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166章 如此用兵

第166章 如此用兵

  在潘宇走后,宇文鑫便对铜陵道发起了攻击,话说铜陵道两面环山,中间是一道峡谷,峡谷较宽,修有官道。

  在峡谷最窄处建一要塞,名为铜陵要塞,将两个名字合二为一,便有了铜陵道之称。

  在发起攻击前,宇文鑫充分查探地形、地貌,为攻寨而准备。

  潘宇接到来自晋阳的调令后便和江文辞行,因为二人都知道惠州的重要性。

  一旦铜陵道有失,还可以南撤,但是惠州沦陷之后,就会形成合围之势。

  到时候无险可守,亦无路可走。

  当宇文鑫来到铜陵道前时,看到铜陵要塞建造在最为狭小的地方。

  而要塞上宽下窄,便在山体两边安排了弓箭手,在这样的位置下借以有效地攻击,可减少伤亡,又不会影响步兵的攻击,一举两得。

  同时步兵采用云梯攻寨。如此便扩大了攻击面,充分的发挥了兵力优势,增强了杀伤力。

  本来攻城战防守方是占据优势的,且在铜陵道这样的狭长地势,不利于大兵团的展开,更为防守增添了助力。

  但是宇文鑫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地形,转不利为有利,减少了己方的伤亡。

  在铜陵道要塞原来有牛矛的驻军一千,晋阳王派王利领军三千支援铜陵道后勉强在要塞驻军。

  当后来江文领军一万多人赶到后要塞里已经无法容纳这些将士了,于是江文让王利率领自己的三千军士返回晋阳,以备不时之需。

  自己则领军驻守铜陵道要塞,其他军马在要塞里面坐东朝西安营扎寨,考虑到作战与指挥的原因,距离要塞都比较近。看書溂

  营寨沿着要塞往东沿连数里。

  但当宇文鑫发起攻击后一部分弓箭穿过要塞上空,江文营中一部分将士无辜中箭,这是江文没有想到的,故而只得无奈后撤。

  起初宇文鑫还是采用常规的打法,慢慢的发现添油战太过于吃亏,而宋京这边迫于卫珉的压力,只得让其强攻。

  然而采用强攻换来的只会是一具具倒下的尸体,面对这种情况,宇文鑫一边无奈的下令攻寨,一边陷入沉思,以解决被动局面。

  这边晋阳江武接到朝廷的旨意,要求晋阳王江武为天下大局计,以保存实力为要,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带兵后撤至临江,依然为晋阳王,江文为临江知府。

  并要其尽快动身,以免迟则生变。

  江武接旨,并送走传令官员后,唤来文承,询问撤退的准备情况。

  文承说道:“全军撤退牵扯的事项已基本完成,现在最重要的是百姓的迁移,至少还需要两天的时间”。

  “抓紧时间,越早离开就越安全”。

  听了文承的汇报后江武满意的说道。

  而这时,紧赶慢赶的卫珉也终于来到了永阳。

  随后按照朝廷的旨意,由永阳王杨岳对卫珉大军进行了犒劳,并为其补充粮草。

  按理说军情紧急,卫珉应该立马北上的,但因他对北方战事一无所知,便将大军在永阳城外安营,自己则来到王府和杨岳了解情况。

  不曾想次日一大早就接到了朝廷的旨意,要其火速前往惠州,接应江武。

  接旨后卫珉便和杨岳辞行。

  来到军营后根据杨岳的介绍,令刘豫率领五万兵马前往惠州,接应江武。

  刘豫领命离开后,卫珉令大军拔营,传令三军,向台东行军。

  朝廷让卫珉前往惠州,一来可以接应江武,二来是不想和宋京过早的决战,因为以眼下的情况,还不是决战的时候,况且朝廷也没有那个实力,说白了就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

  这边宋京正在沙县和司马志、周然探讨战况。

  忽然一军士进来说道:“刚得到来自洛阳的消息,皇上赵启令江武全军后撤至临江,为晋阳王,江文为临江知府”。

  宋京听了来自洛阳的消息后令该军士退出,正要和司马志、周然商议。

  又一军士进来报道:“朝廷令卫珉援助惠州,而卫珉令刘豫领军五万前往惠州,自己令五万大军朝台东而去”。

  得到消息后宋京不解的问道:“如果卫珉想切断我军粮道,为什么不全军前往台东,而要分兵呢”?

  “一旦全军前往台东,围魏救赵,照样可以解惠州之围呀,难道是因为朝廷旨意的原因吗”?

  “按照常理来讲,卫珉全军攻打台东,是可以达到救援惠州的目的,但是眼下以我军的实力,铜陵道用不了几日就会被攻破,继而占领晋阳全境”。

  “同时我军从台东周围调集兵马,令一上将驻守,守卫十天半个月是没有问题的,因而我觉得卫珉此举为疑兵之计”。

  司马志略加思索后分析道。

  听了司马志的话后宋京觉得有道理,随之把目光转向了周然,问道:“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我觉得军师所言极是,但不知王爷和军师有没有想过,目前为止,王爷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晋阳已是强弩之末,已经坚持不了几天了”。

  “如果说卫珉此举是为了切断我军粮草,我觉得不合常理”。

  “一般而言,大军出征,多则会携带数月的粮草,少则一月,半月,就算是临时征战,至少也会携带至少半月的粮草”。

  “如此来讲,切断粮道必然不是他的真实目的”。

  周然按照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卫珉举动的不合理性解说道。

  “既然二位都觉得此事不合逻辑,更不是卫珉用兵的特点,那他的真实意图呢”?

  宋京听到这里后不安的问道。

  “首先来讲,朝廷让卫珉援救惠州,必然是不想与我军正面决战,想保存实力”。

  “但是朝廷却忽略了一点,当我军占领晋阳后,实力大增,必然不会就此罢兵,如果南下永阳,谁人能敌”。

  但从卫珉派兵的情况来讲,周然也一时也无法判断其真实意图,故而根据双方的实力情况说道。

  “先生的意思是卫珉想给予我军重创,相互消耗,在实力上达到暂时的平衡”。

  司马志从周然的话中听出了一些线索,而后说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