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中华之铁血崛起> 第74章 朱由校发明煤球炉子

第74章 朱由校发明煤球炉子

  科学院的宋应星得到王进举的船队回来的消息后,兴奋了好几天,现在正在科学院翘首以待。

  朱由校在回到京城外的时候,想起了土豆和红薯培育的事情,就带着王进举改道去了科学院,让其余人员先回去了。至于费利佩三世的儿子,朱由校暂时没有兴趣见,先让内阁和礼部的人暂时接触着,等弄清楚了他的来意后再说。

  朱由校带领一干人来到了科学院,刚进门就看见宋应星从里面向外跑着。原来是宋应星的到陛下过来的消息,误以为土豆和红薯也运过来了,便迫不及待的从里面跑出来,想看一看这些高产的粮食。

  “宋爱卿,你这是干什么?”朱由校见宋应星直接绕过自己,跑到大门外面左右来回看,便忍不住的问道。

  “陛下,粮食呢?粮食没有运来吗?”

  看着宋应星又转过来问自己,朱由校顿时笑了出来。

  “宋爱卿,别着急,粮食得先从船上卸下来才能运过来,最早也要到明天才能看见。你看把你急得,都已经到了大明了,还能让它丢了不成。”

  想到刚刚自己的失礼,宋应星反应过来后,赶紧下跪请罪。

  “无妨,爱卿快快请起。朕这次来就是要看看你的研究怎么样了?玻璃大棚做出来了吗?现在快入冬了,粮食的培育还能不能进行了?”

  “回陛下,那玻璃已经生产出来了。前段时间微臣前去王大壮那里询问,没想到,微臣到的时候正好看见生产出一块块的透明的玻璃,微臣当时就高兴的不行,等他们生产出足够的玻璃后,微臣就全拉了过来,按照陛下之前描述的,盖了几座大棚。走走,还请陛下前往一看。”

  宋应星激动的在前面带路,打算引朱由校前往他那里看一看所谓的玻璃大棚。

  朱由校等人到了宋应星的地方后,看见一个大的空地上,盖起来了一座顶面是玻璃,四面是泥土墙垒的大棚,和后世的塑料大棚非常的像。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的,冬天的时候,晚上冷,可以在上面铺一层稻草,当做被子一样盖在上面,里面可以用炭炉提高温度。不知道现在里面可有种植什么东西?”

  “陛下,是这样子的,刚开始的时候,里面的确种植了一些蔬菜,由于温度低,就在里面放了几个炭火盆,可是第二天进人去里面观察的时候,好端端的就晕倒在里面了。随后进入救援的人也都晕倒了,后来从外面砸坏了侧面的土墙,这才将人给救了出来。

  再次将墙垒好后,都没人敢进去了,微臣也要求了几次,但是弄不明白原因,到现在都没人敢进入。微臣正打算今天就上奏报呢,没想到陛下到先来了。”宋应星无奈的说着。

  朱由校想了想,又沿着大棚的两边转了一圈,忽然间想明白了。原来,是那炭火没有留进气和出烟口,导致炭火燃烧不充分,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这人一进去可不就晕倒了嘛。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问道:“宋爱卿知不知道冬天烧煤球排气的原理?”

  “煤球?那是什么东西?”

  看着宋应星满脸的疑惑,朱由校这才反应过来,现在还没有煤球呢,因为冬天在屋里烧碳容易引起人们死亡,所以现在的老百姓冬天都不敢在家里烧这个,只有一些大户人家买那种无烟的,特制的木炭燃烧取暖。

  看来,得把煤球炉子给弄出来了,这样就可以让百姓在冬天取暖,避免被冻死冻伤了。

  “爱卿可以做一个大点的炉子,炉子底部开口,顶部用一根管穿过土墙,伸到外面,底部的口子里面插一个铁片可以控制与外面的空气进入,中间烧碳或则煤泥,这样就可以避免进入的人员中毒。里面温度低的时候就将底部的管子的铁片拔出来,温度高的时候就将铁片塞进去,这样就能调节炉子散发出温度高低,爱卿可以找一些匠人打造出来试验一下,如果行了,就将这个推广全国,这样冬天的时候百姓也有了取暖的工具可用。这样吧,朕给你画一个大致的草图,你就找工匠做出来试验一下。”看書喇

  过了一会儿,朱由校在纸上画了一个后世北方农村冬天烧碳和煤球的炉子模样的图,递给了宋应星。宋应星看着朱由校画出的图,暗自点了点头,打算一会儿就让人做出来试验一下。

  朱由校看着宋应星继续问道:“宋爱卿,不知道你这里可有煤?”

  “回陛下,微臣这里没有,但是隔壁的孙大人那里有,他那里有时候炼钢的时候需要用煤,他那里有。”

  听了宋应星的回答以后,朱由校又重新画了一个做煤球的工具和火钳子的草图,让人拿着这个草图和炉子的草图前去孙元化处找铁匠给做出来,做出来后就连煤一起带回来。

  这几个东西毕竟不需要高深的工艺,没过一个时辰,便做好了。护卫将这些东西带回来后,朱由校指使护卫将煤和黄土加水混合,然后用制作煤球的工具将煤球给一个个的制作了出来,等了一小会儿,煤球晾干以后,让人在炉子里面放入木材点燃,然后朱由校用火钳子夹住煤球放了进去,连续放了三四个,将煤球的眼孔对好。

  “你们可以看一看,过一会儿这几个煤球就会被点燃,这东西具有良好的取暖效果,冬天的时候可以在屋内取暖,只要注意将上面的排气管子通到屋外,这样就可以避免中毒了。”朱由校笑着向众人解释。

  过了一会儿,众人看着里面木材已经燃烧完毕,那几个所谓煤球发出火红的光,看来陛下说的是正确的,今年开始,老百姓冬天也不用再受冻了。

  “这东西制做简单,也不贵,煤球的制做还可以掺入一些黄土,价格可以低一点,让老百姓都能用的起。王爱卿,这个事情就由你们商务司推广吧,最好是寒冬来临之前”朱由校对着身边的王进举说道。

  “微臣遵旨,随后微臣就将制作方法告知工坊,让他们大量的制作,微臣亲自在北方各省开始推广。”王进举拱手说道。

  “唉,朕的意思是你将这些说给你们的司长史可法,让他去推广,你今年冬天在家里好好的休息两个月,你刚刚从还在回来,朕怎么忍心让你不休息就开始劳累呢?”朱由校笑着对王进举说着。

  “呵呵,陛下,微臣没事的,只要回到了大明,微臣就感觉身上充满了力量。”王进举笑着说道。

  “那也不行,你已经好长时间没有陪你家人了,一会儿咱们聊完了你就回去好好的休息吧,这是朕的圣旨!”朱由校面带笑容的对着王进举说道。

  听到面前皇帝陛下的话,王进举也不再继续坚持,毕竟,自己的确有好长时间没有见家人了。

  “行吧,宋爱卿继续研究一下大棚的事情,朕去王大壮那里看一看。”朱由校笑着对宋应星说道。

  “恭送陛下!”

  当初,朱由校可是对王大壮也有承诺的,只要研究出了合格的玻璃,就给他封爵的,到现在,自己手里已经封出两个伯爵了,看来王大壮将会是自己手机封出的第三个伯爵。

  朱由校带领众人来到了王大壮这里,刚到工作地点的门口就感觉一股热气袭来,里面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朱由校进去一看,里面正在出一锅玻璃液体,正在往模具里倒着。

  看这液体的颜色,杂质明显已经很少了,虽然距离后世的完全透明玻璃还有一点的差距,但是也完全能够满足眼下的使用了。

  玻璃液体倒入模具后,接下来就是等待冷却。这时候,王大壮看见朱由校一行人来到工作车间了,赶忙过去行礼。

  “草民王大壮叩见陛下。”

  “快快平身吧,王大壮,朕听说你们的玻璃已经能正常生产了,朕很高兴,今日朕是专门过来兑现承诺的。”

  朱由校笑着看着王大壮,只见王大壮瞬间面露喜色,竖耳倾听。

  “传旨,赐王大壮伯爵,世袭三代,赏银万两。其两个儿子皆赐世袭锦衣千户,各赏银五千两。”

  “草民叩谢陛下圣恩!”王大壮带领两个儿子赶忙下跪行礼。

  “哈哈,以后就该改口了,不能自称草民了。”朱由校笑着说道。

  王大壮也是个机灵人,一听这话,赶忙又说道和:“微臣叩谢陛下圣恩!”

  “哈哈,好好,起来吧。王爱卿,朕有一个想法,朕想让你做两个特殊的玻璃,朕给你画一下。”说完,朱由校让人拿来笔墨纸,在纸上面画了两个凸透镜的样子的东西。

  “王爱卿来看,朕给这个东西起名凸透镜,是用厚一点的玻璃制成的,中间厚一点,从中间往两边慢慢的变薄,这两块厚度要高度一致,这个大,这个小,大的是直径是小的一倍。另外,玻璃的要尽量透明,最好是完全透明,不能走一点的杂质。这两块做好以后,将他们放在一个铁管里面,这个铁管也要一头大一头小。等你透过小的这头看向大的那头,能看见10里开外的物景时,就是研制成功了,到时候来给朕报喜,朕重重有赏。”

  历史中,明朝的时候是徐光启在崇祯10年左右研究出的望远镜,那时候只是用来研究天体,并没有大面积用于军事。现在,朱由校要将这个军事利器更早的研发出来,不管是陆地上还是大海上,都能用的着。

  “微臣遵旨,微臣一定好好琢磨,尽快研制出来。”王大壮立马的表决心,毕竟朱由校说有赏,那就必定有赏。跟着朱由校,不吃亏。

  “研制的时候,王爱卿可以去寻找徐光启问问,他或许有好的建议。”朱由校提醒道。

  “微臣遵旨,有不解的地方,微臣会去寻找徐大人的。”

  “你们的玻璃生产工艺现在成熟吗?”朱由校继续问道。

  “回陛下,现在生产工艺还有一点不合适,生产出合格的成品率有点低,温度和提纯掌握的还是有点不行。”王大壮回答道。

  “嗯,那行吧,等你们的生产工艺稳定了,合格率上去了,朕也批准你们建厂,专门生产玻璃制品。”朱由校笑着说道。

  王大壮听后,立马表态,“微臣遵旨,微臣必定专心研发,做好总结,尽快制定出合适的生产工艺。”

  “好吧,那你们先去忙吧,朕先回去了!”

  “恭送陛下!”

  说完后,朱由校带着王进举等人回宫去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我刷视频通古代,古人都亚麻呆了
  2. [历史军事] 离经叛道小穿女
  3. [历史军事] 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
  4. [历史军事] 三国开局被曹操三顾茅庐请出山
  5. [历史军事] 扬帆大明
  6. [历史军事] 运朝,开局赐婚,我超苟的
  7. [历史军事] 都被包围了,皇兄们才记起来我
  8. [历史军事] 明朝:我的巨舰大炮
  9. [历史军事] 被读心后我抢了王妃的饭碗
  10. [历史军事] 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11. [历史军事] 大秦:父皇求你了,我不想继位
  12. [历史军事] 玄奇三国
  13. [历史军事] 进城:我只为三件事!
  14. [历史军事] 酒海钩沉
  15. [历史军事] 带着手机回大唐加速现代化
  16. [历史军事] 三国:我真是个书童
  17. [历史军事] 永乐之盛
  18. [历史军事] 大唐顽主
  19. [历史军事] 家兄嬴政,谁敢杀我?
  20. [历史军事] 大秦:政哥我不想学英语了
  21. [历史军事] 轮回长生,从请孔圣当家教开始
  22. [历史军事] 大宋好儿郎
  23. [历史军事] 红疫战线
  24. [历史军事] 明末:蜀王继明复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