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读小说>历史军事>穿越水浒之武松要上位> 第384章 投机知县

第384章 投机知县

  阳谷县衙之内,六房典吏这几日忙得脚不沾地,甚至不得不从三班和土兵中临时抽调会写字计数之人帮忙。

  连续四批捐赠扶贫物资陆续到位,不但将县衙的仓库堆得满满的,还将县衙的院落占用了大半,两百多头耕牛没处存放,只能临时征用城中骡马行及客栈的院子寄养,按日支付草料费。

  幸好史知县已经事先安排华主簿和户房典吏将流民营和乞丐窝的户数和人口都统计了出来,只需将物资按户(口)分配下去督导他们春耕即可。

  而史知县则带着工房典吏、兵房典吏、吏房典吏去远郊丈量荒地面积,按照每名成年男子五亩荒地、妇女三亩、孩童两亩进行划线立标。

  这些土地免三年田税,继三年半税,六年后按熟地征收田税。

  主要负责分配工作的是户房典吏和工坊典吏,户房主要负责出入库登记,工房则要安排具体的分配和签领事宜。

  因为工房典吏只有陈兴一人,所以史知县将大部分临时调用的人手都分配给了陈兴,这也是陈兴这辈子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项目。

  因为此项工作的难度和挑战十分大,以至于陈兴的父亲陈洪也不得不每日蹲在工房帮助、指导儿子工作,以免发生纰漏。

  不过令陈洪惊奇的是陈兴应付起这样难度的工作时竟然没有想象中的慌乱,工作安排中虽偶有缺失,但总体上应付得当。

  当然陈兴这样的进步并不是平白得来的,他在武松出公差次日就打点好行装,亲自勘察阳谷全县的土地村落、水文水利及春耕备荒工作去了。

  陈兴自元月下旬出发,用二十天时间踏遍了全县几乎所有乡村。

  勘察期间,陈兴虚心听当地老农讲解今年开河的状况,预估今年雨水是否丰沛,听往年灌溉用水水量,以及目前水利设施和春耕春播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等。

  二十天的时间,陈兴走了超过六百多里路程,跑坏了两双麻鞋,到访了三十多处村庄,一路轻装简出,一路粗茶淡饭,一路上几乎没有吐露自己工房典吏的身份,只说自己是县学里的农科学子。

  阳谷县民风尚算淳朴,对这种肯下苦功夫虚心学习农事的读书人十分敬佩和欢迎,对他自然没有防范和保留之心,基本上有啥说啥,没有任何保留。

  陈兴除了支付正常的饭钱和借宿费用外(虽然大部分主家都没有收),还帮助主家代写信件、重描牌位、测字算命,辨识祖辈留下的书籍、符篆等,凡是带字的东西,陈兴都会帮忙。

  短短二十天,陈兴比走之前至少瘦了十斤,人也晒黑了很多,不过他也真正了解到农民的辛苦,搞清楚种地的艰辛,对他来说是一次人生的洗礼和升华。看書溂

  他回到阳谷县城时已经是二月初十,听闻武大家出事后,他连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去捕班班头王强家询问了情况,确定自己无法帮上忙后,立刻回家找了父亲陈洪。

  陈洪自然知道武大之死大有蹊跷,但他却劝儿子忍耐,等武都头回来自会有一番论断。

  陈兴哪里肯善罢甘休,苦求父亲帮助武松收集证据,一定不能让武都头的家人死得不明不白。

  陈洪被儿子磨得没有办法,就答应了儿子的请求,陈兴这才乖乖回县衙上班。

  陈兴刚回去工作了两日,济州府四大佛寺的捐助物资就陆续到来,陈兴的精力就全部倾注到了这件事情上,这才没有每天追问陈洪搜集证据的进展,也让陈洪松了一口气。

  等陈兴理清了分配物资工作步骤,开始有条不紊分配物资后,他又开始催促父亲快去调查案件。

  陈洪无奈只好躲儿子远远的,这件事情水很深,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西门庆在背后动了手脚,但是谁也没有证据。

  西门庆在阳谷县本来就是一霸,此次案件又谋划得非常精准狠辣,即使武松回来想要翻盘也十分困难,他们父子是外人,何必掺和到此事之中招人忌恨呢。

  其实阳谷县中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最踌躇的人就是史知县,他一边享受着武松给他带来的政绩,一边又不想得罪西门庆,所以做出一副中立的架势。

  他一心扑到流民营、乞丐窝的分地和改建工作上去,甚至亲临了两处驻地,亲切召见了两地的“百姓”,并把第一批口粮发放下去,赢得了阳谷百姓不少的赞誉。

  同时史知县暗中安排捕班、壮班做着秘密调查,这样既安抚了三班衙役的情绪,等武松回来又有个交代,可谓一举两得。

  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当史知县知道潘九儿被人劫走的消息后,不但不着急找人,反倒暗自庆幸。他做出的反应就是给侍卫亲军吴千户和清河县令发了两封公函。

  公函中强调,潘九儿已经被侍卫亲军以清河县风化案的名义“押解”走了,并且是在清河县的地界上被劫的,责任全部在他们两方,要求他们必须尽快把潘九儿救回来,否则刘提刑追究起来,就让他们二人去解释。

  此信派人送出后,史知县立刻觉得轻松很多,案子不是他审,人犯现在又被人押走后劫走了。就算武松回来了,这件事情也追究不到他的头上,再说这人说不定就是武松的朋友劫走的。

  但这种两边下注的做法终究不算保险,所以今日史知县听说武松进城的消息后,还是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立刻把升县的事情先搁置一旁,将刑房典吏叫来。

  “武大被毒杀案件是否有新的进展?潘九儿被劫持案件是否有了眉目。”

  刑房典吏自然也不愿意替人背锅,立刻回禀:“大人,这两起案件错综复杂,前一个案件捕班目前还没有新的证据、证人提交上来,所以变化不大。

  而后一个案件非我县所辖案件,我们不便插手调查,如果大人想知道结果,小人这就安排人去清河县询问。”

  史知县气得直翻白眼,自己属下推脱的功夫比自己也逊色不了多少,只得又问:“华主簿这几日干什么去了?好几天没见了。”

  刑房典吏据实回答:“主簿大人自那日告假后,已经三日没有在县衙露面了,如果大人想知道华主簿的下落,小人这就派人去找寻华主簿的下落。”

  史知县烦躁地挥挥手,让刑房典吏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不要在这里给自己添堵了。

  另一边武松因为阳谷百姓过于热情,花了不少时间才回到县衙。

  县衙中人见到武松表情各异,大部分人是钦佩混杂着畏惧的情绪,但也有小部分人带着愧疚的神情。

  武松没有与熟人们攀谈,只说见过知县大人后再与众人一一叙话,这样众人才散了。

  史知县正在二堂坐立不安,突然见到武松从正堂方向过来了,立刻几步走到门前,拱手道:

  “武都头,你回来了,怎么不早点通知我,我好到县衙门口欢迎你呀!”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

推荐小说

  1. [历史军事] 都重生了,你还谈恋爱
  2. [历史军事] 寒门首辅
  3. [历史军事] 大秦:大秦至上
  4. [历史军事] 吾妻上将军
  5. [历史军事] 大明接班人
  6. [历史军事] 我成了二周目BOSS
  7. [历史军事] 流氓状元
  8. [历史军事] 盛唐狼兵
  9. [历史军事] 盛唐风华
  10. [历史军事] 邪王盛宠:毒医废材小狂妃
  11. [历史军事] 七零年代抱首富大腿
  12. [历史军事] 回到古代做暴君
  13. [历史军事] 三国人在曹营开局赤壁
  14. [历史军事] 魂穿成宋孝武帝,打造铁血刘宋
  15. [历史军事]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16. [历史军事] 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
  17. [历史军事] 战国之军师联盟
  18. [历史军事]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19. [历史军事] 朱元璋好圣孙何止可旺三代
  20. [历史军事] 大唐:神级驸马爷,咸鱼就变强
  21.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22. [历史军事] 大明之海上崛起
  23. [历史军事] 举汉
  24. [历史军事] 我在大周做天子