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242章 这样部署

第242章 这样部署

  告示一出,前来兑换粮食的百姓迅速在刺史府集结。

  卫珉为了避免有人捣乱,或者老百姓之间的拥挤受伤,派出了一队军士,负责现场的百姓安全和兑换秩序。

  这种阵仗是在宋京那里没有见过的,本来已对大邺失去信心的老百姓,在这次粮粮食兑换中心里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老百姓一边在卫珉这儿兑换粮食、银两的同时,感叹着卫珉服务的周到,为民着想,以民为贵。

  一边感谢着卫珉,感谢着皇上。

  其实运城的占领,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可以说是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与结束的。

  老百姓并不知道运城发生了什么,当他们知道的时候已经被卫珉占领了。

  前往刺士府要求兑换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但是这样的结果却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本来想着兑换出去的粮食基本要打水漂了,但转过来一想,这些粮食是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

  如果朝廷不予兑换,那么他们就强行抢占粮库,多一粒粮食不要,但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也不能少了。

  虽然他们这样想着,但是心里终究是没底的。

  如果朝廷以粮食之事大做文章,说是他们资敌,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往往王侯之间的争斗最终牺牲的都是老百姓。

  然而粮食兑换到粮食后,老百姓高兴坏了,一个个喜笑颜开,满脸笑容。

  这可把卫珉给愁坏了,本来运城粮食就不多,又把大量的粮食兑换给了百姓,现在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补给军用,都支撑不了多久了。

  更不用说供给运城老百姓了。

  因而对于卫珉来说,尽快突围,减少粮食的消耗又成了当务之急。

  兑换粮食的事情告一段落后卫珉便到四门查探情况,目的是想知道宋京有无计划攻城。

  但是卫珉转遍了四门,却没有攻城的迹象,这就说明宋京就是想把自己困在运城,待自己弹尽粮绝,再发起攻击。

  如此一来,自己将无法动弹。

  这样想着,卫珉忽然又想起了宋飞的话,继而想到宋京如此做法是不是在拖延时间。

  一旦事实的发展就像宋飞说的那样,司马志意欲偷袭洛阳,那么等到司马志偷袭成功,再来进攻自己,那么自己根本没有胜算的可能。

  况且自己作为大将军,肩负着大邺的安危。

  一旦司马志偷袭洛阳,而自己又不能第一时间支援洛阳,那后果不堪设想,自己必将成为大邺的罪人。

  卫珉就这样想着,越想越不对劲。

  他觉得不管怎样,司马志是否造反宋京,是否会偷袭洛阳,都不能坐以待毙。

  自己作为大将军,拥有对全部大邺军队的掌控权,一旦自己受控,就不能及时处理各地发生的各种军事行动,这也是自己的失职。

  于是想着以现在的情况,绝对不能坐等敌变,应该主动出击。

  如此一来军事冲突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大军一动,受伤的是百姓。

  宋京让百姓聚集运城,就是为了兑现粮食,如今粮食已经兑现完成。

  对于宋京来讲,这些来百姓应给是他们的功臣了,现在他提出让运城老百姓出城,宋京应给不会拒绝才是。

  这样想着,卫珉决心会会宋京,看能不能把老百姓送出去,这样一来也有利于自己和卫珉的作战,也想从交谈中查探查探宋京的意图。

  而在洛阳,司马志大军已经秘密潜入洛阳城外,准备在子时对洛阳发起突袭。

  与其说是突袭,倒不如说是进城,因为对于眼下的司马志来讲,洛阳已经是唾手可得了。

  唯一计划之外的事情就是军械库有了凌统的把守,只要趁着夜袭,袭击了军械库,就算是皇宫遇到抵抗,在没兵,没粮,没有守城器械的情况下,也是坚持不了多久的。

  起初赵奎是想要奇袭军械库的,待得手之后再行开城,而后攻打皇宫的。

  但是司马志怕赵奎军中存在忠于皇室的人,因小失大,故而想着自己带兵入城之后,待生米做成熟饭。

  然后在赵奎的配合下攻打军械库,这样一来就算赵奎军中有部分将领不愿意,也不会引起过大风波。

  这样一来,一切还在可控范围内,乃上上之策,这才否决了赵奎袭击军械库的计划。

  然而到了子时,赵奎打开城门放司马志进城的同时,凌统也把准备好的军械向皇宫运去。

  待司马志来到城南军械库时不见一人,作为军人的直觉,感觉到大事不妙了。

  但还是冲进去查探情况,里面的军械已被搬空了。

  这一切让司马志和赵奎大跌眼球,赵奎急忙冲到前面。

  看了一眼后说道:“这不可能呀,我在迎接将军的时候还来看过,没有丝毫征兆的,这才一会儿功夫,军械库就空了”。

  “按照王爷所言,看来赵启早有准备呀”。

  “那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一时之间赵奎也没有了主意,便向司马志询问道。

  “既然赵启早有准备,那不急于一时,先控制四门,明天再说”。

  司马志见情况有变,便安排道。

  赵奎听了司马志的建议大惊失色,连声叫道:“不好”。

  司马志闻言转身问道:“怎么呢”?

  “我在宫中利用职务之便安插了一些人,按照我们事先的约定,他们会在今晚午夜时分对南宫门发起攻击,夺取南宫门后策应我大军攻占皇宫”。

  对此情况赵奎沉重的说道。

  对于皇宫中赵奎安插进去的内应人员,从他成为雍王开始就开始了。

  这些人分布在宫中各个部门,或在重要部门任职,或得到公主、娘娘的宠幸。

  或在底层,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努力,这些人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

  他们在入宫前被阉割,成了太监,忍辱负重,就等着今晚建功立业了,一旦今晚大军不准备攻打皇宫,那么那这些年的苦心经营就白废了。

  听了赵奎的话后,司马志无奈的说道:“战场形势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事情,从凌统把大量军械运回皇宫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赵启对我们的行动已经有所察觉了”。

看書溂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