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大明杀>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也许是天意

第二百八十二章 也许是天意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北京。

  大明皇帝朱由检满心欢喜的早早就起了床。

  因为按照传统,皇帝要在这一天清晨接受百官的新年朝贺。

  崇祯希望今年能有一个好的开端。

  同时,他也很需要祝福。

  因而崇祯很重视。

  不过,起床后的崇祯却震惊的发现外面正大风呼啸,天地整个都笼罩在罕见的沙尘暴之中。

  大风霾,在古代星相术士眼中是边事刀兵大起的征象,乃大凶之兆。

  即使不懂星相的人,也知道这至少不是好兆头。

  崇祯的心当即就乱了!

  他呆立了很久。

  直到昨晚陪伴他的皇后周氏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他才故作镇定的摆脱出恶劣情绪,强颜欢笑着在周氏有些反常的过分温情服侍下去收拾洗漱。

  昨天是除夕之夜,于公于私,两人都是要在一起的。

  而且周氏从崇祯当信王时就陪伴在左右,和崇祯的感情很深,也非常得崇祯信任,崇祯刚一继位就册立其为皇后。

  崇祯很了解周氏,同时他也知道周氏很了解自己,并真心的担心自己。

  然而在一切准备妥当赶往皇极殿的路上,面对飞沙走石、难辨的天色和混沌的景物,崇祯却再也装不下去了,他很快再次满面阴云。

  皇极殿在清代被改称太和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是上朝和举行各种重要典礼的场所,也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和等级最高的建筑物。

  来到皇极殿门口,崇祯还是决定整理一下心情,于是勉强又挤出一丝笑容。

  但刚一进殿,他却再次脸色大变。

  因为整个大殿内竟没有一个大臣的身影,只有一个锦衣卫首领立于堂下。

  这时,集合百官的钟声都已经停了。

  崇祯一下子就懵了,除了脸色铁青外都不知道怎么反应了。

  这种事他从未遇到过,也从未听说过。

  这时,孤零零的锦衣卫首领也很尴尬和不知所措。

  他昨夜在宫内当值,到底啥情况其实也不清楚。

  但这家伙眼珠子转了半天,还是决定抖起胆子打圆场说:“今日天公不作美,群臣大概没有听到钟声,所以未能及时入宫。请皇上下令再次鸣钟,这样百官听到了钟声,肯定会尽快赶来。”

  崇祯的脸色一阵变幻,半天之后才发出一个不明意义的音符。

  他显然并不想认可锦衣卫首领的话。

  此时的他,在内心正笃定的认为无能和不听话的大臣们一定是故意的,早就串联好了,为的是在新年向自己示威,无数草泥马开始在他心里面狂奔。

  可不管多么生气,崇祯似乎也明白暂时只能借驴下坡。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话对一向极好面子的他是说不出口的。

  由于所有人都对崇祯的那个音符感到不明所以,大家只能等着崇祯的下文。

  但崇祯并没有下文。

  大殿内也因此安静的可怕,空气中满是怪诞的味道,同时也把外面的风声衬托得更加刺耳。

  当所有人都彼此干瞪着眼不说话莫名其妙了好半天之后,最熟悉也是最亲近崇祯的太监们最后不得不站了出来,他们必须当炮灰来“自作主张”。

  但诡异的是,太监们又连敲了好几遍钟,钟鼓齐鸣仍“久无至者”。

  还是不见一个大臣的影子。

  崇祯这回彻底目瞪口呆了,他的脸几乎变成了猪肝色,手也开始了哆嗦。

  但坐在龙椅上剧烈喘息了好一会儿,崇祯却悲哀的发现,自己除了生气,好像也没什么办法。

  他总不能不要脸面的让人去喊那些按理来说早就等候在长安左右两门外的大臣们“你们快来上朝吧!”

  那岂不是正落了这些臣子们的套!

  而且法不责众,他也不能治所有大臣的罪!

  目前,他更急需的是摆脱当下的尴尬。

  于是他的头脑开始疯狂旋转!

  终于,在眼睛通红的看了看下面瑟瑟发抖的那个锦衣卫首领后,崇祯咬牙切齿的决定先去拜祭太庙,然后再回来接受百官朝拜。

  这样不仅可以化解暂时的尴尬,也可以晾一晾那些给他搞事情的大臣们。

  可惜,祸总是不单行。

  在有司准备车驾时,居然又发生了由于驾车和仪仗所需马匹超过百余而一时间无法凑齐的离奇事情。

  崇祯终于再也无法控制情绪了。

  拜祭太庙虽然时间提前了一点,但那只是一点点,是按时辰算的,而不是按天来计算的。

  而且拜祭太庙早有计划,并且年年如此。

  这有司是如何准备的?

  这是严重的失职!

  崇祯忍不住面色狰狞的厉声斥责起管事太监。

  如果今天不是大过年,担心不吉利,他一定会爆粗口,甚至可能会杀人。

  直到有人提议可以先将长安门外下马碑附近供百官们骑乘的马匹赶进宫来临时凑数才暂时止住了崇祯的暴怒。

  紫禁城内不许骑马,百官们进宫又必须只能走长安左右两门,因此他们骑乘来的马匹就只能暂时放在那两门的下马碑附近。

  那里一定有马。

  崇祯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你们不来上朝,那我就赶走你们的马,明着告诉你们老子先忙别的去了,不接受你们的绑架。

  而且也可以不用自掉身价的去提醒百官们该上朝了!

  可就在一切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之际。

  司礼监太监又小心翼翼的启奏,认为外面的马匹没有经过训练,今天这种天气下很容易发生意外和混乱。不说万一出事伤到人,就是发生混乱对拜祭太庙这种需要隆重的仪式也是不妥的。

  而如果不小心伤到了皇帝,那更是不能接受的。

  崇祯仔细一想,确实有道理。

  于是他在着重声名了拜祭太庙兹事体大和个人安危微不足道之后勉为其难的接受了建议,然后郁闷的又回到大殿内心神不宁的等候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出现的群臣。

  他的心很忐忑,也想了很多。

  准备拜祭太庙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在这么久的时间内还是没有大臣们前来,崇祯的心已经彻底乱了,也非常无助。

  好在又过了一段时间,姗姗来迟的大臣们终于开始陆续出现。

  崇祯也渐渐松了一口气。

  文武官员从长安左右两门分别进入,因为需要按照文武分班站立,所以百官们需要经过中门以调节自己的站位。

  但是由于崇祯已经早早的来到了大殿之上,在皇帝的注视之下,百官们只好纷纷低着头,在队列之中绕来绕去。

  再加上大臣们来的断断续续,迟晚不一,整个过程不但又花费了很长时间,也看起来非常不庄重,甚至有些滑稽。

  不过好在没再出别的乱子。

  就这样,这个正统大明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新年朝会,皇帝干等大臣们数个小时,最终仪式草草完事。

  当然,以崇祯性子,他当时并没能忍住斥责大臣们为何迟迟不来?

  不过所有大臣都异口同声说,因为风暴没有听到钟声。

  崇祯阴沉着脸没有说话,他当然还是不相信这套之前锦衣卫首领已经说过的解释。

  估计任何别的人也都很难相信!

  因为皇宫内的一切都是特别设计的,也早就验证好了。自然不可能没考虑过天气异常的影响。别说大风,就是发生雷雨,提前在长安左右两门外等候的大臣也不可能听不到钟声。

  紫禁城二百多年,就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何况为保证群臣上朝,长安左右两门也会在钟响之后立即就被打开。

  听不到上朝的钟声,难到还看不见进宫的门已经打开了吗!

  那可是每天的第一次开门。看書喇

  再有,一个门外的人听不到钟声、看不到门开,怎么两个门外的所有人全都是如此。

  这也太巧了吧!

  说不是合谋,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不过面对大臣们的集体统一装楞充傻,崇祯就是再愤怒,也只能忍下去。

  而如此诡异的事情还不是编的,而是真实的历史。

  直到回到自己的寝宫,崇祯才再也忍不住全面爆发。

  他十分光火的向皇后周氏倾述起心中的愤怒,悲凉的慨叹手下竟没有一个肱股之臣,指责群臣皆负他。

  但皇后周氏在静静的听完后却不愠不火的说:“这可能也怨不得大家。皇上不出宫,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崇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愣了愣神后不悦道:“你这是何意!难道他们一个个不能做好自己的本份,还怪我不成?再说,这与我出不出宫有何关系?”

  崇祯和周氏也算老夫老妻了,两人共育有三子三女,包括地位一直很稳固的太子也是长子朱慈烺,因而彼此间说话早已没了那么多弯弯绕绕。

  没有特殊的情况,他们基本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一般也不怎么掩饰自己的情绪。同时也往往不用担心因语气不好而伤到对方。

  “不是怪你。我的意思是说皇上应该学会体谅他人。”皇后周氏语气颇有些无奈的解释道。

  崇祯遇到的窘境,她其实早已听说。

  尽管也不清楚确切的原因,但她还是觉得有必要先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

  而且国朝局面已经崩坏至些,她知道有此问题已不能再深究!

  于是在叹了口气后,周氏迎着崇祯已经开始有些不善的目光接着说:“我想可能都是这瘟疫造成的。现在京师瘟疫大行,死者无算。有说法这都是那白衣鬼在勾魂,于是全城的百姓们纷纷通宵敲击铁器,“声达九重”以驱鬼。

  今日大风霾,清晨时白日黑夜根本无从分辨,百姓们应该也在继续敲击铁器。群臣在宫外等候,想来是受到了干扰。再加上又大风呼啸,听不见钟声怕也是正常。

  而皇上又一向是个极重规矩的人,群臣听不到钟声,又无人前去召唤,哪怕就是看到左右二门已经打开,他们又如何敢私自进宫!

  至于准备车马的有司,想来也有他们的难处。

  这可怕的瘟疫,人都死了那么多,马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我听说城里的马几乎已十去八九。城里的马如此,宫里的马想来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估摸为保证皇上拜祭太庙,有司可能用的是拆东补西的权宜之法。而皇上临时调整行程,他们就措手不及了。但之后,他们不就没再出问题吗?”

  虽然周氏的这番劝慰是比较温婉的,解释上也很说的过去,遣词也是斟酌的,但崇祯的脸色却不仅没有好转,还变得更加难看。

  对外面的瘟疫,崇祯当然知道,很猛烈也知道,毕竟这不新近才发生的,而是已经闹了很久。

  有关瘟疫的奏折更是如同雪花般往宫里飞。

  同时也让崇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的天子地位受到了进一步的重创。

  莫名其妙的天下陷入极寒、各地接续不断的地震、暴雨以及洪水、连年不断的旱灾和蝗灾,越来越难以抵御的外敌入侵和天下群起的暴动……

  几乎所有预示着天子可能有失德的天地异像全都凑到了一起,并且一个比一个猛烈,也看起来哪一个也都没有丝毫结束或者减弱的迹象。

  这在历史上几乎闻所未闻。

  也逼迫得自尊心极强的崇祯不得不四次下罪己诏,成为目前历史上下过罪己诏次数最多的皇帝(死前还会再下两次,达到六次)。

  而现在,瘟疫又直接把国家的统治中心—京师都变成了鬼城,更成旷古奇闻。

  崇祯也被吓得不轻。

  不过即使是瘟疫已经横扫了京城并把崇祯吓得不轻,但作为皇帝的崇祯却仍然对瘟疫认识很模糊,也从来没有去认真了解或者派人去了解过瘟疫和其所造成的破坏。

  至于采取什么有力的措施,就更谈不上了。

  甚至几乎可以说无所作为。

  也不知道这是虱子多了不怕咬还是真的不食人间烟火,或者是已经对灾祸产生了忌讳。反正,少见的从来不出宫的皇帝—崇祯对待瘟疫的态度很奇怪。

  因而皇后周氏的劝慰不仅没起作用,崇祯在听完后还更加恼怒道:“瘟疫,瘟疫!什么都拿瘟疫当借口。底下的人为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逃避责任,向来喜欢说些夸大之言,带你看的也往往有很多做戏的成份。你听听看看也就算了,怎么可以当真。

  当然,瘟疫目前着实有些猛烈,朕也知道。但应该还没到他们说的那种程度。你看王公大臣们不就一个个都活的好好的么,也没见哪个人丢了性命。”

  “皇上,你怎可如此执拗?”皇后周氏目瞪口呆的看着崇祯,然后有些生气说:“你觉得百姓们都是闲的,整夜不睡觉敲铁器好玩是吗?”

  但崇祯却一脸不服道:“百姓们怎么可能通宵敲击铁器,偶而晚上敲一会儿是可能的,全然都是这样还通宵我是不信的。否则各个衙门岂会放任不管,难道他们都是干吃饭的么?”

  “衙门到是想管,他们管得了吗?不信,你自己出宫去看看。”周氏几乎喊了出来。

  “现在外面瘟疫这么猛,我怎么可能此时出宫,你想让我也染上病吗?而且不出宫又有什么关系,该知道的事哪一样我不知道。”崇祯也嗓门大了起来,眼睛也因愤怒而开始变红。

  崇祯知道瘟疫是传染的,他也知道害怕。

  “好了,好了!你如是这般想,我也不说什么了。反正我说什么你从来不听。你心里的委屈我也明白,我只是希望皇上不要想太多,别因此跟群臣怄气。”周氏有些颓然道。

  她不想再争论了,也知道争论没什么用。

  自己的男人是什么性格,她太清楚了。

  天下已这般模样,崇祯却还是如此刚愎自用,她真的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当然,她也清楚今天的种种离奇状况对向来以严格和自律著称的崇祯所造成的刺激。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都的确很让人难以接受。

  同样,也很不吉利。

  此时,无论崇祯还是皇后周氏都还不清楚那个后来灭亡了大明的李自成正是在这一天恰巧于西安正式称帝。

  而且同在这一天,大明的龙兴之地——安徽凤阳也发生了一次诡异的强烈地震。

  时凤阳守陵谷国珍为此发了急报。

  《清史记事本末》记载到:“皇陵附近庐舍人民坍坏尤甚。”

  有时候古人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也许就是如此吧!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重生武大郎:最强帝王系统
  2. [历史军事] 逆流启明
  3.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4. [历史军事] 谍影霸主
  5. [历史军事] 我的老板是曹操
  6. [历史军事] 猎户家的小妻宝
  7. [历史军事] 从珍珠港开始崛起
  8. [历史军事] 寒门小甜妻
  9. [历史军事] 三国之问鼎天下
  10. [历史军事] 武超高金莲
  11. [历史军事] 唐朝极品公子
  12. [历史军事] 明耀四方
  13. [历史军事] 农女医妃:拐个王爷来种田
  14. [历史军事] 史上最强狂帝
  15. [历史军事] 大唐:开局继承十万亩田
  16. [历史军事] 特工在唐朝纵横天下
  17. [历史军事] 穿越八零养崽崽
  18. [历史军事] 秦安杨小柔
  19. [历史军事] 一品权臣
  20. [历史军事] 豪门傻婿
  21. [历史军事] 大秦:朕出游东巡,你竟举国飞升
  22. [历史军事] 启禀十四爷福晋又作妖了
  23. [历史军事] 从圣域开始的圣斗士生活
  24. [历史军事] 大明:开局召唤十万大秦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