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434章 阳谷落幕(三)

第434章 阳谷落幕(三)

  接下来的重头戏是对西门庆的审判,虽然与前一案相同,被告已经身故,但相比两位管家的判罚,西门庆的判罚显得严谨、庄重很多。

  刑房典吏不但将每一起案件中西门庆所应承担的责任一一公布,还将造成的损失及应赔偿数额一一列明,就这一项就浪费近半个时辰。

  没有人关心案情究竟讲了些什么,大家都知道这是为抄没西门庆家产的合理性进行背书的必要程序。

  最终宣判的结果,西门庆罪大恶极,论罪当剐(凌迟),但已死勿论。为安抚百姓、稳定地方,判罚抄没西门庆全部家产,用于补偿受害者,及以儆效尤。

  这一判罚听得堂上众官吏、衙役均是两眼放光。

  西门庆的家产与他两位管家的家产自不可同日而语,包括生药铺、当铺、府邸、庄园、成衣坊、估衣坊、骡马行等,总价值估计在十万贯以上。

  这次判罚十分狠辣,可以说西门家两代人经营三十多年的基业彻底拔除了。

  这么一大笔进项,虽然打着赔偿家属的名义,但真正有多少能落到那些受害者家属手中,谁也不知道。

  但大家都知道,大人吃肉,下面人多少能捞点骨头、喝点汤,所以今日堂审县衙众人显得格外来劲,一个个神完气足、精神百倍!

  如果西门庆家此刻还有人在阳谷县,一定会出来喊冤,但是大家都知道西门庆家已经散了,自然没人出头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吴月娘之所以能在官府查封之前散尽家中浮财,还带走了一部分财帛,一定是双方私下形成了某种默契,否则史知县怎能放他们走呢。

  就这样,史知县平生第一次的“破家”成就这样顺利达成了!

  比起西门庆的判罚,武竹的判罚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史知县数日前就和华主簿、陈洪师爷、刑房典吏商议好了武竹的判罚,既能给吴月娘及背后势力一个交代,也不会得罪武松等人,还不会让提刑司及刑部挑出毛病。

  “罪囚武竹,因兄长被西门庆指使他人所害,嫂嫂亦为西门庆诬陷,因而愤然与西门庆殴斗,双方扭打之中从狮子楼三楼跌落,武竹摔在西门庆身上,致其重伤身故。

  因西门庆寻衅在前,武竹为亲报仇心切,属于误杀,又念武竹年纪尚未满十六周岁罪减一等,故免除黥面之刑,判脊杖十五,配役孟州,刑期两年。”

  这个判罚格外得轻,解读一下就是不用在脸上刺字(黥面)了,配役就相当于劳动改造,并非发配充军,而且时限为两年,较常规三年又缩短了一年。

  今年恰逢皇上登基十五周年庆典,皇上肯定会在太后诞辰之日(以示孝道)宣布全国大赦(徒刑减半),实际上武竹可能只需服役半年到一年就可以释放。

  对于武竹的轻判,大家都有心理准备,看在武松劳苦功高的份上,史知县也不得不如此做,所以无人提出异议。

  史知县看向武松,只要武松同意这个判罚,这一系列案件就可以预审结案,然后将所有判罚动议上报济州府和京东东路提刑司复核后才可以执行。

  [原著中武松一案由东平府终审,实际当时东平府并不管辖阳谷县。]

  武松今日被特许坐在堂侧听案,而华主簿正坐在他对面,场面显得有些尴尬,华主簿在武松面前连头都不敢抬起。

  “大人,武松对本案判罚并无异议,只是有两个请求,还望大人同意。”

  堂上众人听得都是心中发憷,不知道武松会提什么样的要求?

  史知县脸一沉,他已经在职权范围内给予武松及家人最大的照顾了,武松竟然还要谈条件,实在有些不知进退,毕竟他才是阳谷县的正管。

  但史知县还是耐下性子道:“武都头有话请讲。”

  “武松并非要提无理要求,大人所做判罚合情合理,两个请求都是出于个人目的,并未超出大人职权范围。”

  史知县脸色稍霁道:“好,你说吧。”

  “武松所求之一,希望今日能将武竹带回家拜祭一下我兄长的灵位,看我兄长下葬。昨日乃是我兄长三七忌日,但因本案还未审结,武松不敢破坏规矩提出要求,今日还请大人法外开恩,让我们兄弟完成此心愿。

  武松保证绝不会借机让武竹逃亡,若发生意外,大人尽可处罚于我。”

  武松这话给足了史知县面子,史知县满意点头道:“我大宋以孝治天下,既然武都头肯作保,我就法外开恩,让武竹今日回去拜祭一下兄长,以全你们兄友弟恭的骨肉亲情。那第二个请求是什么?”

  “大人,等有司复核本案完毕,武松请求亲自押解武竹去孟州服役。”

  堂上顿时一片哗然,天底下从来没听过一县都头亲自押解犯人之事,更何况武松现在是正七品武阶官,也许不用等几个月就可以升任县尉了,他这样做不但不符合朝廷规制,还自降了身份。

  今日堂审除了回答史知县问题外,一句话都没有说的武竹却在此刻大叫起来:

  “二哥不可,武竹杀人犯事自该受到处罚,如何能劳动二哥陪我千里配役。您安心在阳谷县等我,等我两年刑满回归,再回来孝敬二哥!”

  史知县虽然不甚喜欢武松,但此时是阳谷县升县的重要时期,武松若在,各方协调会十分顺畅,若是此时走了,史知县心中还有些发虚。

  “武都头切莫意气用事,你现在也算朝廷挂了号的职官。本官已经向济州府推荐你接替因病致仕的华主簿的职位,如果顺利,一个月内就会核准下来。”

  此刻还坐在堂上的华主簿只觉尴尬无比,这是他和史知县商量的退身之策,原本想做的悄无声息,也好保全颜面,却没想到史知县情急之下竟然提前说了出来。

  华主簿此刻只能咳嗽一声道:“武都头,我最近总感觉胸闷气短、体力不济,因而向知县大人推荐您接替我的位置,大人已经上报济州府了,您此刻离开确实有些不妥。”

  武松摇头道:“为兄报仇本应是我武松的责任,现在我家三郎为我承担了这份罪责,我送他一程也不为过,还请大人全了我们兄弟之谊。”

  武松此举虽然不合规制,但严格来说也并不算违规。

  因为武松这个都头只是个吏员,虽掌管本县的三班和土兵,但实际上还是高级衙役,他麾下的壮班负责押解犯人,武松要求亲自押解也说得过去,但那绝对是豪华高配了。

  最后三班班头和各方典吏都劝起武松,但武松却不为所动,在他坚持之下,史知县只得同意武松妻子解送其弟。

  接下来发生了更令众人惊奇的一幕,壮班两位班头陈桐和魏民都自请押解犯人,说白了就是想和武松一起走这一遭。

  既然都有都头押解犯人了,再去个班头也无不可,史知县让武松自行决定押解的搭档,然后就宣布退堂了。

  一场轰轰烈烈的系列案件至此落下了帷幕,其中遗憾之处并不足与外人道。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