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镇军

  听着臧霸的话语,刘烎却反问道:“宣高,可知本侯身在泰山,却为何不去各营,亲率你等操练或出战?”

  臧霸摇了摇头,言道:“不知!”

  刘烎回答道,“军中上下有度,非必要的情况,本侯军令只至将校,不会越殂代疱,去操练或指挥某营某曲。”

  “故而泰山军各营的操练,自有泰山军各将校负责。”

  刘烎继续言道,“至于泰山军欲出战,却不知想征战何处?若有想法,直接向本侯请示即可。”

  臧霸摇了摇头,说道:“若山中粮草匮乏,通常往青州打秋风,不过这几月有君侯供给,倒是不缺甚么……”

  “只是,这几月……君侯只管为民伸冤,又斩决了许多犯事的兵头,却不太理各营军务,下面的弟兄颇为惶恐。”臧霸终于还是说道。

  显然,刘烎这几月治理泰山,除了最开始广封将校,便对泰山军没甚上心,反而处决了不少犯事的军痞。

  这样的举动令人不安,泰山军中多有人乱想,觉得刘烎不在意自军。

  在战场之上,不被在意的军伍,通常都是偏军、敢死军,也就是被主帅舍弃的,通常拉去攻城、探路,干些送命不讨好的事。

  听着臧霸的言语,刘烎心中并无意外,泰山军占山为寇久矣,虽然如今已然归顺,但毕竟过于桀骜不驯,哪怕刘烎斩决了不少人,却依旧多有口服心不服、三心二意者。

  所以,刘烎这几个月的怠军严惩,便是对泰山军的拿捏斡旋,逼出不稳定的刺头拔除。

  现在目的达到了,泰山军也有些杯弓蛇影,再继续便会过犹不及,反而生出不妙的事端。

  当即,刘烎向众泰山军将校,语气惭愧地言道:“此乃本侯之误!此季泰山军上下粮饷,多发一月为本侯歉意。”

  “军饷?!”

  听到刘烎的言语,在场泰山军将校都愣住,想不到刘烎竟然发军饷。

  而且多发一个月。

  对于泰山军而言,他们虽然占山为王,但都穷得叮当响,一天能有一顿就不错。

  随着归顺刘烎后,这三个月不但有得吃,现在竟然还有军饷拿?

  要知道,如今这个世道下,军饷如同个陌生词。

  也唯有取得大胜,或者攻破富庶城池,才会有些赏赐发下。

  不然,想得军饷就全靠个人,要么杀敌摸尸、要么劫掠百姓。

  “君侯要发饷?”不少将校惊愕问道。

  众人一阵愕然,随即各自欢喜。

  孙观向刘烎言道:“君侯有所不知,如今这个天下,不论此前陶谦、还是吕布,便是河北袁绍那边,也只给亲军发饷而已。”

  “君侯给我等发饷,竟将我等当做亲军,弟兄们故而惊讶。”孙观又言道。

  刘烎这才故作恍然,言道:“在本侯麾下军伍中,无论是正兵或是辅兵,都有粮饷可领?”

  “士卒每月可领一石粮,曲长最多可得五十石,将校则有百石以上。”刘烎无奈地言道,“军饷并不多,还望诸位先担待些,若是更多汉土光复,军饷也将提升。”

  众泰山军将校闻言,没有丝毫失望嫌弃态,纷纷说道:“君侯发饷之举,已是对我等高看,我等哪有甚么不瞒!”

  “今后只为君侯拼死,助君侯攻取更多地盘,咱们也跟着涨饷就是。”臧霸也高声回道。

  于是,接下来的半个月,刘烎带着钱粮,再次往返泰山间,至泰山军各营寨。

  这一次,刘烎却不是斩决犯事的军痞,而是亲手给每个泰山军发饷。

  此举,委实令泰山军振奋,此前对刘烎的惶恐,变成了尊敬和感激。

  这般恩威拿捏下,泰山军上下七八成人,皆已对刘烎心服口服,便是臧霸、孙观等大头目,如今若是反悔相叛弃,泰山军至少也有半数不肯。

  而后。

  刘烎依旧没有离开泰山的意思,反而是在泰山军中举行了演武,挑选出了数百的悍勇之士。

  这些人,都是泰山军的校尉司马,至少也是曲长、伯长的军职。

  刘烎为悍勇之士,各自赏赐了精甲兵刃,并决定送他们去徐州,前往钟离新营训练,学习战阵指挥、兵法文字、思想锻造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悍勇之士选出后,便被刘烎当做军官培养。

  其中,孙观也主动请缨,表示愿意离开泰山,也前往新营学习。

  这让刘烎也有些意外,毕竟孙观也是草莽出身,虽然比起臧霸要稳重,但终究属于桀骜惯了的。

  不过,既然孙观主动要求受训,刘烎自然也不会拒绝,反而对此表示夸赞,鼓励其他泰山军将校,也主动前往钟离受训。

  就在孙观等悍勇之士,离开泰山不到半个月,却有斥候前来禀报,言昌豨屠戮民众,劫掠民众的钱财粮米,并带着麾下投靠兖州,被曹操麾下吕虔收留。

  “昌豨焉敢如此!大家昔日也是兄弟,竟行此三刀六洞之事!”臧霸得知消息后,整个都气得不行。

  要知道,昌豨屠戮劫掠的民众,都是泰山军的家眷族人。

  而昌豨如此不讲旧情,毫无疑问是为了报复,报复臧霸等投效刘烎。

  当即,臧霸、尹礼、吴敦等将校,同十多名校尉司马,联名请令出征奉高,将昌豨这个仇人斩杀解恨。

  然而,对于泰山军的请命,刘烎并未立刻答应。

  “君侯,奉高吕虔为曹操部将,其麾下亦皆兖州军精锐,若是允许泰山军出征,极可能交恶兖州曹操,引发更大的争端。”

  郭嘉向着刘烎提醒道:“而今,青州袁谭摩拳擦掌,有南进徐州之态,实不宜徒生事端。”

  听着郭嘉的提醒,同在刘烎身旁的谋士庞统,也不禁点头补充道:“君侯,不可冒然出兵奉高,可命人前往奉高见吕虔,让他先交出昌豨此贼!此先礼后兵也!”

  这时候,法正却冷哼一声,言道:“何必先礼后兵,那吕虔收留昌豨,包庇之心已明然,其必不可能交出昌豨。”

  “昌豨为泰山军死仇,亲仇不可隔日而报。”法正继续言道,“若君侯不允出兵,反而躬身派使沟通,反而令泰山军心冷。”

  “如此,君侯诸月收拢的军心,顷刻间消却殆尽矣!”法正攥拳言道。

  法正性格恩怨分明,可谓是有恩涌泉相报,有仇睚眦必报的类型。

  对于泰山军的仇恨之心,法正也是最能感同身受,当初董卓军劫掠关中,他的亲属就不少命丧,所以当刘璋怠慢北伐关中后,法正才会舍弃刘璋而投刘烎。

  因此,法正相信泰山军,跟自己想法相近,毕竟草莽最直率。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