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攻寨

  次日天明,留于北岸的左校军卒,也都已经砍伐好木材,并于河上搭建简易浮桥。

  而南岸的岑璧等将卒,也围着土丘挖了壕沟,堆起了粗糙的土墁,可依赖土丘的高度,进行还算有效的防御。

  黎明之际。

  外出巡逻的斥候也察觉动静,立刻返回南岸二十里的营寨,向太史慈禀告岑璧军的情况。

  太史慈闻言也大惊,不由地诧异道:“袁谭紧守数月,连张郃、高览都调遣去兖州,怎么敢突然主动出击?!”

  “立刻派人往莒县,向琅琊太守陈登,禀告袁谭军的动向。”

  太史慈继续令道:“营中骑军即刻随我出发,去看看那袁谭军到底欲图何为,其余步军紧守营寨!”

  言罢,太史慈立刻穿戴甲胄,随即便上马领骑出营。

  不多时,太史慈等数百骑,便抵达汶水南岸,果然见到浮桥三座,并有袁军把守两岸。

  尤其是南岸的那处山丘,更是有三千人屯扎立足,太史慈想要率骑进攻,以图破坏浮桥都极难。

  这一刻,太史慈才意识到,自己实在有些大意,竟让袁军连夜间,便轻易搭建起浮桥。

  若是北岸也安排上哨骑,亦或是昨夜派人沿河巡逻,却也不至于这般迟钝。

  现在,即便太史慈再后悔,却也改变不了事实。

  不过,太史慈虽然无法破坏浮桥,却也并没有黯然领骑退回,而是就虎视着南岸的岑璧军。

  而岑璧军此时也颇紧张,虽然太史慈只有数百骑,而他们却足足有五千人,但昨夜涉水过河、伐木造桥,所有人此刻都十分疲惫。

  因此,如果太史慈领骑冲击,难免要损上不少性命,故而大家都极为紧张。

  就这样,双方都陷入安静的对峙,岑璧军更是半丝都不放松,连生火造饭的机会都没有。

  毕竟,稍微点燃一些炊烟,太史慈便领骑冲势而来,火头军哪里还敢造饭,这饭香岂不扰乱军心。

  可当火头营熄灭炊烟,太史慈便领骑又拉开,就是不让岑璧军造饭。

  岑璧见此情形,心中也是气急败坏,暗骂敌军无耻至极。

  “传我军令,让火头军造饭就是,其余各部紧守不缀,口中都给我衔片草叶,便是闻到饭香也不准咽口水,谁嘴里的叶子掉了,直接阵前斩首示众!”岑璧狠厉地下达命令。

  这样的命令,便是逼迫大家不得不分身,都给我全神贯注地守备。

  果然,岑璧的方法颇为奏效,火头营只管自己造饭,即便太史慈领骑来饶,自有其他军伍仔细盯防。

  对此,太史慈也颇为无奈,暗道这袁谭的先锋军,的确都是些精锐之师,想要寻得大破绽很难。

  最后,太史慈领骑冲杀骑射,杀伤岑璧军数百人之后,便也只能悻悻然撤退,只留数十名斥候盯防。

  而太史慈回到军营后,立刻紧锣密鼓地传达军令,准备以此寨严防袁谭军。

  数日后。

  袁谭率领三万人,借岑璧军搭建的浮桥,顺利通过汶水进入徐州。

  接下来,袁谭军便是直扑向南,朝着琅琊郡治莒县而去,之后便可直入徐州腹地。

  不过在此之前。

  袁谭必须先突破太史慈的营寨。

  此时,太史慈已经做好准备,整座营寨里外三层,各种防御设施皆完毕。看書喇

  袁谭虽然建功心切,却也保持着基本冷静,面对阻拦在前的营寨,袁谭并未急着下令进攻,而是命军士立刻伐木造械,然后再攻打太史慈的营寨。

  同时,袁谭分出兵马,准备饶过营寨。

  对此,太史慈却不得不管,坐视袁谭分兵绕路。

  面对袁谭分兵绕路,太史慈却不急着阻截,而是等分兵的辎重队,才派兵出营袭击纵火。

  袁谭见状立刻派军来救,却是低估了太史慈军的战力,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以至于粮草大部被烧毁。

  而太史慈又领骑军出营接应,袁谭军想要吞灭袭击之军,却也完全是束手无策。

  只能眼睁睁看着太史慈军,袭烧掉数十车的粮草后,极为安然地退回道营寨。

  至此,袁谭也开始步步为营,不再分兵想要饶过营寨。

  毕竟,青州往徐州腹地,必须经过琅琊郡,而琅琊郡西临泰山、东抵大海,就这么数十里宽的平地,想要绕过营寨甚是不易。

  还不如直接平推而过。

  反正,他袁谭足足有三万多战兵,以及青州十余万的民夫。

  难道还吞不下太史慈区区五千人的营寨?

  数日后,随着冲木、撞车、抛石车、木梯等造好,袁谭军也正式开始攻打营寨。

  别看太史慈这边仅是座营寨,但却修得极为坚固和刁钻。

  最外层满是壕沟、陷坑,以及阻拦步伐的拒马和木刺;第二层则是一排土墁和栅栏;第三层则是高木墙,还有箭垛、箭塔等。

  这简直就是座坞堡!

  所以,袁谭才会打造器械,这跟攻打座小城池,并无太多的差别。

  而负责进攻的将领,则是袁谭部将汪昭。

  此人为青州豪族出身,从小打熬身体、精练武艺,在袁谭麾下很是骁勇。

  所以,攻伐营寨这种硬仗,袁谭才交予其率领,正是器重其彪悍。

  汪昭也不负袁谭期望,其人虽然悍勇彪悍,但却不是什么鲁莽之辈。

  在观察过营寨形势后,汪昭分进攻军为两部,一部从北面全力猛攻,另一部则在东备战。

  很快,随着东面刮起西风,汪昭才让东面军伍,也对着营寨发起进攻。

  顺着风势展开进攻,不但能让箭矢射的更远、更有力,而且营寨里的太史慈军,也会被风沙吹迷了视野。

  总之,顺着风势进攻,绝对有利无弊。

  殊不知,历史上多少场战斗,都是因为小小的风向,发生了转变而逆转。

  再说,汪昭先命大军从北进攻,这也吸引了太史慈军的注意,因此当东面发起进攻的时候,留给太史慈军反应的时间却也不多。

  不多时,东面的汪昭军,便已填平沟壑,开始翻跃拒马。

  而这个时候,营寨后的太史慈军,也开始乱箭齐发、阻截攻势。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