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三国:曹魏逆子乱斗群雄> 第275章 风云涌动

第275章 风云涌动

“不过,如今虽然封王尚早,但称公的时机却是合适了。”

眼珠一转,郭嘉顿时又有了主意。

“丞相,您麾下多有汉室旧臣,他们虽然打着降汉不降曹的名义为您办事,但心中到底怎么想的,却是不得而知。”

“趁着二公子纳亲,铜雀台建成的时机,您正好让他们作赋一篇,看看他们到底是想当您的臣子,还是刘协的臣子。”

“一旦等消减掉这些别有二心之人,便由孙权上表启奏,您三辞三让,可顺理成章封王。”

郭嘉说的条理清晰,听的老曹连连点头。

这种方法用起来可比曹洪那莽夫强多了,既能排除不忠于自己的人,手段也温和的多,更容易让天下人接受。

要真按照曹洪那么干,倒不如直接逼刘协脱袍让位的好。

“奉孝,有些细节,还是再研究一二才是……”

两人正商量到兴头上,突然,一道尖利刺耳的嗓音响起。

“请丞相接旨。”

曹操和郭嘉对视一眼,不用问也知道这是太监的声音,但这个敏感的时候,刘协让太监来传旨是什么意思?

“恭喜丞相,贺喜丞相了。”

传旨的太监还没等曹操接出去,便一路小跑着迎了上来。

“丞相,这圣旨老奴就不念了,就在此拜见魏王。”

“什么?”

曹操接过圣旨翻来覆去一看,跟曹洪拿来的那封一模一样。

还没等他去问的时候,院外又有太监的声音响起。

“请丞相接旨,请魏王接旨。”

紧接着,一道圣旨接着一道,一转眼的功夫,曹操的丞相府来了八个太监。

连同曹洪拿来的那份,他一共接到了九张圣旨。

而且每张圣旨上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给曹操封王的。

“这是怎么回事?曹洪究竟干了什么?”

曹操和郭嘉相视一眼,此刻他们连苦笑的表情都做不出来了。

如果一封圣旨还可以推脱的话,这么多圣旨的到来,就是说明了刘协要给曹操封王的决心。

…………

经历过枕边匕首的事件以后,又被曹洪活生生从被窝里掏出来。

如果这个王位再不封的话,刘协不知道曹操还会做出什么事,

对于他来说,这个王位就像是烫手山芋,能早一天送出去就早一天送出去为妙。

所以为了避免麻烦,刘协直接省去了三辞三让的过程,一连派好几个太监,有种不给曹操封王就誓不罢休的架势。

…………

而与此同时,曹操也明白,自己手底下的雷彻底炸了。

在别人眼中,曹洪带兵进了一趟皇宫以后,他曹操便接了好几道封王的旨意,谁不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今天既然能逼迫天子封王,那么将来有一天就能逼迫天子退位。

这么些年,大家心照不宣打着降汉不降曹的旗号给曹操卖命可以,但如今曹操做出了这种事,就相当于明目张胆的不把天子放眼里了。

“曹洪真蠢货也,孤还没来得及做准备,他就敢打着孤的名号做这种事,再加他二十大板。”

“丞相,丞相不可啊。”

紧要关头,还是郭嘉的脑袋灵活一些,一见曹操将要失去理智,他赶紧相劝。

“事已至此,丞相,这王位您只有接了,再罚曹洪也无济于事,您该快刀斩乱麻把这件事定下来,还有邺城也需派兵留守。”

“对对对,孤不能急,不能急,既然事情发生了,那就先称王。”

曹操心情激动之下,一时间有些语无伦次了。

刘备大军征讨西川,江东即将联姻,现在让曹操烦恼的不再是外部的隐患了,而是自己家里这颗炸弹。

多年相处,曹操很明白,自己的封王,也预示着跟荀彧的决裂。

而此时邺城大军还因为征讨马超未归……

“快,将元让、子孝还有妙才全调回来,先稳住局势为佳。再命,徐晃于禁率本部人马回邺城坐镇,让曹休把虎豹骑也带回来。对了,让曹真继续坐镇汉中,他敢回来孤打断他的腿。”

曹操的头脑清晰,随着一条条命令发布,几乎惊动了整个北方。

对于现在的曹氏集团来说,曹丕的联姻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曹操可以顺风顺水的完成封王。

…………

与此同时,曹丕也没闲着。

这件事是他搞出来的,他当然不会毫无准备。

“西凉那边怎样了?”

“庞德已率草原狼骑进入凉州,前些日子,阎行的老母也被送往了邺城,还有曹休将军,正在雍凉选拔虎豹骑人选。”

“命庞德跟卫青交接一下,让他率一千西凉铁骑日夜兼程赶回来。另外再告诉曹真,无论是谁相召,都不许他离开汉中半步,否则我亲自去取他的脑袋。”

“是。”

有趣的是,父子两人虽然各自指挥各自的人马,但他们却对汉中的曹真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显然,曹操和曹丕都明白汉中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这里是进军益州的门户,只要拿在手中,便能掌握对刘备的主动权。

…………

随着曹操即将称王的消息传遍天下,许多人都变的不安分起来。

刘备在西川大骂曹贼,孙权摇头叹息操之过急。

但出奇的却是,这些诸侯叫的再凶,他们都没有实际行动上的阻止。

反而是曹氏内部出了问题。

先是曹操最倚重的后勤负责人荀彧一病不起,接着是河北最有名望的崔琰积劳成疾。

再下来,是曹操平日里行军打仗的谋主荀攸告病休养。

而许昌的曹操也并没有安生……

汉献帝身边最后还仅存着的几个忠臣还是站了出来。

安南将军段煨,大司农王邑在金殿唾骂曹操,两人都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曹操秉持着快刀斩乱麻的原则,一不做二不休,用刀光剑影把这二人的嘴堵住了。

从此,朝堂上下再没有人敢反驳曹操封王的举措。

一些墙头草背弃了刘协,忠于汉室的人则更加蛰伏隐忍了起来。

他们在等一个机会,等一个可以一发而置曹操于死地的机会。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