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112章 犄角军阵

第112章 犄角军阵

  只见城墙四周军士林立,旌旗飞舞。

  王德喊道:“辽将军,久闻大名,想必将军识时务,明天道,何必与乱臣贼子一道犯上作乱了,望将军弃暗投明,报效朝廷”。

  辽源喊道:“朝廷灰暗,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幸得王爷举义旗,救黎民。本将军愿誓死追随王爷,绝不苟且偷生,今日即便被困,也要拼个鱼死网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既然将军冥顽不灵,那就休怪本将不客气了”。

  说到这里,王德示意军士攻击。

  众将见状,随即投石,放箭,一波波攻击朝着辽源大军而去。

  辽源见状,挡在最了前面,身重数箭被后被石头砸中而亡。

  其余兵士看到辽源已死,已丧失了斗志,纷纷投降。

  与此同时,司马徽烧粮归来,看到大批降兵,不由得称赞王德临危不乱、用兵如神。

  大战结束后,王德下令,全军整顿撤退。

  虽说王德已经攻占了土城,但这毕竟是深入敌后,属于孤军作战,不可久留。

  这时王德总共得降兵四千有余,加上自己带领的两千兵马,已成为拥有四千步兵,两千骑兵的主将了。

  然而王德并不敢大意,深知前方战事紧急,不宜逗留,便立即整军向黎阳开进。

  杨树地之战后宋京虽然没有达到出兵的初衷,然而损失并不大,不能说是战败,应该说是三十六计走为上。

  宋京在杨树地击败杨岳后虽然取得了一个阶段的胜利,然而黎阳有宋珺两万人马,加上卫珉的五万大军,在军力对比上已经不占优势了。

  而王德偷袭土城的成功,摧毁了宋军的粮草补给,消息传来,使得军心涣散,战力下降。

  杨岳素以爱民为念,久战势必会使永阳军民一心,共同对抗宋军。

  宋京经过综合商议、分析后决定退兵。

  杨岳,卫珉得知宋京撤兵后,卫珉按照皇上赵启的安排,随即和杨岳辞行,而后领兵而去。

  杨岳经过这次教训后便向扬州各地下令,要求各地训练军马,整军备战。

  一时间,扬州各地都是招兵的告示,操练兵马的呐喊声。

  与此同时,待卫珉回到洛阳后就去兵部一趟,办理了一些统军手续。

  随后便来到大街上,漫无目的的转悠着。

  看着繁荣的街道,一时之间,一种满足的心理萦绕在心头。

  没有多久,一人来到卫珉跟前。

  先是和卫珉行礼,随后说道:“皇上有令,邀请大人明日参加早朝,顺便商议永阳之战的事情”。

  待来人传完皇上的旨意后便行礼离开了。

  对于皇上的旨意,卫珉的理解是,杨岳对于宋京冒犯扬州事情的反应不是很满意,想要在朝堂之上进行商议,明显是别有用心。

  这也很容易理解,现在大将军赵衡府兵绞杀丞相赵哲,消除丞相赵哲一党,加上永阳保卫战的胜利,皇上赵启一片欣喜。

  再着,魏信成为了新任丞相,周毅成为了大将军,皇上赵启依然掌权,这给予皇上赵启一个杀鸡儆猴的机会。

  次日一大早,在皇宫正大光明殿由远及近,只听的皇上赵启说道:“如今丞相赵哲为国捐躯,叛贼赵衡及其党羽已被诛灭,此时定北王宋京却巧言令色,引诱永阳王杨岳,兵犯永阳,幸得其永阳军事张焕和平原刺史卫珉协助,才得以逃离,且反败为胜。在永阳之战中可以看出永阳王杨岳,非统兵之才,而永阳又是朝廷的北大门,不容有失,不知众位爱卿对此有何建议”。

  此时再看朝堂上,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官之首变成了魏信,武将之首变成了周毅,其后便是卫珉。

  赵维的话说出后没有人说话,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一片寂静。

  少顷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道:“启奏皇上,鉴于永阳的军事地位,是朝廷的北大门,又有朝廷府库之称,至关重要。永阳北有宋京,西有周捷,对中原虎视眈眈,这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位具有军事才能和治国理念的能臣武将来担任这一要职。在朝廷,有才之士已屈指可数,不易远调。因此臣建议在永阳进行变革,及军政分开,如果能够实现这一变革,臣可举荐两人,必能使得永阳兵强马壮,钱粮充足”。

  此话一出,所有朝臣议论纷纷,礼部侍郎周兴道:“这种做法有违祖制”。

  兵部侍郎刘成道:“两个人管理一个地方必将使得军政混乱,相互掣肘”。

  卫珉道:“杨岳爱民如子,深得民心,如果选择其他任何一位朝臣来治理永阳必使得永阳民心不稳,猜忌连连,不利于生产,战乱时期容易受到居心叵测之人挑唆,惹是生非,也就是说永阳的政务非永阳王杨岳莫属,无可替代”。

  “而在永阳之战中能够看出杨岳深知用兵之害,劳民伤财,不会轻言兵事,故而兵强将勇已无用武之地。而在这次战斗中负责粮草运输的军师张焕,实为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

  “能够运用手上仅有的五千人马,接应宋珺援救永阳王,偷袭平城烧毁宋军粮草,又能在数倍于敌的情况下战胜敌军,顺利的保证我军粮草供应,请问,谁又能做到这些,如果有,永阳之地非他莫属。”,卫珉顿了顿后继续说道。

  卫珉说到这儿,朝堂之上悄然无声,众臣都低头不语。

  卫珉接着说,杨岳对张焕有知遇之恩,提携之便,如今张焕平步青云,成为一方名士,能不对杨岳感恩戴德,相敬如宾吗,如此可保永阳无余。

  说到这里众臣更是哑口无言,各自保留了自己的观点。

  不是说没有人有异议,只不过朝堂初定,人心难测,没有人愿意和如日中天、深的皇上信任的卫珉相对。

  数日之后,永阳杨岳,张焕接到朝廷圣旨。

  永阳王杨岳,在永阳之战中不能积极对敌,使得战况一再陷入被动,然念其治理永阳有功,深得百姓爱戴,故令其继续爵位不变,为永阳王,统领永阳政务。

  军师张焕在永阳之战中援救杨岳,烧粮草,保军需,战功卓著,特封张焕为永阳刺史,统领军务。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