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439章 孟州行

第439章 孟州行

  三月初五,是阳谷县赶城东大集的日子。

  以往这样的日子,阳谷县城中的百姓大多会早早出城去赶城东大集去了,集市上有平时难得一见的好吃小吃和早点,有最便宜实惠的农副产品。

  所以,一般逢五逢十,城中过了辰时就很少能见到路人了。

  可今日却不同,城中百姓今日像都没有事情做似的在街边聊天、闲逛,还有很多百姓围在县衙大牢附近,一个个兴奋无比地讨论着什么。

  武松不禁皱眉,这就是民智未开的表现,为了看王婆骑木驴、受剐刑,半个阳谷县的百姓都专程抽出时间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武松选择今天离开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身为本县的都头,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全程参与,不但要维持治安,还要和知县大人一同监刑。

  虽然武松很恨王婆,但他不愿意亲眼看到那么血腥的场面,毕竟作为一名穿越者,他支持死刑,但是对“凌迟”这种酷刑还是接受不了。

  武松尽力避开人群,从侧门进了县衙。

  三班衙役今天都忙得脚不沾地,除了维持秩序,还得准备行刑的器具和招待从东昌府专门请来的行刑刽子手。

  阳谷这种小县已经有四十年没有实施过骑木驴和凌迟的酷刑了,这些东西都是临时从最近的东平府借来的,别说百姓新奇,就是衙役们也很新奇。

  武松从人群中找到陈桐,两人一起去牢中将武竹提了出来。

  武竹在牢中自有衙役照应,倒也没吃多少苦,只是精神看的有些萎靡。看書喇

  武松让他换了一套从估衣店买来的粗布衣服,因为这一路上武竹需要戴枷而行,粗布衣服既耐磨又柔软些,武松又在粗布外衣上给武竹穿上号衣。

  三人在刑房典吏那里领取了押送文贴和出行凭由,根据判罚,免去武竹面上刺字之刑,只取一面七斤半重的铁叶团头护身枷钉了,三人这才告辞而去。看書溂

  出了办事房,魏民急匆匆地赶来,陈桐跟武松押解武竹去孟州,壮班和土兵的事务全部交由他负责,他今天也是百忙之中抽空过来问武松有什么交代的。

  武松将家中的钥匙交给魏民,让他将家中的家具和厨房里的物什都变卖了,房子退租给王婆的女儿,得的钱请兄弟们喝酒。

  魏民接过钥匙,突然悲从中来,哽咽道:“都头,你早日忙完事情召唤于我。”

  武松拍拍他的肩膀道:“放心,一定有用的上你的地方。”

  魏民要送,武松执意不肯,让他坚守岗位,在陈桐不在的这段时间,好好锻炼自身的能力,将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就这样,武松三人悄悄地离开了县衙,向西门方向而去。

  三人出县衙时,县衙正堂方向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引得三人驻足。

  县衙正堂那边刚刚宣读了朝廷的明降,写了犯由牌,两名女牢子把王婆推上木驴,四道长钉、三条绑索捆牢坐稳,木驴还未前行,王婆已经发出一阵阵凄惨的叫声。

  史知县在另一面“剐字牌”上用朱砂粗笔画了个“√”,以示该犯今日勾决。

  两声破鼓响,一棒碎锣鸣,犯由牌前引,混棍后催,剐字牌压阵,两名刽子手两把尖刀举,一群姑婆手提纸花摇。

  那群(三)姑(六)婆都是阳谷县有名的媒婆,史知县今日专门把她们拘来观刑,就是让她们知道介绍淫媒的下场,这群姑婆哪敢不从。

  在众人簇拥之下,木驴车开出了衙门向东城走去。

  王婆一身粗布麻衣虽然遮住了她的身子和木驴的结合部位,但是她的哀嚎却响彻街巷,走了不到百丈,就有血顺着她的两条腿滴下,吓得那群姑婆更是面色苍白,不敢抬头。

  武松摇摇头,拍了拍还在愣神的陈桐和武竹,示意他们走人,这二人才收回目光西门而去。

  刚走到西门,就看到姚二郎、何九叔、郓哥和铁匠铺的掌柜正等候在那里。

  姚二郎等人置办了一些熟食、干粮让武松他们带到路上吃,还代表紫石街的街坊向武家兄弟道一声珍重。

  而铁匠铺掌柜给武竹送来十两银子做盘缠,感谢武竹在他店中打造出那么多精品铁器,还指点了店里的打铁师傅和伙计,让他们受益匪浅。

  武竹也没客气,接过银子放入怀中,表示了感谢。

  别过姚二郎等人,武松又与城门守卫老黄打了招呼。

  老黄祝武松三人一路顺风,并借机将小土兵介绍给武松,说小土兵不想看守城门了,问能否调去三班,哪怕从快手做起都行。

  武松告诉老黄,等陈桐回来就给他安排,老黄和小土兵立刻就开心起来,亲自把三人送出一里地才回返西门。

  ……

  武松三人出了阳谷县,沿官道一路向西南而去。

  孟州(今焦作)乃是中原内陆京西北路的一处较大州府,曾一度被划入京畿,由开封府管辖。

  这里并非边远军州,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发配去孟州的犯人多不是重犯,以匠人、农户为主,大多以服役、配役方式看押劳作,极少充军于此。

  史知县就是以武竹有较好的铁匠技艺才让他配役孟州牢城,这样武竹去了那里不会吃太多的苦,只要认真劳作,再花些银子,一年半载就会释放。

  这可是史知县大大卖了武松一个人情,武松也欣然接受,因为孟州是他必来的地方,这里可是他正式登上水浒世界大舞台前的最后一程历练。

  只是现在武松比预定时间早来了一年多,而且还不是囚犯身份,不知道能否触发这段主线故事,武松极为期待。

  出了阳谷县二十里后,武松就让陈桐将武竹的枷锁都取了,把公门装束和囚服号衣收入包袱中,三人就像赶路的行商一样,轻装简从向孟州而去。

  阳谷县到孟州有七百多里路程,大概需要半个月的路程。

  三人也不着急,一路上都不疾不徐,白天听武松讲解沿途地理、人文,歇脚时品尝当地小吃名菜,晚上则练习武艺、谈些江湖秘闻、鬼蜮伎俩等,轻松地不像押解犯人,反倒像游山玩水顺带送弟弟去书院求学似的。

  陈桐过惯了严谨、规律的生活,离了阳谷县,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两三日后陈桐也有些习惯了,再不那么拘谨了,有时还会和武竹开开玩笑。

  但陈桐面对武松时,总是一板一眼,仿佛时刻要在上司面前表现似的,武松说了他几次,他只是应下却依然没有改变,武松只能随他去了。

  这一路上走了十二、三日,已快到孟州地界,这一日来到一处山岭前,向樵夫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就是孟州附近小有名气的十字坡。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