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明皇子高爔传> 第156章 思无邪

第156章 思无邪

  永乐皇帝看到杨士奇一脸吃惊,说道:“不用乱猜了,他与金山卫的西贵、侯端多有交往,北边以往的战事恐怕不比你知道得少,对鞑靼和瓦剌人的行事,自然颇为了解。”

  “我大明开国只四十余年,虽说国力日益昌盛,但要用钱的地方不少。大伯与这位大人都在朝中为官,肯定比我清楚。打仗打的是什么?在朝廷来说,是有没有钱打仗。在每一场战事来说,打的是后勤保障,也就是粮草供给跟得上吗?”

  高希一下子就说到点上了,杨士奇颇为欣赏,不由自主地将身子向前倾了倾:“照你看,朝廷现在能不能打?”

  “敢问大人,钱够不够?”

  “嗯...这...”

  “不够吧?若有足够的钱打仗,刚才郑大伯也不会说有主战、主和委决不下了。但今天钱不够,并不表示明天钱不够,或者明年钱不够。若圣上决定要打,那么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钱马粮草。国家大事,有轻重缓急,重的事、急的事,自当优先保证。”br>
  永乐皇帝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若圣上决定打瓦剌,那就从全局上重新考虑全国各项费用的支出,但要优先保证‘打瓦剌’这一仗。”

  户部尚书夏元吉碍于中央财政吃紧,反对打仗,自然理由充足,但那是财政部长的视角。

  站在皇帝的高度,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宁,消除瓦剌对大明的威胁,显然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国家安全战略。

  “嗯,所以圣上一旦决定了,包括户部在内的各部会衙门,都要想方设法保证有足够的兵器、马匹、粮饷,支持朝廷打好、打赢对瓦剌的这一仗。”杨士奇说道。

  永乐皇帝点了点头。

  “兵器、粮饷都够了,如果不深入漠北,恐怕也打不痛瓦剌人,那么这些物资能供应得上吗?”

  “可以供应得上。”永乐皇帝说道。

  “可以供应多久?”高希追问。

  “这...”永乐皇帝被问住了,这也是长驱直入漠北作战最大的问题。

  深入沙漠作战,明军是禁不住长时间耗下去的,最好尽快与瓦剌人主力决战,一举歼灭其有生力量。

  可是,鞑靼部也好,瓦剌部也好,他们都不笨,“打不过就逃”就是他们的策略。

  历史上,永乐帝第三次北征时,鞑靼部阿鲁台得知明朝大军来了,吓得屁滚尿流,连夜带兵逃走,就是不与明军对阵。永乐皇帝只能回师,耗不起。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云,‘余尝计之,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米六斗,人食日二升。二人食之,十八日尽。若计复回,只可进九日。’照此推算,若我大明发兵十万,则需要征调民夫十万,且至少在九日内就要对瓦剌取得决定性胜利。事实上,到实际打仗时,民夫的征用肯定远高于这个推算,且是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谁也说不准!”

  高希引用的《梦溪笔谈》中的这段话是说:如果每个保障后勤的民夫可以背六斗米,一个士兵自己可以带够五天的干粮,以一个民夫供应一个士兵、一人一天吃二升米来计算,可以保障十八天。如果考虑回程,那么只能保障九天。

  永乐皇帝打了不知道多少仗了,粮草不济导致人马饿肚子,以至无功而返或失败的情况,他都碰到过。听到这里,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

  “公子的意思是,在目前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兵马粮饷之前,大明便拿瓦剌没办法了?”杨士奇问道。

  “有。”

  “哦?有何办法,朕...郑大伯我倒想听一听。”永乐皇帝一听高希说有办法,一激动,又差点说漏嘴。

  “就两条,一让瓦剌人知道我们的厉害,二适时伏击。”

  “具体说一说。”

  “瓦剌人不知何时来,抢了东西便跑,追击不是办法。不如在城外广布地雷,形成地雷带。”

  “地雷?”永乐皇帝和杨士奇没明白是什么。

  “地雷就是火器,埋在地下,踩上去就会爆炸。”

  “哦,就是霹雳火球。”永乐皇帝明白过来。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中就有记载,说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在白沟河之战中,“景隆、英、杰藏火器地中,人马遇之,辄烂。”

  当年的燕王,即现在的永乐皇帝,是吃过地雷的亏的,所以高希一说,他就想起来了,记忆犹新。

  只不过地雷等爆炸器的使用,要到明中后期才较多地在战争中使用。

  “地雷带可以布防两三道,任他瓦剌人什么时候来,只要人马一踩动引信,必将他们炸个稀巴烂。此外,再交织设下绊马索、陷阱坑等机关,炸不死他,也要让他们掉进各种机关。一旦听到爆炸或机关发作,就冲出去攻击,但应以远射弓箭、火枪为主,也不要追击,吓跑他们就行。我方以逸待劳,以少伤亡、不伤亡为目标,让来袭的瓦剌人有死伤就行。”

  “那么伏击又该如何?”杨士奇问道。

  “鞑靼和瓦剌人最常来袭的季节,应该是秋天,因为秋天粮食丰收了,他们便要来抢。所以,在他们最常出没的地点设伏,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让他们死伤惨重。”

  “嗯,好,好...民则(高希的老师沈度的字)收的弟子果然不同凡响。”杨士奇连连点头在内心赞道。

  永乐皇帝也豁然开朗,他听明白了,高希的主张和太子朱高炽的主张是一致的。

  一方面,现在不宜打仗,因为还没有准备好,一旦准备好了才能打。

  另一方面,则要威慑瓦剌。太子的意思是,降旨申斥顺宁王马哈木,以为缓兵之计。而高希的主张是,运用多重地雷带、主动伏击等防守反击式的军事手段震慑对方。

  “嗯,你这两条主意不错。”永乐皇帝颇为满意。

  “这不是我的主意,是我太祖高皇帝(即朱元璋)的主意。”高希说道。

  “啥?”永乐皇帝和杨士奇都吓了一跳。

  现在是永乐九年,太祖已经驾鹤西去十二年了,说的是什么鬼话!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