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在刘季坚持不懈的攻势下, 樊哙烦躁得一阵头疼,只得认命地取出钱袋递给他。

  刘季接过掂了掂分量,砸吧着嘴不满道, “这就不够义气了吧,兄弟?就拿这点打发我?乃翁若饿死在半道,谁能带你到秦国谋富贵?”

  樊哙没好气地伸手去抢, “前几日卢绾大父病重, 找我借了200钱请巫师,这106钱已是我全副身家,你既嫌少便还来...”

  刘季忙飞快将钱袋揣入怀中, 口中学着乡间夫子的口吻,嬉笑着振振有词道, “106钱多乎哉?不多也!少乎哉?不少也!但我要前往大梁,这点钱着实不够, 看来还得找他们借点...”

  说着便急急要走, 樊哙忙一把拉住他, 提醒道, “周勃替人操持红白喜事那几个钱, 也被卢绾借去了,你若真想早些凑盘缠去大梁, 不如去找王陵借,反正你也拿他当兄弟...”

  王陵乃乡间豪族巨富子弟, 手头比他们这些屠猪贩狗的宽裕多了, 纵便素来玩世不恭的刘季, 平日见了他亦要恭敬喊一声“兄长”。

  哪知刘季一听这话, 面上的笑意立时一扫而空,扭头恼羞成怒道, “谁拿他当兄弟了?他与雍齿那狗东西最为交好,整日聚在一处嘲讽乃翁游手好闲,以为我不知晓此事?且等着,看我此番出人头地再如何奚落他们,我刘季可是向来恩怨分明的...”

  说着,他猛地推开樊哙,气咻咻大步离去。

  若非对方财粗势大,他何至于见面就要装孙子?憋屈!

  有了这个插曲,刘季愈发坚定了抓住时机出人头地的决心,那日为他占出吉卦之赵国人,面上虽有跋涉之疲态,但谈吐十分不俗,一看便不是寻常江湖骗子,想来所卜之卦甚灵。

  再者,反正是拿别人的钱去大梁碰运气,他是半点不心疼的。

  次日,他前往沛县找萧何和曹参借钱,这俩人皆在县衙担任小吏,比起樊哙几人来,手头总归宽松许多。

  在县衙外小酒馆里,刘季口若悬河描述着他憧憬的美好未来,仿佛今日抵达大梁,明日便可为秦国立下大功,后日便能为他的朋友们带来滔天富贵...

  最后,碍于情面的曹参数出100钱、萧何取出200钱,皆直言不必归还,权当援助对方前往大梁“寻梦”的馈赠。

  怀揣400钱的刘季再三许诺发达后会提携他们,当即便雇了辆牛车朝大梁奔去。

  望着他的背影,腰佩长剑的沛县掾吏曹参不解道,“说甚前往大梁捡福运,此言简直荒诞不经...刘季此人向来不着调,你既知此钱绝无可能收回来,为何要多赠他100钱?”

  此时还很年轻的萧何笑了笑,目送牛车消失在拐角处,慢慢举起陶杯,“我始终相信,刘季总有出人头地之日,他的造化,比之你我皆强上数倍。”

  曹参想了想,摇首道,“嗐,信你这话,我宁肯信猪会爬树!你看看,他刚从我等手上要走300钱,转身便花60钱雇车...”

  萧何哈哈大笑起来,“非也!此正是刘季魄力所在,丈夫一身落拓气,方能成大事不拘小节!”

  ...

  自然,基于面子考虑,刘季对他们扯了个小小的谎,那卦象,实则是他“逼”着对方免费卜来的。

  原来,那日来讨水之人,正是逃亡到魏地的赵国天师,他走进刘家院落时,出于职业敏感度,无意间惊叹了一句“此地有龙生之象”,便被惊喜万分的刘季缠着百般闲谈试探,天师敷衍了快一个时辰竟无法脱身,只得无奈为他占了一卦——谁让刘季“贴心”地唤出一条黄狗蹲守在院门呢。

  以天师昔日在龙台宫呼风唤雨的排面,如何能忍受一个乡间无赖的强行戏耍?是以,当日为刘季卜出的大利方位分明在邯郸,他猜出此卦恐要应在秦国灭赵一事上,为封死对方前往邯郸偶遇秦军的机会,他故意将福运之地说成了大梁。

  但命运的阴差阳错又岂是人力能阻拦的,在刘季兴冲冲奔向大梁之时,秦国的大军也开始动身了。

  为彻底麻痹赵魏两国,在张良的建议下,秦军兵分三路而行——

  主将王翦率二十万大军从太原郡出发,登太行山之道缓慢绕行,制造欲攻打赵国中部城池之假象;

  李信领五万兵马佯装前往北部代郡,制造出阻拦赵国边境骑兵、奔赴中原施援之错觉;

  桓猗率五万人马直奔邯郸,正在李牧摆出迎敌架势之时,他却高呼一声“李牧在此,攻不得”,便匆匆弃城转向邯郸南面之邺城,彻底坐实“桓猗畏李牧”的名声,令赵军自得哄笑不已。

  如此一来,邯郸威胁顿解,赵王即刻让李牧率主力前去中牟一带迎战王翦,由副将司马错镇守邯郸。

  哪知,待李牧带大军抄近道赶往殷城,打算反包围秦军之时,却接到急马来报:数日间缓慢移动的王翦大军,突然转向一路疾速南下,往邯郸奔去!

  向来因准确预判对手用兵之法、而快人一步的李牧,眼下却被秦军毫无章法的行军路线彻底绕晕,他压下心中强烈的疑虑,再次率大军调头奔驰解邯郸之危。

  待他抄密道日夜奔袭赶回邯郸营救,却再次扑了个空——王翦大军已绕过邯郸南下!

  到了这一刻,李牧总算悟出秦军的意图:声东击西,假攻赵而实灭魏!

  然则,赵魏如今唇寒齿亡,若魏国被秦军成功攻下,赵国危矣。

  思及此,李牧当机立断进宫,面见赵王陈述利弊,陈提出赵国应即刻发兵,前去援助魏国抗秦。

  郭开冷笑一声,厉声连番质问道,“此番因李将军的再三预判失误,导致我赵国大军三番奔袭,耗费粮草无数、人马疲惫不堪,王上不治你之罪已是君恩浩荡,你何来的胆量,敢要王上出兵襄助魏国?你莫非不知,有魏国挡在前面承受秦军之打击,我赵国方能安然无恙?还是说,李将军暗中收了魏王的好处,此番想拿我赵国之安危,让你替他做个救人于水火的人情?”

  赵王这些日子被秦军的神出鬼没吓得惶惶不安,对李牧也不免升起了几分依赖,方才眼看就快被对方说服了,此刻听完郭开之言,不由猛地惊醒过来,对啊,秦国既然要灭魏国,我赵国自然已脱离危险,还巴巴蹭上去搅合做甚?

  如此一来,他心头对李牧那点敬畏再次烟消云散,怒斥道,“李牧,你莫忘了!当日冯亭假意献城与我赵国,便让秦国寻得借口,发动了长平之战,今日赵国若再去襄助魏国,必将迎来灭顶之灾!你若有相国一半之忠诚,寡人何至于戚戚不安!”

  李牧握紧拳头,恨不得一拳将郭开当场打死,有此奸贼在朝堂蹦跶,昏君只会愈发昏聩...偏偏,他不能如此!

  他深吸几口气,再次朗声道,“王上此言谬矣!世人常言,鸟为食死,我赵国长平之危亦来自贪婪之故!但如今之势与当日大不相同,三晋之地已无韩国,若连魏国亦被秦所吞,我赵国则必成下一个被灭之目标,因为唯有解决腹背受敌之患,秦国才可放心南下攻打楚国...”

  “但魏国若能继续存在,便可与赵国互为犄角牵制防护,秦国攻赵,则魏军支援,秦国攻魏,则赵军支援,秦国狼吃羊之步伐必将慢下来...此外,臣恳请王上尽快与楚国结盟,如此一来,秦国夹于三国之间受掣,牵一发而动全身,形势对我赵国愈发有利,列国困局亦可迎刃而解...”

  若诸国能齐心抗秦,对秦国形成夹击施压,他判断至少十年间,再不会发生如韩国那般被吞噬之事。

  可他话音未落,便被赵王怒气冲冲打断,“李牧啊,寡人从不知,你一个鲁莽武夫,竟会这般周全替魏国打算!寡人上回才告诫你,要带兵,便好好听寡人之令带兵,休要沾手我朝堂之事!怎么,一个大将军之位,已装不下你的满腹才华,你想坐到寡人这位置来发号施令了?不知廉耻的混账东西!竟想耗费我赵国之精锐去援救魏国,你莫非忘了当年我赵国危急之时,若非信陵君慷慨仗义,魏王也是见死不救的!呵,休想劝寡人当个以德报怨的迂腐愚夫...”

  说着,赵王忍着“担心秦军再次杀回、还需李牧上阵”的窝囊气,没敢让侍卫上前来押他出殿,而是“客气”地将砚台砸他腿上,大吼道,“滚出去!”

  数日的接连疾驰之间,李牧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秦军的下一步动作,早已心力交瘁,此刻这个砸他身上的砚台,不痛,却似挟裹着万钧之力,击碎了他心头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他自嘲地勾起唇角,行礼道,“臣遵命,臣告退。”

  说着便欲转身离去,郭开却上前一步道,“且慢!本相听探子来报,便是李信那五万大军,亦早已南下赶往魏国,如今邯郸之危已解,为防我赵国也出来个急人之危的信陵君,还请李将军驻守邯郸期间,暂且交出调兵虎符,以表忠心...”

  赵王闻言眼睛一亮,正要开口,李牧却猛地顿下脚步,目光锐利看向这肥头大耳的奸贼,抢先反问道,

  “秦军此番行军空前诡诈,已多番戏耍我赵军,如今虽在我赵国之侧攻魏,相国安能确保它不调头重来围攻邯郸?若我李牧今日交出虎符导致来日应战不及,相国可愿在王上面前立下军令状,以全族之性命承担邯郸失守之职?若相国答应,李牧便即刻交出虎符!”

  郭开气得满脸通红,“放肆...管打仗的是你李牧,你何来胆量让本相担责?”

  李牧扯了扯嘴角,似笑非笑,“既然相国自知不懂打仗,还请不要胡乱指挥...”

  说着,他恭敬朝赵王拱了拱手,“不然,若邯郸失守,秦国第一个要抓走的便是王上,为了王上之安危,请恕在下无法接受相国之建议。”

  他特意将“王上之安危”加重了语气,便是猜到以赵王那怂样,必会因此而否定郭开的提议。

  果然,赵王闻言,待李牧立刻和蔼了几分,他此刻看也不看郭开,反倒变脸对李牧笑道,“爱卿一番拳拳忠君之心,令寡人十分感动,请爱卿安心率兵守城,寡人既任你为主将,便绝不会怀疑爱卿之心!”

  赵王有心为方才之事找补,又柔声劝道,“至于秦国攻魏之事,爱卿不必过于担心,秦国百年来攻魏十余回,哪一回不是悻悻而返的?这大梁城啊,除了水攻再无他法,想必秦国此番亦下不了狠心...”

  李牧心中冷笑不已,面上却感激涕零道,“臣能遇明君,实乃万分荣幸,请王上勿忧,即便秦军再次来袭,臣亦定能为王上守住邯郸城!”

  这样的话自来很得赵王受用,他甚至下令赏了李牧五百金,这才笑着让对方离去。

  李牧一走出殿门,面上的笑意便骤然褪去,面无表情朝阶下走去。

  当年赵悼襄王即位不信廉颇,改任乐乘为主将,廉颇怒而引私兵逼走乐乘,自己也逃往大梁。

  魏国能得如此名将本是天降之幸事,却因郭开之谗言,廉颇在此郁郁不得重用,后来赵国屡屡被秦攻打而无力还收,赵王有意让廉颇回国重用,再次因郭开买通使者,传回“廉颇老矣”之传言,导致廉颇彻底被赵国抛弃,最后老死楚国寿春城中。(1)

  李牧同为当世顶尖将领,如今处境与当年的廉颇何其相似?岂能不与他感同身受,而万分愤恨郭开这陷害忠良的奸臣?

  一个于国无用之废物耳!

  想到这里,他脑中竟胡乱掠过一个荒唐的念头:在两万赵人宁肯称死,也要抛离故土投奔的秦国,王翦桓猗等众将,也会被他们的君王这般再三侮辱与猜忌吗?

  想到这里,他悚然一惊,我乃赵国之臣,岂可生出此等非分之猜测?

  然而,大脑却已比理智更诚实地给了他答案——不会,一个连百姓都肯好生善待的明君,又岂会肆意凌辱朝堂股肱之臣?

  这个认知,让他心中骤然一痛,明君啊,当年我赵国也是有过的,若王族后继有人,何至于沦落到今日地步...

  他努力将纷乱的心思收拢,揣测起秦军此番的战术来。

  但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杂乱打法,既不是桓猗惯用的长驱直入猛攻之法,亦非王翦擅长的稳扎稳打以静制动之法...

  将秦将战术琢磨得炉火纯青的李牧,实在找不出半分头绪来,一时眉头锁得更紧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秦军之中,想必另有高人!

  如此一来,他心中担忧愈胜:原本,世人皆知大梁坚固无比,唯有水攻之法可破之,但秦国若行水攻之计,城中百姓性命危矣,此计一出,秦国在天下人心中恐会彻底坐实暴虐之名——但值得庆幸的是,此任秦王如今似有仁君之志,时有传出爱民之举,想必他对水攻一事定会犹豫再三,魏国倒能侥幸得几分生机。

  可若秦国此番另有高人助阵,想出水攻以外的法子不伤民而破城,则魏国危矣!

  ...

  李牧没猜到的“高人”张良,此刻正随王翦带的队伍行军至榆关,眼看离大梁越来越近了。

  因天气愈发寒凉而张良体弱,嬴政便下令让他乘坐马车随军,王翦老当益壮,原本是要骑马的,此番倒是每日与他待在马车之中,商谈破魏之策。

  这位老将最大的优点,是永不居功自傲,永远肯跟厉害的人学习,这趟灭魏既然不用水攻之法,便意味着怎么打要听张良指挥,他并未如寻常将领般生出骄矜不满之气,反倒对张良的法子充满了求知的好奇心。

  譬如这一回,张良一通完全打破常理的行军之法,不但将赵军折腾得人仰马翻,再无精力第一时间赶来救援魏国,还成功麻痹了隔岸观火的魏国,让秦军顺利往紧邻大梁的新郑城中,暗中运送了大量粮草。

  王翦看向这彻底归顺秦国的年轻人,开怀抚须笑道,“亏得军师神机妙算,方为我大军争取到足够宽裕的时间。”

  张良笑着谦虚了几句,其实以他的性子,行事自是滴水不漏,先前派探子收买张天师之时,他特意教对方将话说成了“若秦国欲在六年后攻魏,天师可愿助秦国一臂之力”,便是为了掩饰攻魏时间。

  既然秦军此番南下一路畅通,所攻城池之魏卒大多惊惶无措,可见那张天师确未生出警觉之心,故而魏王并未下令让各地及早做防御准备。

  王翦又问道,“待我军行至大梁扎营,不知军师欲用何法打开大梁城门?”

  张良笑着说了句“不过是雕虫小技耳”,便将他的计划细细说来,直听得王翦震惊不已,虽说他行军数十年深知兵不厌诈之道,但这般荒唐的法子若真能成功,那魏国朝堂...究竟得乱成个什么鬼样子?

  王翦犹豫道,“这人选..老夫着实不懂甄别,届时还请军师在我秦军之中自行挑选。”

  张良苦笑道,“王老将军有所不知,此事若要成功,必一击而打动对方,最难的正是人选,出发前我已在咸阳寻了一番,并未寻得合适人选,只得从长计议...”

  王翦忙道,“你且说说看,要怎样的人选?”

  多日行军让张良胸口有些闷,他边致歉拉开车窗透气,边正色道,“首先,此人需机敏善辩,有舌灿莲花引人欣然信任之功;再者,此人需相貌堂堂而应变自如,若换上天师之服,则望之灿然若得道高人;若为保险起见,此人需是无名小卒,大梁城中无一人认识他;再有,听闻张天师颇以其美髯自傲,大梁城中流传着‘天师独爱美髯公’之传言,故而,此人若能有再有一把美髯,事情便可再顺利几分...”

  话音未落,前方忽然传来一阵喧哗,马车缓缓停了下来,车窗外传来侍卫的声音,“禀王将军、张军师,抓住一个一路跟踪而来的魏国探子,该当如何处置?”

  王翦急忙跳下马车,张良探头朝车窗外看去,登时一愣。

  只见那男子在二十万秦军的铁戟刀剑包围之中,仍是毫无惧色,满脸笑容用蹩脚的关中话解释道,“军爷您误会了,小人刘季并非魏国探子,小人仰慕秦王为百姓盘火炕、发石磨之仁德已久,此番是特地从沛县赶来投靠秦军的!”

  说着,他还越国侍卫的兵器,一脸喜色看向刚下车的王翦,“老将军一站出来,大军的气势便陡然增添了八分!嘿嘿,不知小人可否到秦军之中,当个与魏军谈判的传话人,我大梁官话说得极好,还请老将军亲而听听...”

  他高兴啊!当日行至半途就听闻秦军攻赵了,他正骂骂咧咧加钱命车夫赶往邯郸之时,又听见秦军转而攻魏的消息,顿时喜不自胜,一路打听秦军行踪跟来,堪称使出毕生之勤奋在拼前程。那高人为他占卜的大福运,真乃神机妙算!

  说着,他便自顾自叽里呱啦说了起来,按王翦的性子,行军突遇此等来历不明之人,皆会派人捆起来丢出去,但眼前这人口口夸赞秦王,且还言之确凿,倒让他犹豫了片刻。

  正是这犹豫的片刻之间,默默观察半晌的张良轻轻笑了起来,这可真是巧了,此人不但能言善辩、应变自如,还相貌堂堂,蓄了一把美髯...

  他行事谨慎,此计策在今日之前,除了秦王以外再无任何人知晓,便是王翦也是刚刚才知晓,此刻天降此人于途中,绝不可能是任何人特意为他“量身定制”的人选。

  可见冥冥之中,连天意亦在出其不意助秦!

  他带着几分愉悦开口道,“王老将军,他便是我要寻的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耽美] [咒回同人] 肝露谷,但咒高物语【完结番外】
  2. [耽美] [银魂同人] 无良上司是呆毛夜兔【完结】
  3. [耽美] [英美娱同人] 摇滚之王【完结】
  4. [耽美] [鬼灭同人] 我在鬼杀队里养时透【完结】
  5. [耽美] [咒回同人] 转生到咒术界成为团宠【完结】
  6. [耽美] [综武侠] 搞事,搞事【完结】
  7. [耽美] [终极一班] 扒一扒我的绿茶腹黑男友【完结番外】
  8. [耽美] [火影同人] 在战国开餐厅的日子【完结】
  9. [耽美] [综漫] 和英雄恋爱吧【完结番外】
  10. [耽美] 背着主角卷生卷死【完结番外】
  11. [耽美] [HP同人] 黎明向日葵【完结】
  12. [耽美] [红楼聊斋] 废太子与末世大佬的异世之旅【完结】
  13. [耽美] [历史同人]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完结番外】
  14. [耽美] [网王同人] 攻略阔少迹部君【完结番外】
  15. [耽美] [综漫] 讨人喜欢的绘梨同学【完结番外】
  16. [耽美] [综漫] 月黑风高婶出没【完结番外】
  17. [耽美] [原神同人] 蒙德情话【完结】
  18. [耽美] [网王同人] 危!幸村拐跑了仁王他妹【完结】
  19. [耽美] [综漫] 捡到毛茸茸代餐啦【完结】
  20. [耽美] [历史同人] 开局直播秦皇汉武互飙演技【完结番外】
  21. [耽美] [综漫] 我跟酒厂真没关系【完结】
  22. [耽美] [原神同人] 身为天理代行者的我作为万人迷是否有哪里不对【完结】
  23. [耽美] [综原神] 骑兵队长想要回家【完结】
  24. [耽美] [柯南同人] 我的幼驯染不可能是琴酒【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