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402章 沉冤昭雪(十六)

第402章 沉冤昭雪(十六)

  城北流民营这几日十分热闹,随着户、工、兵三房的典吏下来丈量划分荒地,及农耕物资逐批下发后,所有流民营的人都开始相信武松之前给他们的承诺了。

  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以前在北方都种过地、做过工,甚至有人还做个小商铺的老板,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落魄于此、难以前行,成为了彻底的无产者。

  现在阳谷县愿意拿出真金白银帮助大家定居于此,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生产物资,这在大宋这片国土上绝对是感天动地头一遭的“善举”,所有流民营的居民仿佛一夜之间都焕发了新生,一个个干劲十足。

  流民营在阳谷县城北偏西方向两里处,那里原本就有大片的荒地,离城又足够远,所以流民营无需搬迁,只需要围绕以前的营地进行改建、扩建即可。

  此刻营里的妇女带着孩童开始打土坯砖了,从营地旁土丘上挖来土,和上少量水后放入木制的长方形木框之中,然后用脚踩实,晃动木框后让土坯砖在晒场上晒着,只要不下雨,三四天后干透了就可以用来砌墙了。

  流民营打土坯砖的工作不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的,而是把所有流民营的妇孺都组织起来一起做砖,做出来的土坯砖也是供给全营人使用的,他们自有一套先后盖房的排序,无需官府出面组织。

  而流民营新选出来的主事人,也是未来的镇长徐青正陪着武松在巡视营地。

  “武都头,男人们一早就带着耕牛和犁铧去荒地上破荒去了,那里是完全的生地,至少要犁三遍才能下种,否则打的粮食说不定还赶不上种子多呢。”

  武松虽不是农民出身,但是长期在乡镇里成长、工作,对农事并不陌生,点头道:“嗯,这次给你们一共分了多少地?够用吗?”

  徐青苦笑道:“一共划分了两千一百亩荒地,按照成年男子五亩、妇女三亩、孩童两亩的标准分的,其中多的七十八亩充作镇里的公学用田。如果这些地都是熟地,不但够用,而且还能宽裕些。

  可惜分下来的都是无主荒地,首年产量连熟田的三分之一都到不了,这种生田没有三年根本改造不成熟田,所以前三年的田税即使免了,大家也很难吃饱。第二个三年半税,我们才能攒点家当。

  而且这些地的灌溉很不便利,灉水距最近的田地也有两里多远,如果不开渠,仅靠打井根本种不了这么多地,唉,难呀。”

  武松拍拍徐青的肩膀道:“你们也理解一下吧。山东历来人多地少,县里能划出这块荒地给你们,也是竭尽所能了,总不能把周遭别人的熟地划给你们吧?现在虽苦,但是你们能看到希望,总比以前的流民营强吧?”

  徐青点头道:“都头说的都在理,我徐青不是不知感恩之人,但大家选我做镇长,我总得想办法帮大家争取一下吧。如果县里能再帮帮我们最好,没有帮助我们也能克服困难做下去,毕竟谁也不想再回到过去。”

  武松点头道:“我对管理镇子并不擅长,但我觉得这条渠一定要开,否则没水,再过三年生地也变不了熟地。另外,你们营地里的那口咸水井里的水不要再饮用了,对身体伤害太大了,尤其是孩子,你看多少患病的。

  我已经托人去大名府找最好的打井师傅来,帮你们营地里多打几口甜水井。没有好水,镇子发展不起来。”看書溂

  徐青感动得鼻子发酸,武都头对流民营是真的关心,连这些小事都关注到了,这份恩情真是天高地厚。

  “都头放心,我徐青就算累死在这里,也要把渠修好、井打出来!绝不辜负都头的期望。”

  武松拍拍徐青的肩膀道:“这话说的不对,你最不能辜负的是全镇百姓对你的期望!而且你也不要轻言生死,这里需要像你这样尽职尽责的镇长!你不在了,他们就会失去主心骨,为了他们你也不能出意外。

  对了,镇子的新名字想出来了吗?还用‘流民’不合适吧。”

  徐青脸一红道:“我们想了好多名字,没一个能令所有人满意的。要不都头给赐个镇名吧?”

  武松略一沉思道:“就叫‘六民镇’吧,六是数字‘六’,民是黎民百姓的‘民’。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忘本,你们本是四民士农工商之外的难民、流民,只有更加努力地耕种、工作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同时,‘六民’又有‘流民’和‘留下民众’两层含义,我想大家都能接受。”

  徐青将这个名字反复诵读了几遍,越读越觉得这个名字好,忍不住抱拳道:

  “多谢都头赐名,徐青代表六民镇所有百姓感谢武都头为我们做的一切,我们一定努力将六民镇建设好,不会再让这里出现流民、难民了,到时再请都头来这里做客!”

  武松笑道:“好,不管到时候我身在何方,一定赶回来跟你们好好喝一场。”

  徐青闻言神情一凝道:“都头是打算离开阳谷县吗?也对,像都头这种人才在阳谷县真是委屈您了。您大概还会在这里待多久?”

  武松沉吟道:“快了明天可能就走,慢了可能有一两个月。”

  徐青是个十分精明的汉子,立刻明白了武松的意思:“明天史知县重审都头兄长的案子,徐青和流民营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地方吗?”

  武松犹豫了一下道:“若是你这里能抽出人手,明天就帮我守住北城门防止西门庆出逃,不过我估计他从北门出逃的可能不高,最有可能是西门,但是有备无患吧。”

  徐青重重点一下头道:“流民营虽然都是一群穷途末路的可怜人,但是其中不乏习武的汉子,我明天挑三十人协助镇守北门,我自己去西门支援。”

  武松没有拒绝徐青的好意:“好,告诉要去的人注意安全,万一西门庆真的出现了,缠住他们就行了,不用拼命。”

  “好!”

  ……

  随后武松又去了乞丐窝。

  乞丐窝因为离县城太近,又占了阳谷县原来的舍粥棚,所以规划之中,整个乞丐窝需要向东南一里半外迁徙,给他们分配的耕种荒地也在那里。

  武松到达乞丐窝时,今天这里显得格外动静,大部分人都去一里半外的新镇子所在地划地盖房去了,只留了很少的人在看家。

  不过那边的房子一时半会儿还建不起来,所有人天黑前都会回到乞丐窝休息,这种生活至少得持续一个月左右。

  武松赶到乞丐窝新址时已经是下午酉时了,这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跟流民营一样,这里打土坯砖的都是妇孺,一个青壮都见不到,应该都去不远处的荒地上犁田去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