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言毕, 他又急忙命人取来梁城印玺与舆图,热切道,“如此一来, 还有劳昌平君速速启程前往咸阳,将此物交与秦王!”

  昌平君笑得别有深意,“韩王莫急, 韩非既言秦王打算趁地动之时攻韩, 你不妨将计就计,须知,秦军之剑虽可杀人, 世人之流言亦可杀人...”

  韩王不解倾身道,“还请昌平君为寡人解惑!”

  昌平君道, “你先将梁城已赠与秦国一事泄露出去,我则在新郑再待上些时日, 掐着地动即将发生之时返秦, 如此一来, 我王虽知梁城有地动, 却并不知晓, 此城已是韩人眼中的‘秦城’,定会按原计划发兵攻城。”

  “届时, 梁城甫一归秦,便‘不期然’爆发地动, 在世人眼中, 就成了上天对秦王无道之惩诫;而值此山崩地裂、百姓尸骨遍野之时, 秦王还想趁危攻打韩国, 更让天下人看清秦暴虐无道之面目。待不利秦之流言,如火苗四起之时, 秦王又岂敢再逆天而行攻打新郑?”

  “再者,城中惨死之人并非战场士卒,而是刚被秦王“接收”之百姓,秦王这般见死不救,天下人又会如何想?燕赵多游侠,楚墨重信义,咸阳一时之间必会涌入众多令秦王头疼的刺客,他自顾且不暇,焉能再灭韩?”

  韩王听得激动不已,急忙起身拜道,“昌平君技高一筹,着实令寡人敬佩不已!”

  殿中三人相视一笑,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而陈平带来的探子行动亦十分迅疾,在一通乔装打扮后,又马不停蹄赶往韩国各地,传播地动将至之事。

  韩人此番暗暗感激韩非之恩情,担心此事若被秦王知晓,将为韩非带来灭顶之灾,于是,众人心照不宣地悄悄守护着这公开的秘密,如此阴差阳错之间,刻意隐瞒消息的新郑王宫之中,竟无人知晓百姓早已得知地动之事。

  梁城之中,无论富户官吏还是普通庶民,如今更是天□□着城门方向翘首以盼,盼着他们的君王尽快下道诏令,寻个地方暂且安置他们,好在秋收刚过,便是庶民家中亦还有些余粮,倒能暂时顶上数月。

  哪知,众人静悄悄等了好几日,各郡县终于接到韩王的诏令,待郡守们仔细一看,却发现是这样一道荒唐的诏令:诸位须知,寡人已将梁城献与秦国,即日起,此地与韩国再无干系,各地需守好关隘,勿再与梁城往来交通!

  韩国各地百姓待听完官府之布告,不由得愤懑万分:王叔何等宅心仁厚,不顾先前与君王的旧怨,此番冒着被秦国暴君发现后斩首的风险,派人将地动预言一事传回韩国,便是想让王上提前迁移百姓,拯救梁城数万民众之性命啊。

  谁能想到,当今王上知晓此事后,非但不思救民,绝口不提地动之事,反要顺势将梁城送与秦国嫁祸,就这般轻易抛弃韩国数万之民,真乃绝情之昏君!

  如此一来,梁城众人即便已提前知晓地动一事,亦只能眼睁睁等着厄运的降临——甚至,王上还以一道诏书,拦住了他们逃往韩国各地投奔亲友的退路!

  韩王此举,让很多人心中闪过隐隐不安的念头:王上今日能抛弃梁城众人,来日若再遇上旁的灾祸,岂非也会这般薄情寡义地抛弃我们?一时韩国愈发人心惶惶。

  而梁城之内,突然接到君王诏令的官吏百姓,更是立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地动快来了,可韩国不要他们了!他们的土地,财物,甚至是生命,都会尽数埋葬于在此地,等着被崩塌的山陵压垮,被裂开的地缝吞噬!

  逃?眼下虽可随意出城,却进不去韩国其他城邑,他们还能往何处逃?

  周边虽有秦赵魏之国,但当今之乱世,又有哪个国家愿意接收他们这些被母国所抛弃之民?

  再说,即便他们成功逃离梁城,但无论去到何处,都将成为没有土地、食不果腹之流民,那是万人所指之暴徒流民呐!

  沉甸甸的阴霾犹如猝然降临的夜幕,将众人笼罩在无边黑暗之中。但同时,也有不少贫寒人家在筹划着,该如何逃离这恐怖之城,他们本就无甚辎重财产,便是当流民,也比在此处等死要好,至少能多几分活下去的机会。

  在宁腾趁机再次给秦王寄出密信,加快谋划反韩一事之时,一辆从城外驶来的马车正急急往新郑王宫驶去。

  车中披着月白大氅的温雅俊朗青年,正是韩国前丞相张平之子,张良。

  韩国自废除申不害变法后,便恢复了世袭官爵制,原本按照惯例,年满二十岁的张良应当被韩王征召入朝为官,但当今韩王最宠信的大臣姬槐,本就对相位虎视眈眈,又听闻张良有贤才,便时常在君王面前百般挑拨,以至张良一直待在封邑未能出仕。

  但张良本就淡薄名利,于此并无怨怼,只在封邑庄园恬淡度日。再者,他认为自己之祖父,自韩昭侯一朝起,便以韩相之身侍奉三代君王,他的父亲亦在两代君王治下担任相国一职,张氏在韩国五世为相,本就饱受君王之厚恩,又何以生怨? (1)

  此番他前往新郑,正是想进宫劝谏君王,当日听闻地动传言后,出于谨慎考虑,他亦暗中占了一卦,确占出于韩国大不利之卦象,这才相信秦国巫师并未虚言惑众。

  如今二月近在眼前,无论梁城是否已被献给秦国,他都会劝君王应尽快打开各处城门,疏散梁城百姓至安全之地。

  想到这里,张良暗叹一口气,他虽从未参与过朝中之事,但深知,韩国之处境危如累卵,君王正该收拢人心,与韩国百姓齐心协力共抗强秦,怎能行这般让民众心寒之举?

  可他千算万算,却没算到劝谏之言刚出口,便被韩王笑着打断了,“子房啊,寡人前几日已将梁城印玺交于昌平君,如今此地已是秦国之城,你又何必特意前来为秦人操心?”

  张良心头一凝,只得再次拜身恳求道,“王上,即便梁城已献与秦国,但梁城数万民众,实乃我韩国祖辈居住之故民,请王上下令,先将民众迁出来...”

  昌平君似笑非笑看着他,暗道,“若将梁城之民迁走,本公子这计策还有何用?天下人岂会对一座遭遇地动之空城,生出半分怜悯之心?只有梁城尸横遍野,才能让世人对秦国生出仇恨之心。”

  “如此一来,秦国前有灾星,后有世人入骨之怨恨,一朝败落,岂能再有翻身之日?这般难得的借刀杀人之计,岂能让你一个毛头小子打乱?”

  想到这里,他意味深长瞥了一眼身旁的姬槐,姬槐立刻心领神会,冷笑道,“韩国之民?张子房啊,看来你之才智,远不及你父多矣!这梁城,乃我韩国灭郑国而得,细论起来,梁城之民从前是郑国之民,眼下是秦国之民!你岂能仗着祖辈之功绩,威逼君王耗费国家之力,以拯救他国之民?”

  张良正欲再解释,哪知韩王亦收起笑容,淡淡道,“子房啊,寡人今日允你进宫,是看在已故张丞相的面上,张丞相父子二人皆对我韩国忠心耿耿,你岂能辜负他们的厚望?你且回去好生反省吧!”

  说着,便挥袖命人将张良送出了王宫。

  张良无奈回到封邑,正打算着手安排三百家臣暗中前往梁城救人之时,并不知晓,秦王一道“求民令”已借探子之口,如长了翅膀一样传遍梁城,给绝望的梁城官民带来一丝生的希望。

  秦王所颁之求民令,接收列国失去土地之流民,流民一旦在秦地傅籍,从此便为秦民,需严格遵守秦法,届时,各郡县将为他们安置住处,划分荒地,分发农具与农种,免两年税役。

  而在今岁秋收前,他们的吃食问题,可通过为秦国郡县做杂役来解决,无论男女老幼做工,官府每日皆管两餐饭,午食分发三分之一斗糙米,暮食分发三分之二斗糙米。

  这是嬴政君臣再三商议后定下来的方案,如此一来,秦国虽终是逃不过开仓济粮一事,但令六国流民以劳动换饭食,既能与三川郡秦人的直接贴补粮食之法区分来,免却了本国民众之不满,亦能为开荒、采煤、冶铁、水磨等各处提供更多劳力。

  诚然,对种地的成年壮劳力而言,这点饭食固然填不饱肚子,但秦国这政策针对的,是原本连一日一餐饭皆无着落的流民——秦国不但安排落脚处,还发农具与种子,每日还能换上两餐安稳的饭食,待全家齐心多开荒种田,熬到秋收时节交完赋税,这日子可不就慢慢安稳下来了?

  世人皆惧怕流民,觉得他们是吃人的野兽,可流民本身并非恶徒,而是走投无路的灾民,若有条长久的活路,他们又有谁想当偷抢的恶徒?

  一时韩国各地民众关起门来,皆在悄悄感慨:前脚自家君王才将梁城这包袱甩出去,后脚秦王就开始接收流民,没想到口碑极差的秦王,实乃仁义之君啊!

  自然,随着这个消息的蔓延,也有不少经历数次秦韩之战的老韩人,万分质疑秦国突然“良善”的动机,暗暗叮嘱自家子孙,“秦君乃虎狼之君,连秦人亦吃不饱饭食,岂会乍然变得这般好心?”

  “我猜呐,定是秦国今冬冻死了不少人,秦君担心春耕人手不足,这才想将吾韩人骗去秦国,待春耕一结束,立刻将韩人掩埋地中当肥料,尔等切勿轻信此消息!”

  但也有少数叛逆而暗暗慕强的年轻人,赌气般地反驳长辈,“眼下吾等已是秦国之民,秦王管我们本就是他的本分,除了韩王,还有哪个君王会不管本国之民?在我眼里,秦王比韩王要好上一百倍!”

  “听闻秦国大巫活了八百岁,所占之卦向来是顶灵验的,与其守在梁城等死,不如去秦国碰碰运气...”

  “卫鞅当年可是在秦国徙木立信的!我听嫁去阳武的阿姊写信说过,秦法虽严苛,但奖罚言出必行。秦王总不能为骗吾等当肥料,失信于天下人吧?再者,秦王眼下要招天下之流民,又岂会不要吾等秦人?”

  “哼,留下来是死,离开亦是死,既然韩王已将吾等当泥团扔出去,纵便要死,吾亦不愿死在韩国!”

  当天,梁城编有人家连夜收拾细软之物,动身赶往边境,亦有许多人惧怕此乃秦国之阴谋,犹犹豫豫留了下来。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几天后陆续又有人悄悄前往秦国,梁城郡守叹息一声,让妻儿带着财物往异乡逃命后,自己依然留下来守护城中百姓。

  拜韩王与昌平君的毒计所赐,眼下的梁城已是三不管地带,就算城中之人尽数跑光,恐怕新郑王宫也浑然不觉。

  更巧的是,若无韩王早早下诏宣称已将梁城赠秦,恐怕很多人顶着韩人的身份,倒还不敢跑——然而,既然他们眼下已是秦人,前往秦国也算名正言顺。

  当秦国求民令迅速传遍六国之时,新郑王宫的韩王和昌平君自然也知晓了。

  韩王担心秦王此举是想搭救梁城之民,急忙派人前往梁城查看。

  但他派去的人担心地动会提早到来,便远远站在城门外眺望了一番,见城中守卫仍在,便急忙回宫禀告君王:梁城一切安好。

  昌平君如今却已认定,嬴政被灾星吸走了王者气运,荒唐之举一步接一步,瞧吧,先是又派他们此处讨城,接着,任用韩非那纸上谈兵的废物为郡守,如今招募流民,不过是他变本加厉沦为昏君之庸举罢了。

  他还笑着安慰韩王,“韩王且放宽心!我如今尚在韩地,秦王又如何能知晓、韩国要将梁城赠与他之事?秦王此举并非针对梁城,而是兴之所至,想当个拯救天下流民的‘救世君主’,以嬴氏君王之薄情,岂会如此之仁善?由此可见灾星一事对他之心性影响颇大,你我只消隔岸观火便是。流民?我王真是心怀天下之君呐,连流民都敢收,呵!”

  韩王这才放下心来,安心享受歌舞之乐,其他诸如赵王、魏王之君,亦与昌平君有同样的喜悦之心,皆认为秦王一反常态之举,恰恰说明灾星之威力巨大。

  秦孝公当年发布求贤令,尚称得上明君之举,看看当今秦王在折腾什么幺蛾子,求民令?那些命贱如尘的流民,是要求他们去吃光秦国之粮仓、与秦人日日殴斗么?

  六国之君,如今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笑骂一句——嬴政实乃无能之昏君,可怜秦国先祖数代基业,尽要丧于他之手上咯!

  暗爽到飞起的六国君王,恨不得秦王此番将本国流民一并收走。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时代,各国君王再如何祭祀祈福,也求不来真正风调雨顺的年头,每岁皆免不了些大大小小的洪旱灾患。

  而列国皆跟秦国一样,将粮食视为最宝贵的战略物资,朝廷并无赈灾制度,没有国君愿意开仓,将宝贵的粮食白白赠与灾民。

  如此一来,各地郡县一到年底,便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防备失去土地与房屋的灾民四处流窜哄抢粮仓,仅是韩国今春报上来,被官府斩杀的流民,就有上千人之多。

  六国之君怎能不欢喜?秦王若将这摊子麻烦事揽过去,等着瞧吧,秦国离亡国约摸只有一步之遥了!

  为此,六国这些时日特意心照不宣地“配合”秦王,下令放宽出城禁令,只要是想出城的,便是半夜亦要打开城门让他们滚蛋!

  实在活不下去的六国流民,亦未辜负君王们的“厚望”,在听闻秦国探子四处散播讯息的当日,他们便满怀希望地在寒风刺骨的冬日,光着脚踩过冰坑,跨过水塘,拄着木棍一步步朝秦国走去。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在苦苦支撑:去了秦国,便有机会活过这个冬天。

  ...

  一月初,韩国梁城逃地动的灾民最先抵达秦地之时,冰雪仍未融化,原本忐忑不安的他们没想到,甫一抵达边境,传说中凶神恶煞的秦国士卒便笑眯眯为他们登记了户籍。

  接着,又用马车将他们拉到附近县中,当韩人坐在秦人新搭建的、烧着火炕的暖烘烘安置点中,捧着热气腾腾的昂贵姜药汤和糙米粥之时,许多人都忍不住低声哭起来。(1)

  他们被自己的君王弃如敝履,被迫舍弃故土,背井离乡来到传闻中吃人不吐骨头的秦国,却得到这半个多月来最温暖的待遇!

  这一刻,所有韩人都自发地默念道:还好我们来了,此生做个秦国人也很好。

  随着一批批各国流民的前后到来,秦国各地郡县也忙碌个不停,他们要帮暂时住在集中安置点的流民们,搭建新草屋,盘火炕,又按君王的吩咐为他们足额分发了煤、柴薪和十日的粮食,十日后,他们便要开垦荒地准备春耕,以及为郡县做杂役来挣口粮。

  如此一来,被列国君王视为大患的流民们无人不感激涕零,看着眼前的火炕,自觉眼下这日子,比没失去家园前还有希望——往年的冬日,又哪来官府为咱们盘炕送柴?

  一时之间,来自各国的数万流民总算安顿了下来,免不了时时互相提醒一番:往日跟官府抢粮食是没办法,眼下只要踏踏实实在秦国干活,跟着里正认真学秦国之法,不做违法之事,这日子就能安稳过下去,切莫生事,定要安分守己!

  他们更会经常悄悄感慨:未料秦君之仁善,半分不逊上古尧舜之君,先前那些诋毁秦君之言,乃世人狗眼不识泰山呐!

  六国君王没想到,他们期待的流民扰乱秦国之事并未发生,数万新的劳动力到来,反而为秦国开垦出数十万亩秦人无暇顾及的荒地。

  另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也随之降临——这些原本铁定活不过这个冬天的六国流民,对秦王和各地官员救了自己一家性命的感激之情,来得比先前的秦人更猛烈许多,根据系统的统计,这些新秦人竟在短短的一个月里,为明赫提供了2000多万善意值!

  如此一来,加上原本的秦人源源不断提供的善意值,明赫在一月份,竟得到3000多万善意值,堪称天降横财!

  他迫不及待将这些善意值,大部分买了高产春小麦种和棉花种,又担心梁城有人不肯逃来秦国,特意买了些救灾防疫的药材,没想到,这回挥金如土的大手笔消费,不但享受到了vip9折优惠,还得到商城奖励的800斤土豆,收获颇丰。

  明赫暗暗算了一笔账,这系统商城的规则,还怪嫌贫爱富的捏,善意值少的时候买东西一毛不拔,善意值多的时候总会额外送些赠品。就拿这土豆来说,现在商城的售价可是8000善意值一个。

  这商城果真深谙后世奸商之道——善意值越多的穿越者,享受到的隐形福利就越多!

  明赫又想了想,长牙齿真的太痛啦!痛得他时常感觉心情异常烦躁,五黑和李斯送来的磨牙木,虽打磨得十分光滑,但他经常能啃出一嘴木屑...

  于是他又忍痛把剩下的3000善意值,兑换了两个后世常见的硅胶磨牙圈,当个宝宝可真不容易啊,他不因长牙之剧痛而哭泣,已是一个大学生为了面子最后的坚守。

  第二日早朝上,当嬴政把数千斤高产春小麦种、数千斤棉花种和800斤土豆命人抬给治粟内史之时,大臣们激动得当场跪下,直呼天佑大秦!

  其他种子究竟高不高产,目前大臣们并不知晓,他们激动的是——又有如此多土豆了。

  李斯前些日子,欢天喜地将花囿收获的土豆,端来章台宫给君王察看时,满朝文臣与君王皆是万分震惊。

  两个巴掌大的土豆种下去,数枚植株之下,竟扯出47个大小不一的土豆果子出来,最大的亦有男子手掌大小!

  如此来说,此物亩产十钟实乃指日可待,正因如此,嬴政身为君王亦舍不得食用半个,只命治粟内史按李斯之法,待春日,再将47个土豆如数切块抹灰种下去。

  眼下又得如此多土豆,大臣们岂能不感激神仙之助力?

  按照王上之言,此物乃仙界抗病高产之果,可在春、秋、冬三季种植,虽说为谨慎起见,只能三年轮种。但大秦如今有六国之民起早贪黑开荒,多的是土地可供轮种。如此一来,秦国人人吃饱饭的日子真不远啦...

  能听到明赫心声的几位大臣,皆知晓那位神秘的“仙人”,正是君王怀中正在奋力啃仙界圈环之稚童,顿时暗暗朝他送去感激的眼神。

  他们暗暗想道,“看来,爱民者,亦能得到仙人之奖赏啊!”

  嬴政亦含笑看向怀中的明赫,明赫急忙从嘴里拿开磨牙圈,开心地朝父王露出笑容,一笑,口水就跟着流了下来。

  明赫有些难为情地伸出小短手挡住小脸墩,好丢人啊,长牙期的婴儿为什么会不停流口水?

  嬴政却轻轻拉开他的小手,掏出丝绢宠溺为他拭去嘴角的口水,认真打量着怀中重新笑嘻嘻的小崽,暗道,“眼下虽不知收留六国之流民,能否为大秦笼来人心,但此举,定能让小崽十分高兴。”

  ...

  一月下旬,当昌平君踩着点、拿着梁城印玺离开韩国后,嬴政亦派驻守咸阳煤场的蒙武带着五万将士离开了咸阳。

  二月初一,韩国,戌时,在民众们多日以来忐忑的侥幸中,多地惊雷乍响,怪风大作,空中传来轰隆巨响,各地众人惶惶大惊之时,却不知梁城之中,已是房屋树木城墙皆倒塌,一些未逃走之民被压于梁下树下,哀嚎不已。

  郡守带着自愿留下来的士卒救出数人,却听地下传来马车疾奔之声,顿时目眦欲裂,一把推开士卒数人,大喊道,“快跑!尔等速跑...”

  话音未落,他脚下所站之地,霎时裂出一道如黝黑大口之缝,在远处众人的尖叫及哭嚎声中,将他及身侧一名士卒一并吞下,不过眨眼之间,裂缝又再次合上,仿佛一切只是众人的幻觉。

  但躁动恐慌的人群看着方才合缝之时,被甩上来的郡守断臂,无人不觉万般悲伤惊惧,待反应过来后,众人顿时争先恐后拼了命地往城外方向逃跑,但随着更多房屋树木倒下来,越来越多的人倒在了山崩地裂的咆哮声中。

  这一回,再也没有人来救他们出来。

  这一刻,他们无比后悔,当初为何不跟着邻人亲戚逃往秦国,为何不跟张大善人派来的人走,为何要留下来守护家园…

  守不住的啊,王叔传回预言本就是为了救他们,人,又怎能与天为敌?是他们错了!

  二月初二,当各地一切异响异动平复后,张良亲自带着三百家臣赶往新郑,求韩王派人前去救援梁城灾民,无果,他只能带着家臣们策马急奔前往梁城。

  待他们抵达梁城之时,城中尸骸枕藉,腥血薰沾,死者之状无不令人触目惊心,众人在口鼻处围上一块白布后,急忙下马取出水粮,救出那些在废墟中呻.吟/不止的伤者,将他们扶到城外数里安全之处。(2)

  转眼就是黄昏时分,张良正要去检查横梁之时,突然面色大变,起身竖耳聆听一番后,猛地回身喊道,“不好!地动又来了!快跑!”

  一时众人忙做鸟兽散状,纷纷往城外跑去,待来到安置伤者处,却听见那万马齐奔之声更近了,俱是一默,未料此番风平浪静后,新的地动转眼便至,眼下逃无可逃,这便是命吧!

  张良苍白着面色朝众人深深揖拜,“良此生负诸位多矣!”

  家臣们忙来扶他安慰,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些不怕死的豪言壮语,忽然惊觉,地动为何还未到来?

  马蹄声越来越近,张良猝然惊喜地回首望去,只见一片乌泱泱的军队,正往此处压来。

  可他再仔细一看,那随风而扬的黑旗猎猎,那令人胆寒的玄衣黑甲,骤然将他心中的惊喜砸得粉碎——不是王上派来的救援之军!

  而他手下三百家臣和被救出的梁城伤者,见此情景,顿时又如方才担心地动来临那般,一颗心不由自主地高高悬了起来——是秦军!是嗜血的秦军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耽美] [咒回同人] 肝露谷,但咒高物语【完结番外】
  2. [耽美] [银魂同人] 无良上司是呆毛夜兔【完结】
  3. [耽美] [英美娱同人] 摇滚之王【完结】
  4. [耽美] [鬼灭同人] 我在鬼杀队里养时透【完结】
  5. [耽美] [咒回同人] 转生到咒术界成为团宠【完结】
  6. [耽美] [综武侠] 搞事,搞事【完结】
  7. [耽美] [终极一班] 扒一扒我的绿茶腹黑男友【完结番外】
  8. [耽美] [火影同人] 在战国开餐厅的日子【完结】
  9. [耽美] [综漫] 和英雄恋爱吧【完结番外】
  10. [耽美] 背着主角卷生卷死【完结番外】
  11. [耽美] [HP同人] 黎明向日葵【完结】
  12. [耽美] [红楼聊斋] 废太子与末世大佬的异世之旅【完结】
  13. [耽美] [历史同人]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完结番外】
  14. [耽美] [网王同人] 攻略阔少迹部君【完结番外】
  15. [耽美] [综漫] 讨人喜欢的绘梨同学【完结番外】
  16. [耽美] [综漫] 月黑风高婶出没【完结番外】
  17. [耽美] [原神同人] 蒙德情话【完结】
  18. [耽美] [网王同人] 危!幸村拐跑了仁王他妹【完结】
  19. [耽美] [综漫] 捡到毛茸茸代餐啦【完结】
  20. [耽美] [历史同人] 开局直播秦皇汉武互飙演技【完结番外】
  21. [耽美] [综漫] 我跟酒厂真没关系【完结】
  22. [耽美] [原神同人] 身为天理代行者的我作为万人迷是否有哪里不对【完结】
  23. [耽美] [综原神] 骑兵队长想要回家【完结】
  24. [耽美] [柯南同人] 我的幼驯染不可能是琴酒【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