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明末:重造大顺天> 第22章 攘内除外

第22章 攘内除外

  崇祯十一年十月十二夜,京城。

  安静的古城内外已经鲜少有行人走动,各个路口都站着官兵,他们的目光偶尔停留在附近的行人身上,若有来人,他们便上前进行盘问,与其说是认真执行倒不如说已经习惯了眼下的一切。

  行人们也是来去匆匆,沉默寡言,他们手中持着灯笼,走过一条条街道,偶尔与那些更夫们擦身而过,只留下一声声梆子声在身后渐渐远去。

  对于京城的百姓们来说,崇祯十一年的日子并没有好转过来,反而显得越发阴暗。

  六月初二,西直门内安民厂火药爆炸,声震如雷,地摇不止,屋瓦碎裂,梁尘飞扬,更使得方圆数里的城垣都毁坏,树木也都拔地而起,而这一次大爆炸也让百姓死亡万余,惊心动魄。

  九月二十二,关外清军再次入寇,分二路直入墙子岭和青山口,蓟辽总督吴阿衡战死、总兵鲁宗文战败而死,中官郑希诏逃走,清军长驱直入而无人可敌,兵屯于牛栏山。

  九月二十四日,京师戒严。

  百姓们的日子不好过,崇祯皇帝的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这位年仅二十八岁的皇帝登基已有十一年,可是在这十一年的时间里,他却几乎一点点看着大明朝逐渐崩塌,北方的鞑虏,南边的流寇,无一不搅动着神经,常常夜不能寐,二十多岁的年纪,看上去却像个三四十岁的人一般。

  此时的皇帝正在御案上批阅着奏折,他常常效仿太祖皇帝勤政,凡事都亲力亲为,血红的朱笔随着手腕的转动,在上面画着一个个圈或者叉。

  不多时,一名身材高大的太监急匆匆走进了文华殿,上前跪在了殿上,略显得尖细的嗓子响了起来。

  “奴婢高起潜拜见皇爷。”

  崇祯皇帝微微抬起头,沉声道:“东虏的兵已经到哪里了?怎么不见消息?”

  高起潜低声道:“回皇爷的话,东虏鞑子怕是已经过了通州,看情形或许要进犯京师......”

  这话还没有说完,只见皇帝手中的朱笔,连同奏章一起飞了过来。

  崇祯皇帝怒极,他的声音又急又厉,“眼看着鞑子就要过来,内阁和兵部就没有拿出个什么章程?”

  高起潜身为皇帝派去监军的太监,很快便站出来表示着忠心。

  “皇爷,若是东虏胆敢进犯京师,奴婢也是有骨气的,无论如何也要手提三尺长剑,将这些东虏尽数赶回去.......奴婢就是死,也绝不会让东虏冒犯皇爷。”

  听到这话,崇祯心里的气才舒缓了几分。

  “若天下人都能像你这个没卵子的一样,大明的江山也乱不了!”

  高起潜也不知崇祯皇帝到底是不是在讽刺,他小心翼翼地说道:“皇爷,要不要把杨阁老先叫过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端起了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道:“也好,将杨嗣昌召来........”

  说完,他又望向了高起潜,询问道:“你认为对付鞑虏,到底是该剿还是该抚?”

  杨嗣昌,湖广武陵人,原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于万历三十八年得中进士,去年被崇祯看重出任兵部尚书,并且很快也入了阁,提出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策略来对付义军,收效显著。

  所谓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主要内容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由四地巡抚率领主力大军进剿流寇,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由六地巡抚负责协剿,加在一起便是十面张网。

  杨嗣昌负责制定计划,而执行这个计划的则是两个人,一个是五省总督洪承畴,另一个则是五省总理熊文灿。

  自从这个计划实施以来,义军实力大为衰弱,也证明了杨嗣昌的战略眼光。

  但问题是,在杨嗣昌的计划当中,他始终坚持认为不能同时两面作战,在执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战略时,就必须要同关外的东虏议和,也正因为这一点,使得他为许多人非议。

  如今崇祯询问高起潜,很显然皇帝没有下定剿抚的最终决心。

  高起潜似乎早就对这个问题有所预料,便低声道:“到底是剿还是抚,终究是皇爷圣心独断.......”

  崇祯皇帝顿时有些不满,道:“朕让你去率军打仗,不是让你在这里和稀泥!打哈哈!”

  高起潜慌忙地磕着头,低声道:“皇爷,以奴婢之见,就如今天下形势,大明既要安内,又要攘外,可是这些年用兵下来,朝廷损失惨重不说,反倒是按下葫芦浮起瓢,着实没个头,以奴婢浅见,不如一次彻底按死流寇......”

  说白了,既然要按死流寇,那自然是要跟建虏和议。

  崇祯皇帝微微沉默,他又问道:“外面都怎么说?”

  崇祯心中也想着与建虏和谈,只是担心被外朝臣子们知道,而他又是一个极爱面子的人,不希望承担这个骂名。

  高起潜自然很清楚皇帝的想法,他低声道:“皇爷,这外边也知道皇爷的难处,纵使有些不懂事的酸儒,他们不体谅朝廷的难处,说一些怪话也是常有的,影响不到大局。”

  很快,一个年轻太监走上殿内,躬身禀告道:“启奏皇爷,兵部尚书杨嗣昌已经到了殿外,请求入见。”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清清嗓子,“让他进来吧。”

  .......

  很快,从殿外走进来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他头发乌黑,双眼炯炯有神,显得十分精明强干,此人正是兵部尚书杨嗣昌,走进殿内后便向着崇祯行礼。

  崇祯皇帝见到杨嗣昌,却没有急着询问怎么对付东虏,而是问起了流寇的现状。

  杨嗣昌前些日子刚刚收到了洪承畴关于流寇的奏章,也很快就进行了禀报,却不知皇帝为何还要今日询问,他只得将洪承畴、孙传庭等人剿灭义军的过程说了一遍。

  说到最后,杨嗣昌道:“直到十余天前,据洪承畴、孙传庭二臣所奏,李匪自成一部已经被彻底击溃,他们所剩下的余孽也只怕不日就会被剿灭,到时候我大军一路围追堵截,四面八方张网以待,定能诛灭残匪,到时候自然有捷报抵达京城。”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