季,暗道,命运之阴差阳错,正所谓一物降一物是也!

  天子金车打道回到咸阳宫后,乌泱泱的秦臣们按官爵高低,依次跟随谒者的引领静候于大殿外,在端肃的天子雅乐声中,直到“皇帝入殿,百官奉贺”的高昂胪传声响起,文臣才在以韩非王绾为首,武将以王翦李牧为首的带领下,排队前往殿中为君王贺。

  络绎不绝进殿的大臣们纷纷跪拜于地,在高呼“陛下万年,大秦万年”后,便得到天子亲赐之法酒,以示勉励之意。

  待登基大典整个流程走完,殿外天色已按,漏刻已过酉时,很快便到了庆功赐宴环节。

  而天子则在赐宴前,下了大秦皇帝第一道诏书——

  大秦始皇帝诏曰:朕大赦天下,自始皇帝元年四月二十八日前,除大逆谋反、谋故杀人、强盗蛊毒魇魅及十恶大罪不赦者,咸赦除之。(3)

  明赫最喜欢这道诏令,他高兴地悄悄跟系统嘀咕道,“父皇好棒!这下除了十恶不赦的大奸大恶之徒,那些因为偷桑叶或者跟家人吵架这些芝麻小事被抓的庶民,终于不用再苦哈哈做刑徒隶臣了,我父皇甚至还在跟韩非商议着,以后朝廷会以雇佣的形式请庶民修路干活,干活的庶民不但有自由,还有可观的工钱领...”

  系统也兴奋地感叹道,“果然钱才是英雄胆啊,现在商业做得风生水起的富秦国,再也不需要像商鞅时期那个穷秦国一样,靠乱立名头定罪压榨庶民为朝廷干活了,这就是宿主和我存在的意义啊!不过,秦始皇的观念果然远超时代啊,他身为公元前的古人,竟然这么快就认同了韩非的与民分利观点,真是厉害!”

  刷遍题海的系统可是一清二楚,并不是每个君王看着国家日渐富庶起来了,都愿意与民分利的,穷奢极欲的杨广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同事经常跟他吐槽,另一个时空的穿越者,在为隋朝带去更多后世先进的生产经验和资料后,原本以为那时期苦哈哈的百姓们日子能过得好起来,哪知道杨广为了进一步满足个人游玩的私欲,又开始大规模抓捕‘罪犯’修建行宫,足足有八万间宫殿的行宫!据说,那名穿越者忍无可忍之下,已经在谋划造反取而代之了...

  他嘀咕道,“就算在别的有各朝仁君的时空,能像秦始皇这样主动而快速地跟随生产力的发展,及时调整待民方针的君王,也确实很罕见啊,他甚至根本不需要大臣劝谏就主动意识到民心的宝贵,宿主,你父皇真的非常厉害!”

  明赫得意地扬起小脑袋,“统子你这话确实说得很对!几千年来,世间王朝君王何其多?可像我父皇这样的君王,纵有千秋万载,横有四海八荒,也只出了他一人啊!”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耽美] [咒回同人] 肝露谷,但咒高物语【完结番外】
  2. [耽美] [银魂同人] 无良上司是呆毛夜兔【完结】
  3. [耽美] [英美娱同人] 摇滚之王【完结】
  4. [耽美] [鬼灭同人] 我在鬼杀队里养时透【完结】
  5. [耽美] [咒回同人] 转生到咒术界成为团宠【完结】
  6. [耽美] [综武侠] 搞事,搞事【完结】
  7. [耽美] [终极一班] 扒一扒我的绿茶腹黑男友【完结番外】
  8. [耽美] [火影同人] 在战国开餐厅的日子【完结】
  9. [耽美] [综漫] 和英雄恋爱吧【完结番外】
  10. [耽美] 背着主角卷生卷死【完结番外】
  11. [耽美] [HP同人] 黎明向日葵【完结】
  12. [耽美] [红楼聊斋] 废太子与末世大佬的异世之旅【完结】
  13. [耽美] [历史同人]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完结番外】
  14. [耽美] [网王同人] 攻略阔少迹部君【完结番外】
  15. [耽美] [综漫] 讨人喜欢的绘梨同学【完结番外】
  16. [耽美] [综漫] 月黑风高婶出没【完结番外】
  17. [耽美] [原神同人] 蒙德情话【完结】
  18. [耽美] [网王同人] 危!幸村拐跑了仁王他妹【完结】
  19. [耽美] [综漫] 捡到毛茸茸代餐啦【完结】
  20. [耽美] [历史同人] 开局直播秦皇汉武互飙演技【完结番外】
  21. [耽美] [综漫] 我跟酒厂真没关系【完结】
  22. [耽美] [原神同人] 身为天理代行者的我作为万人迷是否有哪里不对【完结】
  23. [耽美] [综原神] 骑兵队长想要回家【完结】
  24. [耽美] [柯南同人] 我的幼驯染不可能是琴酒【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