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开局要造反> 第72章 朝堂议兵

第72章 朝堂议兵

  “贤弟所虑极是啊,就按你的意思办吧。我们一面向朝廷求援,一面遣使者前往绥阳,到永州王钱江和台州王利魄的军营,陈述厉害,以削弱台州王利魄、永州王钱江二人的斗志,至少也让二人有所顾虑,为我军赢得时间;为了防止意外,可令大将军潘宇领军镇守绥阳,尽管其变”。

  江武听了众人的分析后安排道。

  转而情绪有些低落的说道:“估计二人是断然不会相信我们的话的”。

  晋阳侯江武有此说辞当然是有原因的,在豫州王宇文成攻打晋阳时。

  本来晋阳侯江武有求于台州王利魄、永州王钱江二人。

  可在最后大功告成之际江文以武力威胁,逼其就范,赢得了大量的城池、人口,使得二人怀恨在心。

  而此时的江武心里明白,却有苦难言。

  平原卫珉得知宋京欺骗钱江、利魄攻打江武的消息,昼夜难眠,思索是何原由。

  随后奏书一封,快马报与皇上赵启,书信的内容是:启奏皇上,臣听闻定北王宋京怂恿台州王利魄、永州王钱江攻打晋阳候江武,此举将定北王宋京不臣之心表露无疑。自古青、兖、豫三州为良马产地,后三家分域,良驹产地大部分被永州王钱江、台州王利魄占有,如今定北王宋京采用离间计,意欲螳螂扑蝉,一举占有良马产地,统一北方。如此一来,定北王宋京必将成为复兴大邺的一大劲敌。如今想要打破定北王宋京的战略部署,唯有以平叛为由,在定北王宋京出兵之前发兵永州王钱江和台州王利魄,然此二人未有眼光与格局,留此二人,有百害而无一利,只会在以后为人所利用。只有先牺牲此二人,让朝廷在北方占有一席之地,臣想待永州王钱江、台州王利魄二人与晋阳江武交战胶着后,定北王宋京就会名正言顺的出兵,攻城略地。但为了能给朝廷赢得更多的准备时间,为将来和各地不臣王侯决战寻得先机,只得牺牲永州王钱江、台州王利魄,望皇上三思,早日出兵平叛。

  江武看到自己没有能力抵挡永州王钱江和台州王利魄的联合进攻,便提前向朝廷求援。

  消息传来,宋京正在和众文武商谈密谋用兵之事。

  宋京和司马志听后一副不以为然,意料之中的样子。

  众将见状,十分不解。

  宋真最先打破沉默道:“晋阳候江武向朝廷求援,此时朝廷新皇登基,无威于朝,无恩于野。正是立威于诸侯,建立功勋的时候,王爷为何毫不在乎呢”?

  听到宋真的疑问,宋京大笑了起来,随后说道:“好你个宋真,率先打破沉默,是个将才”。

  随即司马志起身对众将士说道:“王爷此举乃一石三鸟,对于朝廷来说此事是一个死结。朝廷接到晋阳候江武的求援,会有则样的选择,不出兵?一定会出兵,既然出兵,会以什么理由出兵呢,一定是以钱江、利魄蓄意谋反为由,出兵平叛。而朝廷之中皇上能用的只有平原卫珉,各地诸侯王实际上在先帝时就已经各自为政了,不会理会朝廷的旨意。如果朝廷自己出兵平叛,明显军力不足,那么只有联合各地诸侯王一起平叛。这就面临一个问题,各地诸侯王谁会接旨,谁会抗旨,南方各王不会千里来援,北方只有我们一家。所以说朝廷出兵,会是三打二的结果。不出兵王爷八成会统一北方,这一点卫珉看的明白,所以说一定会力荐出兵,出兵之后,王爷接旨出兵,名正言顺,接着攻城拔寨,就看诸位将军的速度了”。

  听完司马志的解释,众将恍然大悟,相视而笑,宋京则让诸将拿上酒水,以示庆贺,随即众人举碗,一饮而尽。

  这天早朝,在上书房皇上赵启将晋阳候江武和平原刺史卫珉的两份文书,发放给丞相赵哲和大将军赵衡,赵哲将信读完后说道:“启奏皇上,首先,在新皇继位之时,百废待兴之际,先有豫州王攻晋反被三家瓜分,今日台州王利魄、永州王钱江联合攻晋,如不加以制止,各地诸侯必定会群起而效之,到时候朝廷的威严将会荡然无从,形同虚设。为天下计,为大邺朝百年大计,必须出兵,表明朝廷的态度。其次,晋阳侯江武向朝廷求援,说明晋阳侯是承认朝廷的,没有反叛之心,为了不打击心向朝廷的王侯,也应给出兵”。

  丞相赵哲说完后,皇上赵启示意大将军赵衡宣读平原刺史卫珉的奏书,大将军赵衡领旨后便和众人朗读了卫珉的奏书。

  待众臣听后一阵哗然,议论纷纷。

  接着大将军赵衡说道:“启奏皇上,卫珉所言极是。永州王钱江、台州王利魄如若对晋阳候江武心怀不满,不会在今日才想起来用兵,此事必有蹊跷。而据微臣所知,早在先帝时期宋京就以暗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如若此次朝廷不出兵,就是坐等宋京做大,一旦宋京控制青、兖地区,占有马匹产地,组建起强大的骑兵,朝廷将无力抵抗,因此臣以为应当出兵”。

  听了丞相赵哲和大元帅赵衡的论述,皇上赵启终于松了一口气,如果二人相互掣肘,出兵不行,不出兵却万万不能。于是问道:“选谁为帅,出兵平叛为好呢”?

  丞相赵哲首先说道:“臣推荐平原刺史卫珉,平原刺史卫珉在平原的政绩大家有眼共识,如若只有政绩也不足以带兵,但是从上书和平定白虎山这两件事可以看得出卫珉不但有远见,还有军事谋略”。

  接着问大元帅赵衡,赵衡说道:“臣也推荐平原刺史卫珉,放眼朝廷,卫珉文武双全,恪尽职守,忠于朝廷,是为不二人选”。

  听到这里皇上赵启说道:“好,难得二位意见如此统一,就命卫珉为帅,但不知出兵多少适合呢”?

  丞相赵哲答道:“目前朝廷只能出兵三万”。

  “什么,朝廷只能出兵三万。”,皇上赵启惊讶的问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